如何避免互聯網陷阱操控用户?認知設計重要性,逐步完善技術法規

編輯導讀:互聯網陷阱是一種有意或無意誘使用户做決定或選擇的設計模式。互聯網陷阱混淆信息傳遞,通過顏色 / 尺寸的對比,擾亂用户習慣的判別,使用視覺設計誘導用户走上一條被安排好的路線。而如何避免互聯網陷阱操控用户呢?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與你分享。

如何避免互聯網陷阱操控用户?認知設計重要性,逐步完善技術法規

隨着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社交網絡等數字化技術產物已充分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難免會出現為了榨取最大利益而損害用户的行為。網站和應用程序偷偷埋下互聯網陷阱,誘導用户採取決策,走上被安排好的道路。近幾年,人們關注到互聯網陷阱帶來的危害,但是大部分人沒有意識到設計在其中產生的影響,政策制定者需要更深入地理解產品與設計,不斷加強法律對這些行為的管控。

我確定大家都曾碰到過以下場景:你收到了一封電子郵件,但卻不記得曾經登錄過該網站並訂閲了這封更新提示郵件。你説:“emmm,好吧,我現在來取消續訂。” 於是你滑到郵件的底部找到取消續訂的按鈕,但點擊後,跳出很多頁面向你確認是否需要取消續訂 —— “確定取消嘛?真的真的確定要取消嗎?” 因為確定要取消,你點了確認按鈕。提示出現告訴你續訂取消成功。但是下週這封商品更新郵件重新出現在了你的收件箱裏。你真的取消續訂了嗎?發生什麼了呢?

你可能遇到了互聯網陷阱[1]。

互聯網陷阱是一種有意或無意誘使用户做決定或選擇的設計模式。互聯網陷阱混淆信息傳遞,通過顏色 / 尺寸的對比,擾亂用户習慣的判別,使用視覺設計誘導用户走上一條被安排好的路線。例如,點擊取消續訂的按鈕後,接收到了一個新頁面,用稍微有些差距的描述讓你再次點擊不續訂。這種情況能夠引申出,在社交網絡裏有很多安全保密功能被埋藏在不起眼的設置下,互聯網陷阱使得這些功能既不容易被發現也無法立即浮出水面。

但為什麼現在我們要討論互聯網陷阱呢?因為在過去的幾年裏,人們重新關注互聯網陷阱帶來的危害。立法者嘗試着通過法案去禁止,而專業的研究人員研究發現互聯網陷阱竟然存在於超過 11,000 個電商網站裏,甚至是著名電商網站 ProPublica 都無法倖免。作為設計師,我們知道設計可以從根本上影響社會 —— 從產品的無障礙性(以及建立類似 ADA 規範)方面、從創造技術和基礎設施的新展現形式方面,從設計直接觸達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 立法者並沒有認知到設計的重要性,沒有認知到設計是如何影響技術,以及設計是如何對社會發聲。

在法制世界裏,有一種認知是説技術會對社會產生不好的影響,但是設計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並沒有被認知到。這種認知的缺失就是互聯網陷阱產生的原因,因為大眾普遍認為互聯網陷阱是在技術的幫助下誘導用户。普利斯頓研究表明,在電子貿易的設置裏,互聯網陷阱會壓價或推動用户購買高價的商品。另一個例子是,ProPublica 發現互聯網陷阱向符合條件的申請人隱藏了 TurboTax 的免費版本。

如何避免互聯網陷阱操控用户?認知設計重要性,逐步完善技術法規

一個來自普利斯頓關於互聯網陷阱研究的例子

一、互聯網陷阱已經暴露於大眾視野內

互聯網陷阱,具有 可操縱性、偶然性 和 奇異性,它使決策者真正開始明白設計的影響力。一個互聯網陷阱的設計,就像上面所討論過的那樣,即使是對非設計人員而言,破壞力很顯而易見的知曉。我把這叫做 “政策性設計”,設計可以成為更好解釋技術的一個工具。

從 2019 到 2020, 我和一個柏林的策略研究所 Stiftung Neue Verantwortung 一起寫了一篇關於互聯網陷阱的研究論文,這篇文章定義了 如何向決策者表達設計在策略方面的重要性,特別是關於互聯網陷阱的。在歐盟,互聯網陷阱是一種威脅,他們創造矛盾、隱藏選項、影響用户的權利和隱私。所以,立法者第一次意識到設計師多麼的重要。不像是美國或者世界上其他國家,歐洲已經通過了許多不同法規來保護用户的隱私。保障用户的數據所有權,通常有很多嚴格的法規,這是歐洲以外的設計師需要銘記於心的一點。考慮到歐洲有通過法規保障用户隱私的歷史,意味着歐洲會成為第一個成功的通過法規避免互聯網陷阱存在的地方。現在歐洲是第一個保障用户數據安全的領先代表,這些法規會限制技術帶來的危害。

對立法者而言,互聯網陷阱為他們從技術中意識到的問題提供了現象定義和發生的明確原因,但他們並沒有背景知識去理解和分析這件事。我們的論文裏詳細描述了互聯網陷阱是如何躲在數碼產品隱私設置的背後,以及降低在篩選項的存在感來侵害用户隱私的。可能有人會説特定的設計選項很難保護個人數據。特別是在歐洲,互聯網陷阱可能會呈系統規模地削弱歐盟的隱私法規,因為它們通過偶然地、無意地來隱藏這些隱私選項,甚至是通過不良設計去破壞個人同意的原則。特別需要提到,我們需要查看下 Facebook 個人隱私裏更深層次的設置。

如何避免互聯網陷阱操控用户?認知設計重要性,逐步完善技術法規

一個來自普利斯頓關於互聯網陷阱研究的例子

另外一個例子是 “Netzwerkdurchsetzungsgesetz”,簡稱 NetzDG。這是 2017 年通過的一則德國法律,它要求社交媒體需要在每次更新涉及違法內容時提交新報告,例如在線發佈仇恨言論。然而,NetzDG 的設計使得用户很難舉報插頁式廣告裏令人難受的內容。我們的論文認為這個設計會減少 NetzDG 原本應產生的效果,因此也屬於互聯網陷阱帶來的另一種危害。Facebook 想降低 NetzDG 的功效嗎?大概率不是,但大家可以反駁説 Facebook 的真正意圖根本無關緊要,因為這個跟互聯網陷阱帶來的結果是一樣的 —— 都是隱藏內容、創造矛盾、欺瞞用户來引導他們做一個被安排好的選擇。

二、立法和設計的未來

最後,互聯網陷阱可能會違反歐洲競業禁止的法律。它能通過操縱性設計策略或誤導性設計策略帶給一家線上商城更好的發展嗎?這是一個待討論的問題,特別是對政策制定者而言。這意味着政策制定者需要和調查學者合作,更深入地理解產品與交互設計。

而自從 ADA 規則 通過以來,就沒有像互聯網陷阱這樣的形式可以再存在於設計與法規交叉的灰色地帶。

作為一個設計師,意識到我們的工作會造成複雜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 它可能會造成危害,就像技術本身也有其兩面性。

並不是只有類似面部識別、人工智能或其他神奇的技術才能造成傷害。設計和技術並生,它將向用户講述技術的用途。技術相關法規已經在歐洲存在了,並且美國也開始逐漸完善技術法規,我認為設計法規很快也會開始指定。那意味着作為設計師,我們所造成的影響會變得很重要,我們必須更嚴肅的面對自己的工作。責任心和道德觀存在於被規範和建議的技術中,對互聯網陷阱的學習和對法律的意識的產生也會對設計造成同樣巨大的影響。

([1]互聯網陷阱:興於 2010 年,由當時英國用户體驗諮詢師 Harry·Brignull 首次提出,指的是網站或應用程序採用誘導性或脅迫性設計,迫使用户採取或不採取某種行動)

相關閲讀:

《引導用户的行為,全靠這些心理學理論》

原文:https://medium.com/thinking-design/dark-patterns-are-changing-how-the-law-understands-technology-25df135f1d2

作者:Caroline Sinders

譯者:鄭伊妮,審核:徐曼鷺、張聿彤,編輯:徐小淇

本文由 @三分設 翻譯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94 字。

轉載請註明: 如何避免互聯網陷阱操控用户?認知設計重要性,逐步完善技術法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