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巨頭劫貧濟富時代還未過去

互聯網巨頭劫貧濟富時代還未過去

文| 李蓬閣 責編 | 王曄

封面創意 | 王曄策劃|劉克麗校對 | 張靜楠

反壟斷的標準並非針對“大公司即原罪”,針對的主要問題在於互聯網巨頭集中了社會資源,是提升了改變了社會生態?還是在提高經濟運作效率?是集中了分散底層的社會福利並且進行無節制的變現?可事實是正在劫貧濟富。

降維打擊的穿透力不足

當電商、即時通訊、出行、支付、共享經濟等社會生活數據成為互聯網巨頭手中集中的資源時,通過殺熟去盈利成為眾所周知的資本“割韭菜”通用方式。即便市場中存在一兩家巨頭競爭的狀況,這種有限的競爭仍然是受到巨頭支配和控制的壟斷形式競爭。

從本質上講,反壟斷法與壟斷企業本身的業務並沒有太大關係,它針對的只是非法競爭行為。目前來看,壟斷企業的業務受限於資本投入,官方媒體的輿論導向或許能起到短期作用,但是企業業務運作模式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

大佬們都騎虎難下

從螞蟻上市受阻到社區團購被人民日報指責,互聯巨頭收割人口紅利的模式受到監管,官方媒體的重視程度比之前有所提升,但是巨頭支配市場的格局已經形成,輿論關注的是最有價值的資本流向了技術投入還是收割人口紅利的所謂模式創新。顯然後者的回報率更高也在過去一段時間實現了造富神話。把線下經營模式遷移到線上,通過補貼進行支配市場,再通過提價實現盈利的方式已經成為行業通病。在巨大的慣性中,所有互聯網巨頭都騎虎難下。

便利和隱私矛盾永遠

短期內為用户提供了便利,同時也達到了支配市場的目的。互聯網巨頭強制免費佔有了私人數據,數據成為了巨頭博弈的成本。反壟斷法意在將互聯網巨頭置於聚光燈之下,集中了廣泛的用户數據的巨頭用算法實現了支配權,巨頭能否濫用支配權才是壟斷法問責的關鍵點,要便利還是要保護隱私?每個人都難以回答。如果説都想要,那就要看互聯網巨頭對個人隱私經濟利益所取的節制了。

頂格處罰透露的監管信號

一系列懸而未決的併購和上市計劃可能中道崩殂或出師未捷,因為最常見的壟斷形式就是競爭者消失而經營權集中。市場監管總局選擇處罰的三家公司也十分考究。阿里收購銀泰、閲文收購銀泰、豐巢收購中郵智遞都涉及到VIE架構且存在不同程度的競爭,其中暗含大國博弈和對投資者的保護,但是頂格處罰的力度預示着互聯網行業生態將從無序競爭過渡到競合時代。

對二選一説這是非法

另外,對於“二選一”惡意競爭的監管一直持續存在,反壟斷執法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回應社會呼聲。另一方面,資本仍然會鼓勵那些概念炒作專家,繼續通過所謂的“互聯網+”模式引發流量競爭。互聯網創業公司可能會看到微弱的曙光,資本逐利性決定了互聯網劫貧濟富的趨勢不可逆轉,監管在短期內無法改變這種現狀。

非法時代結束

虛擬世界向現實世界的擴張的趨勢無法改變,但是低成本獲取免費數據或免費勞動力的模式將難以大行其道。互聯網巨頭的衝突產生了種種法律新難題。互聯網非法興起的時代結束了,但是互聯網企業劫貧濟富的內核並未改變。資本會在其支配的互聯網企業現有的經營模式內繼續興風作浪。消費者的選擇權和知情權仍會在一段時間內被公眾繼續漠視,輿論監督和市場監管將更具針對性的降維打擊壟斷巨頭。

結束語

傳統的英雄歷來殺富濟貧,可如今經濟英雄卻正在劫貧濟富。

(7588055)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00 字。

轉載請註明: 互聯網巨頭劫貧濟富時代還未過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