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隨着中國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我國探月工程第三步“回”由此正式拉開序幕。嫦娥五號將實現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任務,也是人類自1975年以來,首次赴月球採集月壤樣本,故外媒對此頗為關注。
英國《衞報》、新加坡《聯合早報》、《印度時報》、日本《讀賣新聞》等各國主流媒體紛紛就嫦五成功發射刊文報道,指出嫦五此次赴月“挖土”之旅意義非凡:為“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實現軟着陸”、“時隔40多年,首次有月球樣本被帶回地球”、“將使中國成為繼美蘇之後,第三個實現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
德國《今日新聞》23日報道稱,此次“嫦五”任務為中國未來的火星探索打下了基礎。報道指出,哈佛-史密松森天體物理中心天文學家 喬納森·麥克道爾(Jonathan McDowell)表示,雖然此次任務“極具挑戰性”,但鑑於此前中國曾成功執行嫦娥三號與四號任務,故他對“嫦五”成功實現任務目標感到“非常樂觀”。
美國《紐約時報》23日報道指出,在本世紀,中國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成功將人造探測器(此前的嫦娥三號、嫦娥四號)送上月球表面的國家,“儘管中國進入太空的時間比美國和蘇聯要晚得多,但中國在過去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現在已經躋身於太空發展國家的精英行列。”《紐約時報》同時強調了此次“嫦五”任務“具有巨大的科學價值”。
俄羅斯衞星通訊社24日刊文稱,俄科學院月球和行星地球化學實驗室主任葉夫根尼·斯柳塔表示,嫦五探測器將在“一個備受關注的區域着陸”。嫦五此次的着陸點為呂姆克山,斯柳塔坦言:“這裏是最受地質學界和科學界關注的地點之一,(學界)對那裏運回的土壤有濃厚的研究興趣。”
與此同時,此次“嫦五”成功開啓月球“挖土”之旅也引發了外國“同行”與專家的關注與期待。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社交媒體上“喊話”中國表示:“希望中國可以與全球科學界分享相關數據,以增進人類對月球的瞭解。”NASA科學任務理事會的副行政官托馬斯·左布臣也發推祝賀嫦五成功發射,他寫道:“我們期待此次樣本的返回將會促進國際科學界的發展”。
歐洲空間局(ESA)也在推特上表示:“很高興歐空局可以通過Estrack網絡為這一激動人心的任務提供支持。”據悉,歐空局Estrack網絡位於南美洲法屬圭亞那的地面站在“嫦五”發射數小時後對其進行追蹤,確定該航天器的確切位置,以便建立通信聯繫,並核實任務運行狀況。而在12月15日左右,“嫦五”返回地球時,歐空局將再次使用位於西班牙的馬思帕洛馬思站捕捉飛船發出的信號。
此外,剛剛把“龍”飛船送上天的SpaceX兼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上點贊“嫦五”發射視頻,並評論道:“這是令人興奮的任務!”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