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28日消息(記者呂紅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枱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今年以來,我國製造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在信息技術“加持”下,數據、網絡、傳感器、軟件等要素正重新定義製造業,傳統生產理念因此發生巨大變化,製造模式也大不相同。系列報道《新制造 新格局》推出第一篇:大數據驅動產銷一體。
敲敲科技是一家專注於藍牙音頻領域的科技企業,也是一家很特別的企業,有自己的品牌,也為別的企業代工,甚至還能代銷。公司創始人兼總經理林浩在代工代銷方面誇下海口:沒有他們賣不掉的產品。而現實中,由於市場環境複雜,連專業營銷公司也不敢輕易做出這樣的承諾。為什麼敲敲科技這麼自信?林浩説,因為他們掌握了穿透市場的工具——大數據。“根據客户市場的特點、他們對於市場的預期,然後通過我們的大數據後台分析,能為客户做好用户畫像,包括產品的定位和後期的數據跟蹤。所以,我們結合這一套數據分析邏輯的模型,指導後端的工廠實現按需生產。”
按需生產,這種模式以往更多出現在農業領域,下游經銷商以訂單形式反饋需求,上游種植主體根據訂單安排種植結構和規模。農產品需求相對穩定,而且新產品較少,市場行情容易感知,按需生產相對容易。工業品則不一樣,用户需求各式各樣,如何獲取這些數據?敲敲科技選擇和電商合作,通過算法和模型對主流電商平台的數據進行二次挖掘。林浩説:“比如我們在做耳機的時候,可以發現在不同價位段,用户的偏好是續航問題、降噪問題,還是外觀問題。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同行業的競品,我們的優勢到底有多大,所有分析都是基於我們對電商實時跟蹤的數據。”
在大數據的驅動下,生產和銷售變得一體化,這樣就打破了傳統的產銷壁壘,生產商和銷售商漸漸向生產營銷商轉變。林浩表示:“基於這種模式,我們跟工廠其實並非是一種競爭關係,而是一種資源整合的關係。其實也改變原來這種北方營銷南方生產的格局,相當於把南北的資源整合在一起,通過生產營銷的整合,真正做到‘以出為始’。”
實際上,一些大企業特別是電商巨頭也已經開始關注和推動產銷一體化。阿里巴巴最新亮相的新制造業務犀牛智造,一大特點就是基於電商大數據提前預測消費者需求,這樣既能承接更多個性化、小規模的訂單,又可以保持低成本和高效率。有數據顯示,犀牛智造能縮短75%的交貨時間,降低30%的庫存。
而在國家層面,大數據對工業生產的作用也受到充分重視。工信部推動建立了8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11個大數據領域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説:“從數據利用的角度來看,企業可以全面梳理和了解數據,進一步實現對數據的彙集、合併和關聯分析,為提升生產效率、推進產業創新奠定基礎。”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認為,大數據以往主要應用在消費領域,隨着互聯網下半場的開啓,大數據將快速融入實體經濟,產銷一體將成為未來製造業的一大趨勢。“工業的發展趨勢就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他們最終的發展趨勢就是要打破供給側的矛盾壁壘,就是讓我們的銷售端和製造端能實現定製化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