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週報記者 王心昊 範文茜 發自廣州
量子科技站上風口。
10月19日,量子科技概念股大漲。截至下午收盤,量子科技板塊整體上漲4.73%,漲幅位居256個概念板塊中第一。科大國創(300520.SZ)、藍盾股份(300297.SZ)、光庫科技(300620.SZ)均報20%漲停,國盾電子(688027.SH)、亞光科技(300123.SZ)等紛紛跟漲。
10月16日,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會議強調,要充分認識推動量子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佈局,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
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是此次集體學習的主講人。隨後,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量子科技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量子力學是人類探究微觀世界的重大成果。量子科技發展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和戰略價值,是一項對傳統技術體系產生衝擊、進行重構的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將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
“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是20世紀的兩大科學革命,對人類的世界觀產生了強烈的震撼。但論公眾知名度,量子力學比相對論低得多。”10月19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研究員袁嵐峯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儘管量子力學在大眾視野中相對低調,部分內容理解起來也有困難,“但現代社會碩果累累的技術成就,幾乎全都與量子力學有關”。
中南海聚焦前沿科技
時隔一年,前沿科技領域再度成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內容。
上一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前沿科技,是在2019年10月24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區塊鏈技術發展的現狀和趨勢。會議強調,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國內區塊鏈技術隨即迎來黃金髮展期。
根據區塊鏈行業研究機構陀螺研究院的統計數據,2019年10月24日至2020年9月1日,全球新增區塊鏈技術應用項目披露約345個。其中,中國以252個項目數位居全球第一位,約佔全球項目的73%,同比增長12%。
2002年,中央政治局實施集體學習制度。此後,中央政治局一直是中南海學習的先行者和主力軍。
十九大後,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高科技”是在2017年。當年12月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時任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梅宏受邀就國家大數據戰略進行講解。2018年10月3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時任CCF理事長高文成為授課人,講解發展人工智能的重大意義、任務和規劃等問題。
以上三次集體學習,每次時隔基本在1年左右,且學習時間均在當年的第四季度。
“以量子技術為例,這些尖端技術正在經歷從0到1的過程,由國家最高層去學習以及進行科普,意味着國家對基礎創新的重視正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10月19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過去中國的很多創新都是在別人的基礎之上進行的,是“從一到十,從十到N”,但中國要在創新前沿有所突破,最終還是要依靠“從0到1”。
中國領先量子通信領域
“量子科學發展觸發了第一次量子技術革命。第一次量子技術革命,是從認識量子世界、發現量子效應到發展量子技術應用。”薛其坤指出,信息時代的關鍵核心技術如晶體管、激光、硬盤、GPS等,都是第一代量子技術的經典應用。
在薛其坤看來,世界已進入第二次量子技術革命時代,即通過主動人工設計和操控量子態發展量子技術和應用。“我們現在採用的經典信息儲存是二進制的,可以理解為‘開關’,即只有開和關兩個狀態。而量子信息是“旋鈕”,有無窮多個狀態。旋鈕的信息量顯然比開關大得多。”袁嵐峯對時代週報記者指出,量子信息的研究內容包括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已經有了一些實際應用,量子衞星就是做相關實驗的;量子計算的發展程度要低得多,還處於演示階段,尚未造出有實用價值的量子計算機。”
量子科技已經成為多國戰略佈局的重點領域。
2016年,歐盟推出量子技術旗艦計劃,預計在該領域投入10億歐元;2018年12月,美國通過“國家量子計劃”,斥資13億美元開展量子信息科技研究。
袁嵐峯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在目前量子信息領域的兩個主戰場中,中國在量子通信方面領先,歐洲和美國緊隨中國發展;在量子計算方面,歐美暫時領先。“比較這兩個領域,整體而言,量子計算的重要性高於量子通信,但離實用也更遠。”
過去數年間,中國在量子通信技術上取得多項突破性進展。2016年8月,中國發射自主研製的世界上首顆空間量子科學實驗衞星“墨子號”,並利用量子衞星在國際上率先成功實現了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2017年,全球首條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京滬幹線”項目通過驗收。
2020年,中國量子通信領域進入豐收期。3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等研究人員實現了500公里級真實環境光纖的雙場量子密鑰分發和相位匹配量子密鑰分發,傳輸距離達到509公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9月,郭光燦院士團隊與奧地利同行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的32維量子糾纏態,顯著提高了量子通信的信道容量。
“‘墨子號’量子衞星的發射和量子通信京滬幹線的建設,標誌着中國的量子通信接近了產業化。自從人類進入近代社會以來,這是第一次由中國創造一個新的產業。”袁嵐峯對時代週報記者説,雖然改革開放後,中國在高鐵、電信、超算等方面都做到了世界第一,但這些產業都只是在別人的框架裏後來居上。“只有量子通信,在國際上是沒有先例的,是中國首創的。”
但在量子計算領域,中國和西方的差距仍然明顯。
儘管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和華為在內的科技巨頭都在佈局量子計算,但尚處初期階段。
10月上旬,知識產權產業媒體IPRdaily與incoPat創新指數研究中心發佈全球量子計算技術發明專利排行榜,入榜企業的前六位都是美國公司,來自中國的量子計算公司本源量子以77項專利排名第七,排在IBM、DWave、谷歌、微軟、Northrop Grumman、英特爾之後。
“國內目前能做量子計算的人不超過百位,有能力做量子計算的團隊不超過10個。”本源量子公司副總裁張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行業規模有望超千億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量子通信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80億元,預計到2023年,我國量子通信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805億元。
“未來,量子技術將被廣泛應用到國防軍工、金融、政務等領域。”天風證券董事總經理、通信行業首席分析師唐海清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科大國創證券事務代表楊濤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家高度關注量子科技發展,無疑對整個產業起到積極正面作用。目前,中國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部分細分領域已達國際領先水平,“但具體到應用層面,還需科研、企業、資本等各方力量長期共同推進”。
同日,藍盾股份相關負責人回應時代週報記者稱,與華南師範大學共建量子密碼技術聯合實驗室一事,目前雙方已簽署協議,但在量子通信領域,公司目前暫未有具體產品及業務落地,也未對業績產生實際影響。
實際上,不少概念股公司主營業務與量子通信、量子計算並無直接聯繫。藍盾股份負責人對時代週報記者一再強調,公司主業是網絡安全產品,目前在量子通信領域暫未有具體產品及業務落地,也尚未對業績帶來實質性的貢獻。
即便如此,藍盾股份在10月16日、19日兩日均出現漲停,市值增加約6億元。與二級市場的火熱相比,一級市場投資機構對量子科技領域的熱情相對平淡。
時代週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國盾量子、盛洋科技等10家上市公司投資方中,除君聯資本外,鮮有知名VC或PE的身影。其他投資方基本以產業投資機構(神州資本、步步高投資)和具有高校科研背景的國有資本(科大控股)為主。
10月19日,一位長期關注科技領域的VC投資人告訴時代週報記者:“這個領域太新了,不容易看懂,盡職調查有很大難度,短期內不會考慮。”
唐海清表示,量子科技是十分前沿和高精尖的領域,高技術門檻讓不少投資人望而生卻。更重要的是,量子科技還處於產業化初期,底層技術、產業鏈建設、市場生態培育仍面臨挑戰,資本進場還需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