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22日電 (記者李彤)這是一場零售市場的“搶灘戰”,也是跨行業“破圈”的一次變革。近年來“新零售”的實踐深刻影響着商業模式的創新和應用,有業界人士表示,圍繞“人、貨、場”在認知升級和技術應用的大趨勢下,“新零售”正在影響更多行業的展業理念和實踐。
在雲棲大會上,“新零售”的理念被正式拋出。“零售有新、舊嗎?”“哪些技術改變了既有邏輯?”,行業對“新零售”的關注很多,但討論的聲音也很大。這背後對應的是,傳統零售在尋求線上資源,互聯網企業卻在線下“跑馬圈地”,深耕商超等消費者流量。
有業界人士對記者表示,這一定程度源於傳統零售交易下行,盈利壓力增大;互聯網企業線上流量枯竭,導流成本增加,都反映了業界的整體焦慮。“此外,風投資金的追捧也給‘新零售’加了一把火,催生了對零售商業模式轉變的更多嘗試。”
景慄科技CEO賴罡斌認為,線下零售的這波升級,是由於數字化升級帶來的運營效率提升、成本降低。這也得益於前幾年零售基礎設施建設,例如打通用户標籤、供應鏈升級、場景服務、信用建設等。
在渠道端發力的同時,產業端也在關注“新零售”。最初,生產製造商多是“觀望者”心態,“誰能擴大我的銷量,提高我的盈利水平,我就跟誰玩”。當前,製造商也在挖掘對渠道和價格的主導權。
賴罡斌認為,在生態圈中互聯網公司、零售商、製造商的身份標籤逐漸淡化,以往流量、資本、運營、用户和產品等原有優勢出現了鬆動,相互間的身份迭代和業務交叉時有發生。
“目前金融、教育、母嬰、餐飲等企業也在自建線上平台,增加直達消費者的頻率,培育用户對品牌的粘性,降成本、提效率。”賴罡斌説,“新零售”是以大數據支撐場景洞察,以體驗為基礎來構建的新信用關係和新效率體系。
記者梳理發現,新零售的展業趨勢逐漸顯現,有的是基於製造能力的流量式、品牌化兑現,有的是基於製造能力的集採式兑現,有的是基於人格化品牌與跨界營銷,還有的是基於定製化創新與生產線再造,等等。
“新零售”改變了什麼?賴罡斌認為,當前正在加速的品牌數字化、私域化進程,不僅是消費升級,更是全場景營銷。有服務溢價場景的行業,將是新零售的收益羣體,例如金融、教育、醫療等。企業要將服務場景內化到盈利和商業模式裏,藉助新工具提升服務效率。
對於處於不同階段的企業,對新技術賦能的需求也不同。賴罡斌説,小微企業有待挖掘的數字化發展空間大,但其自身的能力較弱。有待藉助第三方專業機構,在私域培訓、私域代運營工具和代運營支持等方面賦能。
有業界人士表示,目前“新零售”的實踐變化很快,但還缺乏爆款產品和相對成熟商業模式,數據分析、提高復購率、用户沉澱等亟待提升。隨着時間的沉澱,業態的發展會逐漸變得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