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數字化轉型難在哪――建設數字中國系列述評之一
在東華水泥與阿里雲合作之前,很少有人相信水泥行業也能搞大數據。“工業大腦”通過分析生產中收集的數據,優化機器產出,減少廢品率,解決製造業的大問題。2018年底,企業工業大腦上線試運行後,產品品質、單位能耗不斷刷新紀錄,質疑聲徹底消失。
“不擁抱數字化等於滅亡。”近年來,這樣的話語在產業界廣為流傳。在數字化的快車道上,傳統產業遇到了兩個關鍵問題:其一,數字化提質增效的賦能力量不容置疑,轉型刻不容緩;其二,如何看待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成本壓力。聚焦新發展階段,產業數字化轉型究竟“怎樣轉”“轉向哪”?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實施“上雲用數賦智”行動,推動數據賦能全產業鏈協同轉型。在重點行業和區域建設若干國際水準的工業互聯網平台和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深化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市場服務等環節的數字化應用,培育發展個性定製、柔性製造等新模式,加快產業園區數字化改造。產業數字化轉型的路線圖逐漸清晰。
企業不敢“轉”的一大原因就是心裏沒底,不知道數字化能帶來什麼。尤其是服裝、農牧、能源等傳統產業從業者,一方面受困於傳統產業回報率有限,希望改變現狀;另一方面又擔心成為轉型的犧牲品。
對於傳統行業而言,數字化賦能的核心就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當前,我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注重規模經濟變為注重質量效益。而充分運用數字化技術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是各行各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在騰訊研究院智慧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吳朋陽看來,產業互聯網推進數字化,能夠幫助傳統行業有效解決三大問題:一是提升市場規模;二是有效實現降本增效;三是提高質量及競爭力。
“企業對於數字化既要勇於嘗試,也別想‘一口吃成個胖子’。而是要根據自身情況,循序漸進實施。”賽迪顧問智能製造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張龍認為,數字化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先對企業目前的狀況進行有效問診評估,在成本範圍內選取收益最高的環節優先進行數字化改造。
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不同行業也要因地制宜、因行制宜。比如在汽車、3C等自動化基礎優良的離散型製造行業,或者鋼鐵、能源等生產製造過程相對成熟的流程型製造行業,完全可以加速擁抱數字化。而白酒等工藝相對傳統的行業,核心工藝尚未找到合適的數字化轉型道路,則可以先從管理、物流等環節入手,提升管理效率,優化供應鏈等。
在數字化之旅中,最艱難的莫過於中小企業。特別是製造業中小企業普遍存在改造資金不足、基礎配套能力不足、創新能力整體偏弱、研發人才資源匱乏等問題,搭上數字化轉型快車存在一定難度。
“上一套智能生產線要好幾百萬元,對於中小微企業來講,數字化轉型確實有些力不從心。同時,這麼大投入能產生多少收益心裏也沒有底。”對於企業數字化轉型,重慶山城電器廠有限公司負責人童麗坦言。
專家表示,對於中小企業來説,要通過自身診斷,將現有問題分層級歸納,將投入成本少、實施週期短、轉型效果明顯的,進行優先改造,同時充分利用公有云資源,在保護核心數據的大前提下積極擁抱雲上資源,降低雲部署成本。
隨着數字化的普及,數字社會的複雜度越來越高,企業越來越需要低門檻、高便利性的數字化工具。未來,還應進一步鼓勵和支持互聯網、雲計算等平台,積極發展雲原生和低代碼開發等新興技術方法,降低技術和業務的耦合性,讓企業尤其是廣大的中小企業一定程度上避免底層複雜的技術開發,專注於商業本身,快速、靈活地部署應用。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軼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