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寶琛
日前,證監會發布《關於修改<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的決定》。證監會介紹稱,此次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修改,是科創板一項重要制度調整。
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首批25家企業鳴鑼上市,到2021年4月18日,上市公司數量已有261家。經過一年多運行,科創板的產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上交所對此的介紹是:一批“硬科技”、致力於攻克我國“卡脖子”技術的優秀企業及行業標杆登陸科創板。
不過,在此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新問題必須要重視。比如,有的發行人對自身認識不足,甚至出現“拼湊指標”、誇大科創技術水平等情況。這就需要對申報企業的科創屬性有一個準確的判斷,看其是否存在誇大“硬科技”屬性的行為,是否真的具有強大的創新能力,是否真的有行業內數一數二的核心技術。
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的推出和不斷修訂完善,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面,可以為企業、中介機構提供一個參考標準,看企業是否真的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審核註冊標準的客觀性、透明性和可操作性,吸引更多的優質科創企業集聚,讓科創板堅守住“硬科技”這一定位。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修訂的一項內容是按照支持類、限制類、禁止類分類界定科創板行業領域,建立負面清單制度:限制金融科技、模式創新企業在科創板上市。禁止房地產和主要從事金融、投資類業務的企業在科創板上市。
筆者認為,這是堵住“偽科創”企業登陸科創板的重要舉措。由此,筆者想到前段時間撤回申報的企業,有的企業屬性明顯與科創板定位不符。比如,有的申報企業雖然在招股説明書中一再強調自身的科技屬性,但如果仔細查看其營收結構,“金融屬性”就暴露出來了。如果令其登陸科創板,必然會扭曲科創板的定位。
最後,一言以蔽之:科創板服務“硬科技”企業,這一定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偏離。而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的修改,就是為了糾偏。這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很及時。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