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同事和教授抱怨,買了和隔壁辦公室老王CPU、顯卡都相同的筆記本,但開機速度比人家慢好多,程序啓動和響應也有差異,同事百思不得其解。
教授仔細比較了兩款筆記本,發現同事這是掉入了商家的陷阱,看到標示的參數相同,而價格還低,就果斷入手,忽略了影響電腦速度的一個關鍵因素——硬盤。
今天,我們就來説説這個被大多數人忽視的硬盤,究竟會怎樣影響效率。
機械?還是固態?
雖然都是硬盤,但機械和固態使用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信息儲存方式。固態硬盤的優勢是速度快、噪音小,缺點是壽命有限,使用時間長了會略微掉速;機械硬盤的優點是容量大、價格低、排除震動因素的話更穩定,缺點是速度慢、有噪音。
因此,固態硬盤更適合存儲需要反覆調用的熱數據,比如:系統、應用程序等。筆記本作為常用且經常攜帶的工具,自然需要配備固態硬盤。
而機械硬盤適合在固定的地方低頻使用,存放一些不需要經常調用、但需要長期保存的數據。雖然機械硬盤逐漸退出了筆記本領域,但NAS私有云將存儲設備和處理設備分開的數據應用方式,使機械硬盤煥發了第二春。
以UGREEN綠聯即將在九月發佈的家用NAS私有云為例,通過手機、電腦將旅行時的照片、活動時的錄像存放在NAS中,外出辦公只攜帶手機、電腦。需要查看時再遠程調用NAS中的數據,這樣能很好地發揮機械硬盤大容量、低價格的優勢。
傳輸總線
所謂總線,其實是指硬件與硬件連接搭建出的一條通道,和公路一樣,做運輸使用。公路運輸車輛和行人,傳輸總線運輸電信號。
總線的位寬和傳輸頻率決定了公路的最大車流量,筆記本常用的總線通道是PCIe和SATA3,
顯卡、網卡、聲卡等也用到了PCIe通道,可以説PCIe是外設通道的基礎,主流的PCle最大支持16Gbps的傳輸速率。
SATA作為目前普及度最高的通道,SATA 3.0最高支持6Gbps,但已經達到瓶頸。隨着M.2接口固態硬盤的廣泛使用,可以預見,SATA會逐步突出歷史舞台。
物理接口
物理接口就是硬盤與電腦主板連接的插口,我們使用的電腦目前最常用的是SATA接口和M.2接口。
過去的2.5寸和3.5寸硬盤使用的接口均為SATA接口,常説的eSATA、mSATA和miniSATA也是SATA接口的變種,差別不大。SATA是過去電腦最常用的硬盤通道、協議、接口,但隨着我們對電腦速度要求越來越高,SATA慢慢不再適用。
隨着NVMe協議爆發而走紅的M.2接口,擁有廣闊的前景,因為其小巧的身材和優良的散熱性能,非常適合筆記本使用,也能讓電腦廠商將產品得更薄。
很多小夥伴喜歡把淘汰筆記本中的硬盤裝進硬盤盒當作移動硬盤使用,教授提醒大家在選購硬盤盒時一定要看到支持的最大傳輸速率,為機械硬盤選購硬盤盒5Gbps足矣,M.2接口的硬盤盒一定要支持10Gbps傳輸。
傳輸協議
傳輸協議也叫做傳輸規範和傳輸標準,用來規定每輛“貨車”攜帶多少數據的量和大小,就像交通規則一樣,使電腦的主板和處理器能順利識別、接受、調用數據。
電腦最常用的協議是AHCI/SATA3和NVMe協議。AHCI協議的每個傳輸隊列允許攜帶32條指令,能使硬盤快速順暢地讀取數據並減少磁頭移動帶來的時間浪費,有較快的傳輸速度。
固態硬盤的誕生使AHCI協議不再適用,催生出NVMe協議。NVMe單次提供了64*1024個請求隊列,每個隊列允許64*1024個請求,遠遠超過AHCI協議,釋放了固態硬盤的性能,提供了更快的傳輸速度。
説到這裏,小夥伴們明白了麼,固態硬盤要PCIe總線通道加M.2接口再加NVMe協議才能達到最大傳輸速率,如果電腦配備的是M.2加SATA的規格,硬盤傳輸速率依然很慢,相差3-4倍,不能發揮出固態硬盤的性能。
因此,購買電腦時一定要擦亮眼,看清硬盤的接口和協議再進行購買,這樣才能保證電腦運行速度達到最滿意的狀態。
你有沒有小妙招能避免掉進商家的宣傳“陷阱”呢?
【來源:手機教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