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孩童教育
吳笑天今年13歲,讀小學六年級。笑天出生在較為富裕的家庭,父母共同經營一家公司,日子過得十分紅火。
母親雖然很忙,但卻絲毫未放鬆對笑天的教育,經常會親自到學校接送笑天,並輔導孩子做作業。笑天也很爭氣,從一年級開始學習成績就在班上名列前茅。可是,自從笑天迷戀上網絡遊戲之後,一切都改變了。
據笑天的母親楊女士講,笑天讀五年級下學期的時候,有一段時間,由於她工作太忙,很少管孩子,結果孩子受其他同學的影響。
放學後偷偷跑到網吧去玩遊戲,並且很快就迷戀上了,有時甚至玩得忘了回家吃飯,老師也反映孩子近段時間學習有些心不在焉。
楊女士發現以後對笑天進行了批評教育,並加強了管理和約束。可是,原本活潑開朗的笑天因此變得情緒低落,並吵着要媽媽買電腦,若不答應便以不學習、不吃飯來反抗。
為改變兒子的這種狀況,幾經考慮之後,楊女士買回一台電腦,並和兒子約法三章:只能在家裏玩遊戲;每天玩遊戲時間不超過半小時,放假每天不超過兩小時;必須保證學習成績不受影響。笑天自然是滿口答應。
可事實並非如楊女士所期望的那樣,笑天玩遊戲時根本就控制不了自己,她反覆提醒換來的卻是兒子的怨恨,笑天的學習成績也因此大受影響。
無奈之下,楊女士沒收了兒子的電腦。可從此以後,母子關係卻陷入了僵局,笑天更是一有空就偷偷跑到網吧去玩,並且再也無心學習,成績一落幹丈。
為了把兒子從迷途中拉回來,楊女士想盡了各種辦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控制零用錢,貼身守候,求過,哭過,打過,罵過,可最終一無所獲,親子關係也冷如堅冰。
經過深入瞭解並且在和笑天接觸之後,基本印證了楊女士所介紹的情況。經過分析以後發現,笑天所表現出來的以下特點,正是許多沉迷網絡遊戲的孩子所具有的共同特徵:
一有空就奔向電腦或網吧,並且經常玩得廢寢忘食。除了遊戲以外,對其他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並且當別人和他聊起遊戲時,他會很興奮地向別人介紹各種遊戲的內容、玩法、經驗和秘訣等。
如果在家裏玩遊戲,喜歡把自己鎖在房間裏;如果在網吧玩遊戲,則喜歡變換地方,故意避開家長。網癮越玩越大,只能靠增加玩遊戲的時間來滿足自己。
不同程度地出現精神性障礙,如:焦躁不安、魂不守舍、失眠多夢等。喪失自控能力,在家長要求下制訂的關於縮短玩遊戲時間和減少玩遊戲次數的計劃根本不起作用。
無心學習,學習成績直線下滑,並且嚴重影響到與父母、同學、朋友等的關係。身體素質變差,免疫力下降,易患感冒等病症。
根據笑天對網絡遊戲的迷戀程度,以及導致他遊戲上癮的主要原因,我建議孩子的父母按照以下四個步驟,幫助孩子擺脱網絡遊戲:
這一步是整個計劃的基礎性環節,也是幫助家長打破感情堅冰,改善親子關係的必由之路。“好”是喜歡的意思,那麼孩子喜歡什麼呢?一是遊戲,二是朋友。
這一步是整個計劃的核心,是實施矯正措施前的重要基石。在很多孩子眼裏,電腦之所以成了遊戲機,是因為電腦的許多有意思的功能沒有被利用起來。
因此,家長必須幫助孩子在電腦上開發更多孩子感興趣的功能,比如:電腦繪畫、編排家庭小報、製作電子相冊、利用自拍DV製作家庭影院、簡單的平面設計、網頁製作、幻燈片製作等等。如果孩子對其中的一兩個項目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