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虹還能“長紅”嗎?

長虹還能“長紅”嗎?

文丨 熔財經,作者丨王勳

10月10日,京東長虹經銷商在店鋪發出一則公告,大致意思是:10月8日被某推廣機構惡意欺騙,短時間內長虹水壺以遠遠低於成本價被拍了20萬單,給公司造成巨大損失,面臨破產倒閉,公司員工也將面臨失業,希望那些已經下單的用户能夠高抬貴手,取消訂單。

筆者23日登陸該旗艦店時,該店鋪還在營業,並正常參加雙十一活動,同時店鋪關注量也從事前7.2萬人上升至7.3萬,是消費者接受了商家的“苦情牌”,還是本就是店鋪自導自演的鬧劇?一時間眾説紛紜。

不過,如果沒有這一次經銷商被薅羊毛事件,長虹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品牌可能不會被大家再次聚焦。

長虹的前身是創建於1958年的軍工企業,在軍工轉民需的大背景下,開始生產民用家電產品,那一代人對於“軍”字有着獨特的情感,長虹電視一直以“軍工”品質著稱,曾經陪伴了不少7080後的童年。在90年代,長虹登上了中國電視產業的霸主地位,當年,在中國市場每三台電視就有一台是長虹的。市場佔有率一度達到了37%。

無可奈何花落去

據IHS Markit的2018年十大電視機品牌排行榜數據顯示,創維、小米、海信位列三甲,均佔據了1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長虹僅佔據了7.4%的市場份額,被擠出前五。

長虹的電視業務的低迷也僅是其沒落的縮影。曾經的“電視一哥”現在已經“垂垂老矣”,2019年營收887.93億元,看上去還不錯,但是,揭開收入看利潤卻有些慘不忍睹: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0.61億元,同比減少81.3%。

長虹財報裏面將電器收益下降歸結於“受宏觀經濟下行、人口結構及消費行為改變、行業競爭格局變化等因素影響,家電行業總體規模增速放緩”,大環境上看,確實這些年家電不景氣了,但是同樣是家電領域的“老人”海信,從成立的時間來看(海信1969年成立),年近花甲的“老人”,卻活出了壯年的感覺,業績一路昂揚向上,2019年總營收達到了1268億元,利潤79.3億。

“怎麼你到哪,哪都大環境不好”,在這套用趙本山的話還挺合適。

同樣是知名品牌,同樣是老牌國資控股公司,無論是從公司的管理上,還是產品的盈利能力上,長虹與海信、格力等老牌電器公司都已經不在同一競爭檔次,2013、2014年格力、海信先後跨入千億俱樂部,如同跨過激流開始一路狂奔;歷史彷彿同長虹開了一個玩笑,恰好是2014年開始,三者命運交叉,長虹不再“長紅”,2015年虧損接近20億,2016年為了不被停牌,狠心變賣旗下房地產資產獲得盈利。

近幾年,政府補貼都是長虹繞不開的坎兒。

中國證券報對長虹去年審計情況進行了相關披露,2019年,長虹一共獲得了27,801.65萬元政府補助,佔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利潤的61.04%,這意味着至少最近的一年多時間裏,長虹賬面上的利潤一半來自政府補貼。

長虹還能“長紅”嗎?

高科技企業收到政府補貼並不丟人,甚至是實力的認可,但是過渡依賴吃像就很難看了,而長虹恰好又是後者。

此前,長虹甚至還發生過“騙補”事件,2015年,長虹曾收到綿陽(長虹總部所在地)當地財政部門關於退回節能家電產品(平板電視)推廣補貼清算資金近4.4億元的通知。從長虹公佈的財務數據看,2015年與2014年長虹扣非後分別虧損16.8億元、4.8億元,這兩年分別收到補助款2.6億元、2.4億元。由此可以看出,靠政府補貼來增加盈利數字終究是不可持續的方式。

巔峯時期的四川長虹市值達到580億,如今跌到了134億(截止10月20日),實在讓人唏噓不已。

在一場豪賭中失速

“創新是存在風險與代價的”,長虹前董事長趙勇在接受四川經濟日報採訪時談到。回顧長虹這些年的發展,技術創新曾將其拖入深坑,趙掌門這句話破有深意。

2006年,彩電行業面臨着由顯像管向等離子、液晶電視升級的三岔路口,等離子面板的色彩、對比度、動態範圍對比液晶優勢明顯,但它的體積、功耗處於劣勢,長虹選擇的投資方向是等離子屏,豪擲20億美元,將韓國歐麗安等離子公司收入囊中,隨後投資7.2億元,於2007年成立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等離子面板。但2006年第四季度,液晶陣營率先取得技術突破,體積、功耗、成本大幅度領先等離子,飛利浦、索尼等廠商紛紛轉投液晶陣營。

中怡康市場研究總監彭煜曾給出過一個數據,2004年國內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年銷售額均在50萬-60萬台,但此後液晶電視銷量一路上揚。至2010年液晶電視銷量已達到3451萬台,而等離子電視的銷量只有161萬台。

截至2013年底,長虹對虹歐的投資達到17.2億元,結果換來的卻是連年虧損。虹歐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從2011年12月31日到2014年8月31日,公司資產和負債分別從人民幣49.54億元和34.21億元變化為39.92億元和38.89億元。

市場選擇了液晶,長虹也用將近10年的時間證明自己做了一次錯誤的豪賭。在2014年長虹以6420萬元的價格出售虹歐公司61.48%股權,至此,長虹豪賭等離子屏以徹底失敗告終。

“不務正業”的長虹

長虹的野心很大,但始終沒有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產品,老本行彩電上面的優勢變得薄弱,其他業務的競爭力也很小。

長虹在2005年就曾進入過手機行業,可以説是行業元老了。那一年,華為還在幫運營商生產定製機,魅族還在做MP3,長虹已經開始邀請林志玲小姐姐代言手機了,但是智能手機爆發時,長虹並沒有快速反應。直到2015年,為了蹭物聯網熱度,後知後覺的長虹開始發佈旗下首款4G手機H1,主打物聯網萬物互聯概念。

長虹公司總經理劉體斌在發佈會上表達出對市場的信心“長虹手機一定能夠抓住物聯網時代的風口,實現觸底反彈,重新贏得市場”,不過這款手機並沒有激起多少波瀾。

不過,物聯網的風還沒有吹起來,長虹自己就先走了。

2017年,長虹H2推出,定位為人工智能時代的個人健康智慧管理終端,一款具備智慧功能的分子識別手機,果蔬糖分、水分,藥品真偽,皮膚年齡,酒類品質等檢測,不過,這一系列的手機也非常“短命”,2018年,區塊鏈概念甚囂塵上,長虹轉而推出R8麒麟手機,主打區塊鏈概念,不過僅一年的時間,2019年財報上已經沒有這幾款手機的蹤影。又是一地雞毛。

今年6月份,長虹披露了一則公告,將公司約589畝的土地資源,注入項目公司綿陽尚誠置業有限公司(下稱“尚誠置業”),再公開掛牌轉讓尚誠置業100%股權,估值近50億。

長虹也進軍房地產行業了?

其實早在2005年,長虹便成立了子公司長虹置業有限公司,佈局房地產,2007年挖來前萬科北京負責人吳有富當總經理,以科技園區、研發中心為主,迅速在全國攻城略地,在2008年甚至一度成為與電子、軍工並列的三大主營業務。

房地產業務單元算是長虹為數不多的優質資產,其2016年上半年房地產業務營業收入4.32億元人民幣,毛利率高達29.01%,相比之下,其主業家電產品的毛利率僅為15.83%。但在整個體系中所佔比例太小,佔其總營收1.3%,在業績出現大幅度下滑時,經常承擔着“江湖救急”揮淚賣樓的角色。

在2016年9月,長虹第九屆董事會第四十九次會議審核通過了《關於公司轉讓上海長虹大廈的議案》:“為進一步提升公司資產利用效率,節約管理成本,盤活存量資產,同意本公司公開轉讓上海長虹大廈”。

“熔財經”看到,直到2018年年底,為了“挽救”財報,這棟樓終於出手了,不過,市值1.5億隻賣8100萬,實際收益縮水近一半。

似曾相識燕歸來

四川長虹在2018年半年報中表示:“公司將加快產業優化步伐,果決止血止虧。”,在彩電市場上,長虹選擇了細分產品激光電視作為新的增長引擎。

國家大政策對激光顯示產業發展也高度重視,“十三五”規劃就將激光顯示列為新一代信息技術新型顯示項目的首位。

根據中怡康數據,2014年-2019年,激光電視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了281%,預計2022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相比較同時期其他彩電增長情況,激光電視可謂是高速列車。

2018年長虹全球首發三色4K激光電視、菲涅爾光學發聲屏,率先達到一級能效;

在2019年,長虹、海信、PPTV三大激光電視品牌攜手蘇寧啓動“2019激光電視客廳煥新行動”,宣佈達成戰略合作並現場簽訂2019年全年蘇寧渠道10萬台的銷售大單。

“激光電視擁有差異化的使用場景,能滿足家庭級及影院級消費者的需求,未來將與液晶電視長期共存。”奧維雲網副總裁董敏認為,長虹提前佈局或能夠在新一輪顯示產業競爭中取得先機。

如今,隨着5G和8K的大潮捲來,電視行業又將擦出怎樣的火花?很期待長虹能夠在主業上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60 字。

轉載請註明: 長虹還能“長紅”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