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圖為山東港口煙台港管道公司生產調度中心工作人員在查看“管道智腦系統” 受訪單位供圖
◎本報記者 王健高
通 訊 員 張 矛
早春二月,科技日報記者在山東港口看到一片繁忙景象。這裏的“管道智腦系統”是全球首個數據驅動“單點智能”向“全局智慧”轉變的智慧港口“試水”項目,推動港口向真正的智慧港口更近了一步。
智能化佈局提質增效
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瞭解到發生在山東港口的一個真實場景——1月11日,山東港口煙台港的“管道智腦系統”報送天氣預報:1月15日—17日,煙台港將出現西北風6—7級、陣風8級惡劣天氣。這讓原計劃1月14日靠泊的“海上明珠”輪無法按期完貨離泊避風,再加上港口倉儲庫容緊張、泵機組需要保養、客户保供等現實問題,讓港口面臨巨大壓力。
緊急時刻,“管道智腦系統”開始自行推演,2分鐘後給出了兼顧安全、降本、提效和保供需求的綜合輔助決策方案:1月12日靠泊的13.5萬噸超大型油輪“馬蘭海倫”輪可採用與儲罐內原油進行混調工藝方式卸船,較原計劃提前16小時離泊;“海上明珠”輪可提前19小時靠泊,而且靠泊前要將倉儲保税罐區已通關的保税油品向一般貿易儲罐倒罐2.7萬立方米,提前空出保税罐容。
“通過人工智能的‘神操作’,‘海上明珠’輪在1月13日靠泊,成功完成了索科爾原油的搶卸,並趕在1月15日一早起風前安全離港,為公司節省了滯期費、二次靠離泊費用等近百萬元。”山東淄博某石化公司採購部負責人表示。
目前,煙台港“管道智腦系統”全息模型已將90種以上油品、4種船型、300個以上流程環節以及卸船、倒罐、裝車、火車、管道干支線作業流程等全局業務要素鏡像至計算機中。模型加載優化算法後,能在2分鐘內給出裝卸船、倉儲週轉、干支線管輸、公路鐵路疏港的全運營環節作業計劃輔助建議。
煙台港管道公司生產調度中心計劃室經理劉永強介紹,由於考慮到了全要素,“管道智腦系統”能提供整體最優建議方案,實現了降本增效;計劃制訂速度快了100倍以上;管理者可在全息沙盤測試各種優化方案,大大縮減了現實的試錯成本。
“經測算,通過‘管道智腦系統’,支線供給效率提升了13%,系統風險降低了50%,同等情況下年原油作業量可提升30萬噸,收入增加3000萬元,並大幅提升了計劃決策的穩定性、可靠性。”劉永強説,2020年,在“管道智腦系統”輔助下,煙台港累計打破卸船紀錄4次,其中在去年6月份僅用38.4小時就完成了“帝國”輪28.7萬噸的原油接卸,創滿載超大型油輪卸載紀錄。
由“單點智能”向“全局智慧”升級
智慧港口是鏈接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看不見”的超級工程。目前,世界上很多港口智慧化停留在操作層,即採用新一代自動控制技術實現對人工操作的替代,終端決策仍需要人的思考與謀劃,然後再發出指令讓設備運轉,侷限於單點或局部領域的自動化。從山東港口建設智慧港口的實踐來看,智慧港口不能止步於解決“單點智能”,而是要面向外部推進整體智能。
山東港口通過“管道智腦系統”讓港口由執行者變身決策者,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服務方案。“將港口運營全流程鏡像裝進計算機,讓系統一鍵輸出全局操作建議,輔助日常決策。”山東港口集團總經理李奉利表示,此舉讓港口變得可計算、能思考、會決策,用更科學高效的整體自主決策串聯起港口生態。
李奉利介紹,山東港口致力於推進集裝箱、幹散貨、液體散貨等全體系自動化作業的同時,着眼於構建自上而下、全局優化、整體智慧的解決方案,探索建立“中央決策大腦”,提速港口高質量發展。
目前,山東港口“管道智腦系統”正着眼於全供應鏈的自動化、智慧化應用。山東港口科技集團安全技術部部長王宇升表示,據統計,山東港口煙台港“管道智腦系統”,服務於12家煉廠,採集560公里長輸管線、3個碼頭、360萬方儲罐的生產作業信息,統籌天氣、生產、商務等多維度信息,實時計算分析,隨時輸出最佳生產服務策略,真正實現了全局智慧。
李奉利表示,山東港口致力於探索“管道智腦系統”的同時,將在集裝箱、幹散貨、原油、件雜貨乃至港口物流領域,大力推進自動化系統,並融入管理、業務,建設一個又一個整體“智腦系統”,通過5G等新一代高速通信設施聯通智慧“雲網”,與山東港口中央智慧大腦一起構建服務全局的智慧大腦矩陣,為山東港口由“單點智能”向“全局智慧”發展提供更為強力、持久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