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學者終於反應過來了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近日公佈一項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患者痊癒後攜帶的病毒抗體,會隨着時間逐漸消失。有美媒形容,這一結論可能會對“羣體免疫”論者構成“當頭一棒”。

然而,中國研究人員早在6月份就已經做出類似發現,並在英國期刊上公佈。

英國學者終於反應過來了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抗體在(患者)感染後下降,引發對“羣體免疫”論的質疑 截圖:CNBC

美國消費者與商業新聞(CNBC)27日報道,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實時追蹤社區傳播”項目發佈了尚未經同行審議的研究結果。從6月20日到9月28日,調查人員通過3輪檢測,蒐集並追蹤了英國全國約36.5萬成年人的新冠病毒抗體變化情況。

結果顯示,6月份尚有6%的參與者檢測到攜帶抗體。而在英國放鬆防疫措施、出現第二波疫情後,9月份檢測時只剩下4.4%的參與者有抗體。3個月內的3次檢測中,攜帶抗體的人數平均下降了約26.5%。

其中,全年齡段人羣都出現了抗體減少的趨勢,唯一的例外是醫療工作者。這可能源於他們曾反覆或嚴重地與病毒接觸。而攜帶抗體人數減少最明顯的是75歲以上人羣以及疑似患者,最不明顯的是18到24歲的年輕人以及確診患者。這意味着抗體反應與年齡及病情嚴重程度有關。

英國學者終於反應過來了

文章作者之一、帝國理工教授海倫·沃德表示,研究顯示,可測得抗體的人羣佔總人口的比例會隨時間逐漸減少,但並不清楚失去抗體與面臨二次感染風險之間是否存在相關性。她説,最重要的是人們依然需要遵守戴口罩、保持社交隔離等防疫規定,降低自己或他人面臨的風險。

進入10月,歐洲迎來更加兇猛的第二波疫情。當地時間26日,英國新增367例新冠病毒死亡病例,是五個月以來最高紀錄。此前9月23日,英國政府宣佈社交隔離措施,包括禁止酒吧與餐館在晚上10點後營業。

不過倫敦衞生與熱帶醫學院近日一份民調顯示,只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透露宵禁令他們減少了與他人的社交接觸。

英國學者終於反應過來了

CNBC評價,帝國理工大學發佈的研究結果對於鼓吹“羣體免疫”的人與政府來説,可能構成“當頭一棒”。

“羣體免疫”的擁躉認為,比大規模隔離更好的方法是單獨隔離年長與高危羣體,然後讓病毒在全社會中自由傳播。如果一個社會大約70%的人口在確診並痊癒後獲得抗體,就能阻斷病毒的傳播。

今年3月,英國首席科學顧問瓦倫斯曾提出“羣體免疫”主張,遭到強烈反對後作罷。瑞典則從一開始就特立獨行地將“羣體免疫”作為指導抗疫原則,結果今年6月16日,瑞典每天每百萬人口死亡人數達到1.68,死亡率居歐洲第二。

在美國,特朗普政府8月份任命公開支持“羣體免疫”的斯坦福大學教授阿特拉斯擔任疫情顧問。10月初,美國累計確診新冠病例超745萬例、特朗普與白宮多名工作人員相繼感染之際,阿特拉斯依然在邀請支持“羣體免疫”的醫生為白宮“出招”

美國“抗疫隊長”、傳染病學專家福奇則警告,“羣體免疫”要求讓病毒在人口中不受控制地傳播,這是“無稽之談”、“十分危險”。

世界衞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0月12日強調,讓新冠病毒自由傳播以達到羣體免疫的做法是不道德和不科學的,絕對不是一種可行的選項。他説,羣體免疫應該通過接種疫苗而不是接觸病毒來實現。

其實早在今年6月,中國研究人員已在英國《自然·醫學》雜誌上公佈了這一研究結果。他們在重慶市的調查發現,新冠病毒感染者痊癒後體內抗體水平會迅速下降。此外,無症狀感染者的免疫反應弱於有症狀感染者。

當時的調查發現,約90%的病例在出院後2個月總抗體水平會降低70%以上。這表明新冠病毒感染者在痊癒後可能再次被感染,一些國家設想給痊癒者發“免疫證書”的防控策略有潛在風險,在疫苗以及有效藥物問世前,應繼續採用有效的公共衞生干預手段。

【來源:環球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03 字。

轉載請註明: 英國學者終於反應過來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