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全國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超四成,攬收快遞包裹超6億件,此前“618”年中電商促銷節同樣帶動了快遞業務量的增加。疫情期間,快遞業務量的猛漲,體現了我國經濟的強大“韌性”,而物流業和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不僅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更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6月30日,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了《2019年度中國物流科技行業數據報告》(以下簡稱 《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電商物流營收規模為7000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15.92%;2019年電商物流行業業務量為635.2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25.26%。
隨着科技在物流業的進一步應用,也帶動了物流業態的發展。
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蒙慧欣介紹,物流科技指以互聯網技術為依託的物流生態,包括物流快遞、電商自建物流、跨境物流、倉儲物流、同城貨運、即時物流、末端配送、大宗物流以及智能物流等。
數據顯示,2019年,即時物流市場規模1312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33.71%;用户規模達4.21億人,較2018年同比增長17.59%。目前,國內的即時物流主要有美團配送、蜂鳥即配、閃送、達達等,且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消費認知度。
2019年同城貨運交易規模13011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7.79%;運貨量達20.3萬億噸,較2018年同比增長3.57%。 而從市場規模與貨運量上來看,同城貨運仍有較大的拓展空間。
近年來,我國智慧物流發展明顯提速,推動物流革命的同時使物流業服務水平得到快速提高。
數據顯示,2019年智能快遞櫃行業市場規模為254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30.25%。預計2020年智能快遞櫃市場規模將近300億元人民幣。去年一年主要城市佈設智能快件箱已達40.6萬組,增幅接近50%。
目前,智能快遞櫃市場基本形成了以中郵速遞易、豐巢為代表快遞系,以菜鳥、京東為代表的電商系和日日順、1號櫃等第三方企業三大陣營。
去年跨境電商市場也較上年有所發展,規模達10.5萬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16.66%。 蒙慧欣分析認為,隨着政策不斷加持,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十分迅速,市場交易規模逐年攀升,推動了跨境物流需求的不斷增加。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解筱文表示,今年以來,疫情中的物流業更新了全社會對發展物流業的認識。通過抗擊疫情,接受“戰時”考驗,物流業所體現出的應急保障和生活服務能力,讓很多人感受到其社會功能和價值,進一步增強了支持和加快物流業發展的共識。
值得關注的是,在物流業飛速發展的同時,消費體驗仍待改善。《報告》顯示,2019年在電商物流服務領域,配送時效慢、丟件破損難獲賠償等消費糾紛多,投訴量佔比2.75%,相比於2018年上升4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