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7日,全球知名的新經濟產業第三方數據挖掘和分析機構iiMediaResearch發佈《2020H1中國直播電商行業主播職業發展現狀及趨勢研究報告》。報告根據艾媒數據中心、艾媒諮詢商業情報數據庫、艾媒商情輿情數據監測系統基礎數據,對在直播電商行業的主播情況進行深度分析,剖析主播薪酬、主播能力、主播與MCN機構博弈等的關鍵信息,總結當前的主播發展業態並且預判2020-2021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主播職業發展趨勢及風險。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門檻低”“薪資高”“需求大”,電商直播行業持續吸引大量人才加入賽道,帶貨主播行業競爭激烈。但商家或者MCN機構主要通過隱性能力嚴格篩選綜合能力強的高效性人才,因而並非所有網紅都能勝任。
報告介紹:《2020H1中國直播電商行業主播職業發展現狀及趨勢研究報告》通過剖析主播薪酬、主播能力、主播與MCN機構博弈、海外主播及網紅髮展模式等的關鍵信息,對當前中國直播電商行業主播職業發展現狀及趨勢進行全面剖析,結合MCN機構的主播運作模式分析,判斷2020-2021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主播職業發展趨勢及風險。
本報告研究涉及企業/品牌/案例:謙尋文化,青藤文化,DramaTV。
其他提及企業/品牌:淘寶,抖音,快手,京東,亞馬遜,YouTube,Instagram,Facebook,美ONE,蚊子會,無憂傳媒,薇龍文化,美腕,蜂羣文化,風馬牛傳媒,妃魚,至尊寶物,101名師工廠,泰洋川禾,特抱抱,歪研會,言止傳媒,無鋒科技,構美,梨視頻,快買他,邁吉客科技等。
核心觀點
主播門檻低、薪資高、需求大,但是出圈難
2020年上半年,43.57%崗位對主播的學歷水平無要求。同期,中國網絡主播平均收入為8330元。但艾媒諮詢研究發現,雖然多數企業雖然不強制規定直播人才的學歷和工作經驗,但實則通過隱性能力嚴格篩選綜合能力強的高效性人才,不是所有主播都能成為主播,有了粉絲流量的主播也未必能夠成為帶貨達人。
主播行業的金字塔結構非常明顯,長尾主播生存狀態艱難
從主播結構看,頭部主播佔比2.16%,肩部主播佔比5.93%,而腰部和尾部主播分別為53.53%和38.8%,長尾主播佔據大多數。長尾主播大多是迫於經濟壓力或衝動選擇帶貨主播作為職業,成長初期依靠微薄的保底薪資生活並且躥紅速度慢,心理壓力大。此外,主播帶貨的經驗很難成為跨行業擇業的敲門磚,長期職業發展道路較窄。
MCN推動主播工業化生產,但需平衡MCN與主播二者關係
MCN機構批量化、流程化孵化主播,一方面具有規模效應,但是另一方也容易形成重人設、輕主播個人態度的現象。MCN與主播作為利益的雙方,始終是在博弈的過程,如何為彼此找到一個平衡點,是主播更是MCN機構需要重點考量的命題。
行業背景概況:
中國主播行業演變及現階段特點分析
隨着互聯網的高度普及,數字經濟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在這種社會經濟發展背景下,網紅逐漸發展為一個職業,並經歷了從1.0到3.0的發展歷程。在三個發展階段中,網紅的主播發展歷程展現了從圖片到視頻再到直播的互聯網技術變遷的軌跡,而當前直播技術的發展令一部分網紅逐漸轉變為主播,尋求流量變現,實現盈利。
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帶貨主播基本要素分析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目前作為意見領袖的主播必須要具備三個基本要素:在某一垂直領域有所建樹;有內容產出的能力;有相當數量的粉絲基礎,即:能帶來較大影響力。此外,具有特色標籤的主播可替代性很低,除了消費個人形象外,也會傳達獨特鮮明的個人價值觀。
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帶貨主播等級分類
中國直播電商行業帶貨主播的二八效應明顯,頭部主播佔比相對較少,腰尾部主播佔比超過90%。但不同級別的主播具有不同的功能,應注意組合運用。
市場數據分析:
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數據分析
直播電商行業的火熱發展,令資本、用户等都高度關注這個行業。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達到4338億元,同比增長226%,預計到2020年將會持續以超100%的增速增長到9610億元。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仍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未來,直播電商行業的發展會進一步推動“人場貨”中“人”,及主播這一重要環節的發展。
2020H1中國直播電商行業主播收入數據
艾媒諮詢研究發現,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網絡主播平均月工資收入在10K以下的佔比為45.0%,其中收入在4.5k-6k之間的主播佔比最高,為23.5%;收入在10k以上的主播佔比為54.9%,其中收入在50k以上的主播佔4.1%,部分主播收入較高。
2020H1中國直播電商行業主播市場需求分析
2018年Q4至2019年Q1,中國主播崗位需求激增,曾出現3次峯值;2019年6-7月開始,主播市場需求呈現波動上升趨勢,到2020年3月,主播市場需求持續上升,未到達峯值點。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中國直播電商的火爆發展,更多企業與品牌會入局,這就直接推動了主播崗位市場需求的增長。
2020H1中國直播電商行業主播內容垂類分佈
2020年3月16日至2020年4月15日期間,從李佳琦與薇婭淘寶直播帶貨產品結構來看,其化妝品品類商品佔比分別為48.8%和21.9%;食品類分別佔到33.6%和34.5%。艾媒諮詢研究發現,綜合能力較強的主播帶貨的品類比較豐富,除了主播個人鮮明的標籤品類商品,其他品類的貨物也賣的比較好。
2015-2020年中國MCN機構數量數據分析
作為內容產業的新興鏈路,中國MCN產業自2017年出現了爆發式增長,機構數量從數百家量級猛漲到上萬家量級,平均同比增速大於100%。預計到2020年,中國MCN機構數量將突破兩萬家,達到28000家。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中國MCN機構數量急劇增長,內容產業入局者越來越多,行業競爭會更加激烈。
典型案例分析:
2020中國MCN典型案例分析二:青藤文化
2020中國MCN典型案例分析二:青藤文化
2019年青藤文化營業收入為7639.46萬元,較上年同期下滑9.96%;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69.32元,較上年同期虧損增加。公司整體營業收入的下降,主要因為受2019年度整體市場政策影響,公司戰略性降低了原有的綜藝出品業務的比重,所以整體營收體量較上年同期小幅降低。
2020中國MCN典型案例分析二:青藤文化
2019年青藤文化的兩大主營業務,MCN與整合營銷的營收額較上年分別增長了76.10%與44.46%。艾媒諮詢分析認為,青藤文化MCN業務的增長,是由於公司前兩年在MCN領域的戰略佈局初見成效,使紅人矩陣結構逐步完成,廠牌效應開始顯現,使紅人招募、孵化、簽約形成良性循環,開始收割紅利;此外,青藤與多個主流短視頻平台、代理公司建立了戰略合作,使MCN商業化得到保障,同時可以更充分地發掘紅人的商業價值。
2020中國MCN典型案例分析二:青藤文化
2019年,青藤文化累計簽約和孵化紅人約150位,較上年增長了114%;在主營平台覆蓋粉絲超過5,000萬,內容播放量超過40億次,較上年同期增長10億多次。在擁有可觀流量的基礎上,除了流量本身的商業化變現外,青藤文化在流量資產化上也創新了業務佈局,如為紅人建立社羣電商、孵化以KOL嚴選為核心的自有消費品牌、並在上海設立了整合營銷業務的分部。
行業趨勢分析:
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主播發展挑戰分析
隨着直播電商行業的火爆發展,一些行業亂象也如雨後春筍般爆發出來,比如產品質量不過關、虛假帶貨數據、難以保證的售後問題等。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頭部主播的帶貨戰績吸引眾多追隨者的湧入,這就助推了整個行業的浮躁氣息,因而主播們在宣傳商品、引導消費者購物的同時,除了完成營銷任務,更要守住法律和道德的底線,注重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主播發展挑戰分析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當前直播電商主播面臨三大困境,一是主播粉絲量高不等於商業轉化高,粉絲量低的主播轉化也可能很高;二是主播直播流量高不等於銷量高,還得看主播分類;三是主播流量高、銷量高不一定代表盈利好,還得看商品退貨率情況。
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主播發展趨勢分析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主播是對社會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人物羣體,他們的言行以及價值觀都影響着粉絲大眾,因而對他們的約束尤為重要。不管未來主播持證上崗或者主播職業化是否普遍實現,但都呈現出一個趨勢,即經歷前期的野蠻發展,主播行業終將逐步走向規範,這是內在規律使然。
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主播發展趨勢分析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跨界紅人的入局使得帶貨主播身份日趨多樣化,導致行業競爭更加激烈的同時,也拔高了內容質量水平,使得主播不得不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來保持競爭力。此外,跨界紅人入局,直播帶貨更要注重質量,否則將影響紅人及其代表機構的對外形象。
本文部分數據及圖片內容節選自艾媒研究院發佈的《2020H1中國直播電商行業主播職業發展現狀及趨勢研究報告》,查看高清完整報告及更多相關行業數據可登陸下方鏈接:
https://report.iimedia.cn/repo1-0/39099.html?acPlatCode=sohu&acFrom=bg39099
研究機構:iiMediaResearch是全球知名的新經濟產業第三方數據挖掘和分析機構。艾媒每年公開或定製發佈新經濟前沿報告超過2000份,覆蓋了新技術、新零售、教育、生物、醫療、出行、房產、營銷、文娛、傳媒、金融、製造、區塊鏈、環保與公共治理等新興領域。艾媒諮詢的數據報告、分析師觀點平均每天被超過100家全球主流媒體,1500家自媒體、行業KOL引用,覆蓋語言類型包括中、英、日、法、意、德、俄、阿等約二十種主流官方版本。艾媒累計成功為超過3000家政企機構提供常年大數據諮詢服務。艾媒也是中國科協九大代表優秀重點研究項目、廣州市先進製造業創新發展項目、廣州市建設國家級科技思想庫研究課題等重大課題的承擔單位。更多行業數據分析報告,請訪問艾媒報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