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 又在 AI 芯片領域做出了新的突破。
他們用銀硅銅合金造出了憶阻器,來模擬人腦中的突觸。
用這種技術造出來的芯片,每個芯片只有紙屑那麼大,而每平方毫米卻有數萬個憶阻器,能夠 " 記憶 " 圖像的高清細節。
真是邊緣計算的福音。研發團隊還説,這項技術最終能讓手機等便攜設備擁有超算一樣的性能,甚至不怎麼費電、不需要聯網。
真可謂超算一指尖,滿滿想象力。
這項研究發在了《自然 - 納米技術》上。
憶阻器:扮演突觸的晶體管
這項新技術的關鍵,在於憶阻器。
憶阻器是一種特別的晶體管,研究人員用它來模擬人神經系統中的突觸,也就是兩個神經元之間連接的部分,負責把一個神經元的信號傳導到下一個神經元中去。
傳統的晶體管只能在 0 和 1 之間變換,但憶阻器可並不只有這兩種狀態,它提供的值是梯度變化的,因此,收到的信號越強,憶阻器的值也就越大。
這種設定看起來十分美好,單個晶體管的值不再是僅有二元的狀態,能夠梯度變化,也就是一個頂過去 N 個,效率大大提升。
然而,已有的憶阻器並不是一種特別成熟的技術。
憶阻器本身有正極和負極,中間有介質。如果一極接電,那麼就會有離子穿越介質,跑到另一極去。
已有的憶阻器裏,如果電壓比較大,導電通道也比較大,那麼上述離子穿越的過程效果是比較好的。
但是如果電流不夠大,導電通道也不夠大,那效果就不夠好了。
因此,為了讓憶阻器這種厲害的晶體管發揮作用,MIT 的研究者們設計了另一種製造憶阻器的方法。
銀 + 硅 + 銅,憶阻器 +1
那,要怎麼才能造出更好的憶阻器呢?
研究者們想到了用合金的方式。
他們用硅來做憶阻器的負極,用銀來做憶阻器的正極,然後加入少量的銅。
銅既可以與銀結合,也可以與硅結合,就像一座橋樑,連接了銀和硅兩端。
單個的憶阻器就造好了,然後他們在一平方毫米的硅片上放了上萬個憶阻器,組成了一個芯片。
圖像處理能力
芯片造好之後,他們就用美國隊長的圖片來做測試。
圖片中的一個像素相當於芯片裏的一個憶阻器,根據每個像素的顏色調整每個憶阻器的電導。
第三行是這次新憶阻器芯片的結果,芯片可以 " 記住 " 圖像,使其重複出現。
此外,還可以運行特定的程序,針對圖片做鋭化、模糊等各種各種處理方式。
MIT 出品
這項研究,來自 MIT 的 Jeehwan Kim 教授的實驗室。
Kim 教授 2015 年進入 MIT 機械工程系擔任助理教授,此前在 IBM 做了不少關於太陽能薄膜電池、石墨烯等相關的研究,曾被 IBM 授予 "Master Inventor" 頭銜,甚至因為石墨烯的研究曾經獲得過美國能源部 150 萬美元的獎金。
論文的三位共同一作均是這個實驗室的博士後 / 博士生 :
Hanwool Yeon,是這個實驗室的博士後,首爾大學材料科學博士,主要研究半導體和柔性電子器件及可穿戴設備。
Peng Lin,也是這個實驗室的博士後,馬薩諸塞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博士,他在這篇論文的主角憶阻器方面研究了多年。
Chanyeol Choi,MIT EECS 的博士生,也曾經在高通擔任硬件工程師。
論文傳送門
Alloying conducting channels for reliable neuromorphic computing
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0-0694-5
參考鏈接:
https://techcrunch.com/2020/06/08/mits-tiny-artificial-brain-chip-could-bring-supercomputer-smarts-to-mobile-devices/
http://news.mit.edu/2020/thousands-artificial-brain-synapses-single-chip-0608
— 完 —
【來源:量子位】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