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以高科技和金融把持世界經濟,美國打擊的對象是在經濟技術上足以給美國帶去威脅的大國。而現代俄羅斯似乎已經不符合這一標準,對芯片的需求也不像我們這樣大。
美國針對華為其實只是表面,一個科技公司還不至於使美國使出那樣下作的手段,美國的真正目的是想要在世界上仍然保持最高的經濟技術地位,靠收取專利費或者技術授權費用獲得大量收益,而我國近年來也逐漸參與到技術標準的制定,在很多領域我們也做到了世界頂尖水平,雖然在微電子領域尚不能和美國相比,但如今我們已經能自己生產10nm級別的芯片,受限於光刻機,我國的芯片水平目前只能達到14nm水平,而這個水平在世界範圍內已經是較為拔尖的水平了,畢竟大多數國家都沒有像樣的工業,更難有製造技術密度高的芯片產業。
我國有龐大的消費羣體市場龐大,在民用領域內對於性能和成本以及集成度的需求比較高,像手機等設備當然是體積小而且性能強悍更好,基於需求我們現在也在尋求自己芯片的突破,避免關鍵時候受制於人,而一些大的科技公司設計的芯片性能也十分強悍。這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曾經日本也有一些半導體公司給美國帶去了一些麻煩,美國也是通過斷供等方式逼得日本簽署了一系列協議,到了1989年美國繼續加碼,迫使日本簽訂《日美半導體保障協定》,向美國開放日本半導體產業的知識產權、專利。所以美國打擊的對象都是在高科技領域能對抗它們的國家,日本、韓國都曾在美國的干預之內。美國目前對華為的所作所為不過是故技重施。
俄羅斯由於前蘇聯時期工業體系較早建設,保持了一定的先發優勢,然而那時其半導體行業分佈在幾個不同的地區,烏克蘭是蘇聯的電子信息工業基地,白俄羅斯是蘇聯的半導體工業和微電子工業基地,隨着蘇聯的沒落造成了產業的割裂。俄羅斯如今依然延續了前蘇聯的一貫作風,傻粗大的方式簡單粗暴地解決需求,而俄羅斯民用方面的科技公司之類的比較少,現在也缺少民用芯片企業,不過在軍用、航天等領域,集成電路的的能耗並不是最重要的,主要需求的是穩定性和安全性,需要達到比較高的自給率水平,所以芯片的體積即便是稍微大一些、耗能高一些也沒什麼影響。
但俄羅斯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他們在電子管領域技術過硬,電子管的優勢在於能更好地抵抗核和電磁干擾,是前蘇聯時期的發展思路。俄羅斯自己的軍用領域的芯片生產足夠自己應用,對外部的需求也不是很高,所以俄羅斯也沒想着自己大搞特搞民用芯片,對美國沒有威脅,也就不在美國的打擊之中;
其實俄羅斯也曾促進軍用轉民用,希望通過技術引進等方式發展民用半導體產業,但是俄羅斯本身民用工業較為薄弱,上下游市場又比較小,目前水平可能不如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