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冪療
想象一下,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後,想要在你放鬆的同時,汽車還能全程自動駕駛,帶你到你想到達的任何目的地。這樣的美好畫面,正是自動駕駛技術所描述的場景。
近年來,自動駕駛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智能駕駛技術也在不斷進步。6月27日,滴滴在上海試運行了自動駕駛技術,並邀請央視主播全程轉播。但這次試運營並不順利,滴滴的自動駕駛車輛在轉彎、變道時出現緊急剎車、猛打方向盤的問題,且在路況複雜時高度依賴駕駛員操作。
這次試運營,暴露出自動駕駛技術在傳感識別、系統反饋等方面存在的技術缺陷,這表明其智能駕駛技術仍不成熟。但即便是這不成熟的技術,滴滴仍花費了大量的資金。
由於自動駕駛行業長期高投入的特點,使滴滴資金消耗巨大,軟銀向滴滴自動駕駛投入的5億美元資金很快就燒光了。滴滴的COO孟醒曾表示,其自動駕駛車輛的成本在100萬左右。高昂的成本及技術壁壘,使自動駕駛商業化面臨重重阻礙。
雖然國內的滴滴、百度、高德先後開放Robotaxi服務,但仍需要駕駛員、安全員陪同,解決車輛運行時遇到的複雜情況。
而這次滴滴在上海試運營,從其駕駛技術和市場來看,更多的是向資本市場描述一個宏偉的故事,為其上市造勢。不過,自動駕駛市場潛力巨大,但在未來的市場中,滴滴的自動駕駛究竟能取得怎樣的成績,還是個未知數。
深耕四年,滴滴的自動駕駛依舊未見起色滴滴開啓自動駕駛,還得從2016年説起。2016年滴滴組建自動駕駛研發團隊,在高精地圖、感知、行為預測、規劃與控制等領域建立細分團隊。
2017年3月9日,滴滴和Udacity公司在硅谷邀請全球技術人員挑戰無人駕駛算法,並在當日宣佈成立滴滴美國研究院,用於自動駕駛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一年的技術積累後,滴滴在2018年獲得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自動駕駛測試批准。美國對滴滴自動駕駛技術的認可,讓滴滴信心大增,開始在國內自動駕駛路測計劃。
2020年6月27日,滴滴首次在上海啓動自動駕駛載人路測測試,並在央視新聞轉播。但這次試駕並不順利,全程53.6公里的路途中,滴滴自動駕駛車輛出現了偏離、顯示重疊等問題。
由於天氣下雨的緣故,攝像頭和雷達被雨水乾擾,駕駛員不得不多次接管方向盤;長距離測試時,自動駕駛車輛在被超車的情況下,出現了緊急剎車、猛打方向盤的現象;第二次測試時,車輛前方出現一輛停止的三輪車,在等待遠程協助中心發出指令後,自動駕駛車輛才變道離開。
從這次測評來看,滴滴的自動駕駛技術僅能在簡單場景下運行,在出現行人、車輛等複雜的場景下,仍高度依賴駕駛員的操作。按照國家工信部的自動駕駛劃分標準,滴滴這次運行表現的技術勉強可以達到L3標準,距其L4目標還有很大差距。
因此,滴滴的自動駕駛技術還處在初級階段。而自動駕駛作為最“燒錢”的行業之一,對滴滴的財務狀況也造成了很大壓力。
擺在技術難題背後的“燒錢”困局據財訊網消息,滴滴自動駕駛使用的車輛是沃爾沃的C60車型,成本價在30萬元以上。除車輛成本外,自動駕駛技術還需要加裝64線激光雷達、16線激光雷達、攝像頭及毫米波雷達和超聲波雷達,這些設備的價值甚至超過了汽車本身。
滴滴COO孟醒提到,其自動駕駛車輛的造價在100萬元以上。而滴滴計劃在2023年投入100萬輛自動駕駛汽車,按照每輛100萬元的造價計算,滴滴的自動駕駛計劃需要投入1萬億元的鉅額資金。
除汽車自身成本外,人力成本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目前,滴滴的自動駕駛團隊人數超過200人,每年的人力成本支出都在億元以上。
高額的資金損耗,讓目前還在虧損中的滴滴也很難持續下去。2019年,滴滴宣佈將自動駕駛部門獨立。自動駕駛業務獨立後,滴滴就可以像Uber那樣引入外部融資,解決自動駕駛業務資金來源問題。
但迄今為止,滴滴的自動駕駛融到的資金僅有軟銀投資5億美元。與自動駕駛行業堪稱“鈔票粉碎機”的燒錢需求相比,5億美元並不能給滴滴自動駕駛帶來太多改變,其自動駕駛業務的資金來源最後還得依賴滴滴自身。
對於成立6年虧損500億元的滴滴來説,自動駕駛帶給它的壓力無疑是巨大的。在主營業務虧損、自動駕駛業務前路不明的情況下,滴滴卻並未放棄其自動駕駛業務。那麼,滴滴死磕自動駕駛業務究竟意欲何為?
滴滴自動駕駛“醉翁之意不在酒”受技術和資金兩方面困擾,自動駕駛商業化的道路註定不會平坦,且需要長時間的技術積累,盈利就更是難上加難。這樣的情況下,滴滴入局自動駕駛行業,目的自然也不在於眼前的盈利,而是看中了自動駕駛行業巨大的市場潛力。
據智研諮詢數據,2019年全球自動駕駛市場規模為54億美元,2020年預計超過60億美元,2035年全球自動駕駛車輛預計超過5400萬輛。巨大的市場潛力,讓自動駕駛行業成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作為網約車行業的“領頭羊”,滴滴自然不願意放過自動駕駛誘人的市場。在2016年成立自動駕駛部門後多次拓展業務,推動其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的網約車業務已經觸及天花板,還在向其他領域擴展業務。滴滴已經先後向外賣、跑腿、社區電商多領域擴展業務,意圖解決網約車業務觸頂的困境。而通過將自動駕駛技術和網約車業務結合,對滴滴來説無疑極具想象力。
滴滴COO孟醒表示,滴滴計劃在2023年投入100萬輛自動駕駛汽車。結合滴滴多年虧損的情況來看,滴滴的百萬自動駕駛計劃,更多的是在營造聲勢,緩解其網約車安全事件造成的影響,為將來上市打好根基,並不一定真實去做。
趕在上市前,滴滴給資本市場講一個好故事,無疑會獲取資本市場更高的估值。此種情況下,自動駕駛自然成了滴滴的首選。不過,滴滴發力自動駕駛的目的雖然不在自動駕駛業務上,卻也不代表滴滴放棄了自動駕駛業務。
按照滴滴的規劃,未來仍會長期向自動駕駛業務投入研發資金。但在自動駕駛這個領域內,各方面因素卻仍不明朗。
前路漫漫,自動駕駛何去何從在技術層面來看,滴滴的自動駕駛技術距離成熟至少還需要5-10年的時間。
從傳感器設備來看,激光雷達、高精度地圖和定位、雲平台和大數據等產業鏈仍不成熟,存在着誤識別、漏檢率高等問題。
在高精度地圖方面,業內也沒有統一的標準,並且國內路況複雜需要大量的數據集,因此自動駕駛技術迭代還需要很久。實際上,在這場技術引領的競爭中,滴滴並非完全沒有優勢,滴滴的網約車在數據上已經積累多年。
2019年10月,滴滴在CNCC2019大會上宣佈對外開放兩座城市交通指數數據和軌跡數據集,和660所學校和科研機構展開研究。憑藉着數據方面的優勢,滴滴放棄了和高德在自動駕駛方面的合作,與沃爾沃攜手進軍自動駕駛行業。
除技術難題外,高昂的成本也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自動駕駛的新技術開發、零部件成本均居高不下,對自動駕駛商業化造成很大阻礙。
此前滴滴喊出2023年的百萬計劃口號,只有在激光雷達等設備成本降下去以後才可能實現。從滴滴目前的自動駕駛技術和市場來看,滴滴想要實現2023年的目標,仍面臨很大困境。
隨着技術迭代,自動駕駛的零部件、傳感器設備等基礎成本降低,自動駕駛也可能迎來新的春天。不過,目前來看,滴滴的自動駕駛,口號大於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