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紀對上交所的應答再影射華為,華為真的傷了寒武紀麼?

近日,在被上交所問詢近30天后,寒武紀交出了“答卷”,對涉及其股權結構、主營業務、核心技術、研發項目、營業收入、募投項目、應收賬款等6大類20個問題進行了應答。

其中備受關注的還是市場前景問題,因為在成立後的三年裏,寒武紀雖然營收增幅明顯,但盈利前景堪憂,且預期在未來幾年都無法保證盈利。

而目前寒武紀的營收,大量依賴的是關聯方交易,極有可能是中科院體系公司;以及非主業項目,例如2019年與珠海市橫琴新區管理委員會商務局、西安灃東儀享科技服務有限公司開展的智能計算集羣系統業務收入佔比大幅上升,收入合計佔比為64.91%,但個項目的爭議在於,寒武紀在其中似乎扮演的是一個系統集成商的角色,這與人工智能芯片公司的定位有些偏離。

雖然在科創板上市並沒有對企業當下的盈利水平提出硬性要求,但連未來的盈利預期都沒點信心的公司,還真是挺少見的。

而提到寒武紀的市場化前景,就不得不回顧一下寒武紀與華為曾經的合作了。寒武紀在應答中也坦承,短期內難以找到在採購規模上替代華為海思的客户。可見失去華為,對寒武紀的影響有多大。(文中使用“A公司”替代,但根據截圖可基本確認是“華為海思”)

關於寒武紀與華為的合作,華為極少主動談起,倒是寒武紀不斷拿來炒作,而如今雙方合作終止了,不少吃瓜羣眾認為是華為搞科技霸權,剽竊了寒武紀的技術後一腳踢開,類似這種荒誕不羈的傳言此起彼伏。

但實際上,在華為選擇放棄寒武紀這件事情上,根本不存在什麼齷齪。如果再往細説,可能就有些傷人了:

1.現在來看,寒武紀技術二流,做論文一流,造勢頂級:作為中科院計算所孵化出來的項目,早期大量人員兩邊兼職,專利和技術授權歸屬都説不清,現在也只能勉強號稱把”核心技術“擇出來了,但公司的控制權也應該仍牢牢掌控在中科院計算所手中。

2.起步確實早(理論研究,拿課題,寫論文),但發展慢,而且競爭力越來越弱:所以早期華為自己沒搞出來的時候買過來應個景,但現在不説被華為、阿里、百度等趕超,就連地平線這樣的創業公司都不一定趕得上了。

3.商業化水平低,根本滿足不了巨頭企業的商業需求:只賣給華為IP,自己也不量產芯片,即使量產也滿足不了華為的用量,但賣的IP又越來越不值錢了。

如果寒武紀真的能保證華為的芯片用量,且價格合理,技術領先,且能夠完全滿足華為產品的需求,那麼華為肯定還是會採購的。華為作為僅次於蘋果和三星的全球第三大芯片買家,怎麼會所有芯片全自己做呢?但如果寒武紀只賣IP,自己的IP又不像ARM那麼高深,技術含量相對較低,一大堆公司都能自己搞出來,還要收華為一年幾千萬上億的授權費,甚至按出貨量收費,那華為憑啥用它的?

寒武紀對上交所的應答再影射華為,華為真的傷了寒武紀麼?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80 字。

轉載請註明: 寒武紀對上交所的應答再影射華為,華為真的傷了寒武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