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丁香園宣佈已於近期完成新一輪5億美元融資。本輪融資由摯信領投,騰訊、高瓴創投跟投,融資資金將用於強化專業壁壘,探索更多醫療健康場景,打造更多專業可信、連續整體的系列健康產品。
據瞭解,丁香園已經實現規模化盈利,並處於持續增長狀態中。在這一背景下,為何會進行大額融資?短期規劃與長期戰略是什麼?動脈網採訪了丁香園創始人、董事長李天天,進行詳細解讀。
丁香園創始人、董事長李天天
回溯丁香園20年發展歷程,從服務醫生出發,逐漸延伸至服務大眾、服務企業,歷經了業務佈局的多次迭代。
2000年,丁香園創立之初主要為醫生和醫學生提供文獻檢索、學術交流平台;2006年起,丁香園開始為醫療機構、醫療健康企業提供人才招聘服務;2014年起,丁香園正式佈局C端,通過新媒體矩陣、丁香診所、互聯網醫院等,為大眾提供醫療健康服務,並通過數字化營銷助力健康消費品企業;2019年,丁香園正式將“健康更多,生活更好”作為新願景,更多地關注C端健康需求。
今年疫情期間,丁香園憑藉多年來積累的專業內容生產能力,打造了廣為人知的“疫情地圖”,闢謠科普信息也廣為傳播。
李天天透露,丁香園已經實現了規模化盈利,並處於逐年穩健增長中;同時,基於這20年的探索和積累,加之受到疫情催化,丁香園更加明確地釐清了戰略方向:如果把解決疾病比作河流的“下游”,把健康維護比作“上游”,那麼,對於丁香園來説,“上游”比“下游”有更多機會。
“‘上游’用户不只是患者,還包括健康人羣;‘上游’的場景在院外,包括生活、工作、出行等;‘上游’還能產生更多的產品需求,不再限於問診、檢查等,還包括患者教育、預防醫學、公共衞生方面的產品。”李天天認為,結合丁香園團隊的組織能力來看,‘上游’有着更龐大的用户羣、更豐富的服務場景以及更大的產品開拓空間。
丁香園強調“聚專業力量,做靠譜產品”,以丁香醫生主打的內容產品為例,其借鑑了學術期刊的同行評議制度,必須由專業的醫生團隊審核後才能發佈。
李天天提到,丁香園在走向“上游”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鞏固供給側的力量。因此,本輪融資資金主要用於繼續鞏固醫生端專業能力的核心壁壘,持續助力中國醫生成長;進一步協同醫生、企業、醫療機構等專業資源,探索更多醫療健康場景;並通過旗下品牌丁香醫生提供專業可信、連續整體的系列產品,提升大眾健康生活品質。
丁香園融資歷程,來源:動脈橙數據庫
再回溯丁香園的融資歷程,總共五輪融資,投資者並不多,融資頻率不算高。“我們認為,企業成功與否並不是看融資輪次或者融資速度,關鍵在於實現了什麼用户價值。從我們的現金流來看,不融資也是可以的。”李天天坦言,但醫療健康是一個特殊的行業,需要通過長時間的專業力量來建立用户信任。因此,丁香園此次融資也在於進行長期的用户信任塑造,而非在短期內通過燒錢、補貼等來獲客。
B to D to C的戰略如何協同?那麼,丁香園將如何實現用户價值?動脈網瞭解到,今年7月,丁香園發佈了醫生端與大眾端的全新戰略,將大眾端品牌丁香醫生和專業端品牌丁香園連接在一起,形成了D+C“雙核戰略”;並聚集B端專業力量,藉助醫生資源和大眾資源的廣泛積累,幫助B端通過醫生觸達大眾。
D端,助力醫生成長與收穫
面向醫生,丁香園的定位是助力中國醫生成長。
醫生在互聯網醫療平台接診、獲得診金,這是互聯網醫療能給予醫生最基本、也是最常見的回報。動脈網瞭解到,一些在互聯網上活躍的醫生,手機上少則有幾個在線問診APP,多則有十多二十個。
由於丁香園聚焦於大健康領域,醫生在丁香園不只能通過在線接診獲得回報,還有更多方式可獲得陽光收入。例如,醫生參與科普內容的產出或審核,參與課程設計,參與健康消費品的研發等。
李天天舉例稱,丁香醫生與五穀磨房合作推出的一款健康食品,正是由食品營養專家共同研發的。
“醫生是一個特殊的職業,需要終身學習。”李天天説,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服務意識,是獲得更多陽光收入的基本前提。因此,丁香園也為醫生開發了丁香公開課、用藥助手等教育產品和實用工具,幫助醫生提高專業水平。
同時,醫生的服務能力也需要提升。丁香園聚集了210萬專業醫生用户,並挑選出50000名醫生在丁香醫生平台上為大眾服務。“這些都是我們逐一篩選和培養起來的。”李天天介紹,篩選標準即是否有服務意識,在線下,這種意識是不被重視的。“目前,丁香園的醫生在線上回答問題時,回答300字的醫生佔比達88%,500字以上的佔50%以上,這是醫生服務能力提升的一種表現。”
因此,醫生既是專業力量的輸出者,也是獲得者,在輸出或接收專業力量的過程中,醫生要麼獲得回報,要麼提升能力。
C端,解決院外健康困擾
面向大眾,丁香園也不只是通過互聯網醫院提供在線問診,更多的是針對大眾生活中的健康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李天天認為,隨着消費能力的提升,大眾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更高了,也一定會更加關注自身健康,醫療健康行業不能再侷限於生病看醫生的思路。因此,丁香園試圖提供更加符合用户習慣的選擇,在院外場景幫助大眾解決生活中的困擾。
丁香醫生是丁香園最典型也是最早的大眾端品牌,針對大眾的健康問題,丁香醫生通過專業的醫生團隊和內容生產團隊,提供循證、科學的健康解決方案。丁香媽媽則是沿用丁香醫生思路,在母嬰領域推出的垂直類品牌。
新冠疫情期間,丁香醫生率先推出“疫情地圖”,成為全球新冠疫情數據的主要來源;同時還推出科普闢謠、線上義診、新冠公開課等公益產品,累計觸達超過86億人次,為全球抗擊新冠疫情做出了貢獻。
與B端夥伴共同服務D+C
李天天表示,醫生用户和大眾用户始終是丁香園的核心,成為“雙核驅動”。同時,最終服務用户的專業力量既需要醫生提供,也需要包括藥械企業、健康消費品企業、醫療機構在內的B端來共同參與。
在B端,丁香園強化與企業的協同,和醫生共同發揮專業優勢,做健康生活的嚮導。面向企業,丁香園不是供應商、也不是渠道商,而是扮演合作伙伴的角色。
以藥企合作為例,丁香園並非藥品銷售平台,而是協同藥企的專業力量,共同服務於醫生或大眾。“我們開展合作前首先就要考慮,某家企業、某個項目是否能幫助醫生成長?是否能幫助大眾提高生活品質?至少滿足一個,合作才可行。”
在健康消費品領域,丁香園與企業已探索出高度協同模式,攜手專業醫生參與到企業的產品設計研發中。例如,丁香園與健康食品品牌五穀磨房、母嬰用品品牌Babycare均已有深度合作。
通過以上展開內容可看出,丁香園不斷引入B端合作伙伴的專業能力,共同賦能醫生,並與醫生一起為大眾輸出健康屬性更鮮明的產品和服務。
難以複製的互聯網醫療模式我們還能看出,丁香園作為成立最早的互聯網醫療企業,已經走出了與其他企業截然不同的路徑。
首先,丁香園深度服務醫生。大多互聯網醫療企業與醫生是合作關係,為醫生提供患者管理工具,達成診金分成模式。李天天認為,丁香園不只是把醫生當成供給側資源,還幫助醫生成長,當醫生在平台上有獲得感,平台再從中挑選出合適的醫生去服務C端用户,這個邏輯是順暢的。
其次,用户定位不同。互聯網醫療企業大多定位於患者用户,再往下細分,則是按病種來劃分。丁香園的用户既有患者,也有健康人羣。針對健康人羣,主要結合其在生活中的健康需求來細分,例如丁香媽媽針對的是母嬰人羣。
最後,盈利模式不同。藥品銷售是互聯網醫療行業常見的盈利模式,也是更容易實現盈利的模式。在線問診、消費醫療、信息技術服務、保險銷售、慢病管理和家庭醫生等也是較為普遍的盈利模式。而丁香園在C端主要通過健康內容和產品收費,在B端主要通過推廣服務與合作收費。
整體上看,無法去評判這些差異孰優孰劣,存在即合理,各家企業的業務佈局均與自身組織能力、優勢資源等相關。不過,丁香園的模式也難以複製,無論是在醫生用户還是大眾用户中的影響力,均不可能在短期內形成,或投入大量資金就能形成,這也讓丁香園更加堅定了要鞏固專業壁壘的決心。
明年將會成為今年出台的互聯網醫療各項政策密集落地的一年,對丁香園來説,則是延續現有戰略,持續鞏固專業能力的一年。“高度強化醫生端的專業能力,在C端不斷探索消費醫療帶來的機會,同時深入到特定的人羣……不管明年還是更長時間,都是我們在實踐和迭代升級中的選擇。”李天天表示,針對特定人羣,將持續堅持丁香媽媽的探索,力爭把用户價值做到極致,並重點關注口腔、皮膚、兩性、睡眠、心理等領域,尋找機會按現有戰略邏輯去擴張。
關注用户價值是長期要素今年以來,公立醫院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對互聯網醫療企業來説意味着什麼?李天天認為,公立互聯網醫院與第三方平台將呈現出協同的趨勢,並非直接的競爭關係。
“醫院解決的是院內問題、主要針對疾病本身,醫院的組織能力也是為解決疾病而構建的。再往前看,醫療教育體系也是為了解決疾病來設計的,並沒有專門的課程教醫生怎麼寫科普文章,這種能力醫生也很難自己形成,一定要有媒體、廣告等人才跨界參與。”李天天表示,丁香園這樣的互聯網醫療企業關注點在院外,重點不在疾病,而在健康問題,這部分是公立醫院沒有精力、也很難有能力去涉及的。
從更長遠的角度去看互聯網醫療行業,李天天認為,這就像在黑夜裏開車,雖然車燈只能照10米遠,但車子依然能開上百公里遠。因此,看待行業未來時,雖然只能清晰看到短期狀態,但企業若有足夠的專業能力,能夠快速應對市場變化,大概率也能走得更遠。這其中,最核心的又是用户價值,無論模式怎麼變、技術怎麼變,始終關注用户需求和核心價值,也是走得更遠的基本要素。
#丁香園##李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