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每天都有源源不斷的新產品湧現出來,更有各種高新技術接地氣地加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比如説,之前一段時間很火的無人駕駛技術。無人駕駛,顧名思義,不需要人來駕駛汽車,而是由汽車自己來判斷行程和路況,車裏的人全程解放雙手,甚至可以在路上睡一覺。
社會中對無人駕駛有支持和反對兩種態度,支持者認為無人駕駛方便省心,反對者覺得無人駕駛會讓車裏的人警惕性下降,萬一車裏的智能駕駛出了問題就危險了。
但不可否認的是,無人駕駛本身是一項非常先進的技術,如果應用得當會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極大的便利。如此現代化的技術,一定是最近才發展起來的吧?也許有人會這樣想。可惜,這並不是正確答案!
早在上個世紀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就有人提出相關的物理理論並做了相當多的研究。説起來,我們現在的無人駕駛等技術都屬於對一些物理知識的應用,而接下來要提到的這位“中國雷達之父”——束星北,才是真正理論的提供者。説不定在他眼中,這些應用學科也都只是小兒科呢。物理學的引路恩師
説起束星北,也許有很多人並不瞭解。
但要説起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兩彈一星”的元勳程開甲,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吧?這樣的大科學家,也是束星北昔日在浙江大學物理系的得意門生。
多年以後,李政道回憶起在浙江大學的時光,想到帶他走入奇妙的物理世界的恩師束星北,還是會感慨萬分。他曾在給束星北的信中這樣寫道:“先生當年在永興、湄潭時的教導,歷歷在唸,而我的物理基礎都是在浙大一年所建,此後的成就,歸源都是受先生之益。”
束星北先生是一位極優秀的教育家,主張獨立思考。他的課堂永遠是深入淺出,可以讓學生以最接近生活的例子來吃透各種高深的理論。但,如果只是一位優秀的老師,他就不是“束星北”了。
自1926年去美國堪薩斯州拜克大學的物理系留學以來,束星北一腳踏入了物理的海洋,並在這方面展現了驚人的天賦。
後來,他又輾轉於西方各國的大學、物理研究院等,攻讀碩士學位、進行物理研究。等到1931年束星北學成歸來,已經可稱得上“物理學專家”的稱號了,隔了一年就被南京中央軍校聘為物理學教官,後又被浙江大學物理系請去做副教授。
那時候的浙江大學,可是被譽為“東方劍橋”的存在。裏面聚集了蘇步青、錢寶棕、王淦昌、盧鶴柭等一眾學術大佬,課堂上老師和學生都可各抒己見,甚至為自己的觀點與其他人爭到面紅耳赤,治學思想極其開放。
束星北也是其中的一員,他與好友王淦昌在課堂上的“你來我往”至今還是美談一樁。廣而精的物理研究
在教書育人期間,束星北在科學研究方面也沒閒着。
在英國愛丁堡大學、劍橋大學讀書時,束星北就初步展露出了自己在物理學方面的才華,在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等高深的學科研究中大放異彩。不過目睹國家風雨飄搖的狀況後,他毅然決定留在國內,為救國獻上自己的一份貢獻。
1945年,國共合作期間,束星北作為國民黨方聘請的技術顧問,成功研究出了我國第一部雷達,被譽為“中國雷達之父”。
在當時的中國,雷達是一種極其珍貴的戰略資源。雖然現在的雷達在我們的生活中主要用於科學研究、飛機航行的引導,也可作為一種特殊的傳感器應用於無人駕駛等新興技術;但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最主要的用途還是軍事方面。
軍用雷達可應用於識別、搜索敵方的戰鬥機,保護我方免受空襲或強化我方的空中作戰能力,是事關國家軍事力量的巨大成果。能讓我國也擁有自己的雷達,束星北無疑是國家的大功臣。
1952年,剛剛成立的新中國千瘡百孔,為了發展基礎建設,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束星北轉向了一個與以前的研究方向並不相干、但非常符合國家迫切需要的研究方向——氣象科學中。天才不愧為天才,僅在1954年,束星北就發表了近10篇先進的論文,探討等熵運動、大氣騷動等氣象理論問題,引起學界的震動,為後人的研究鋪好一條康莊大道。
可曾經作為國民黨方技術人員的致命問題浮出水面,讓束星北一下子就由“優秀科學研究員”跌落為“歷史反革命分子”,不能再參與相關研究。
性格直率的束星北不服,直言反對。可橫衝直撞的結果,只能是一個悲劇。束星北全家都因為他的言論獲罪,前途盡毀。束星北本人也被派去參加勞動改造,被磨去一身鋭氣。
1978年,已是年過古稀的束星北終於再次回到了他心心念唸的研究院中。彼時他已是一身風霜的老人,而他的好友、學生都在自己的領域發光發熱,成為科研界的中流砥柱。
加入海洋研究所後,他憑藉對科研的一腔熱情,以七十的高齡組織一羣科研人員參加“動力海洋學進修班”,拖着殘破不堪的身體給學生們講課。
和當初在浙江大學朝氣蓬勃的樣子已經完全不同,如今的束星北只能爭分奪秒地向學生們傳授相關知識,希望早日把他們培養成可堪重用的人才。這物是人非,讓人不禁嘆一聲世事無常。
只過了兩三年,束星北就帶領研究人員們完成了12個鉑電阻探頭的測温鏈的研製和內波測量試驗。真金不會因烈火的灼燒而化為灰燼,只會變得更加閃耀奪目。
束星北先生正是如“真金”一般的科學家。之前的困難完全沒有毀掉他天才的頭腦和對研究的熱忱。就算比他人落後那麼多年,他依舊是最優秀的那一批科學家之一。
最落魄的那段日子,束星北下過工地,掃過廁所。曾餓得暈倒在地,也在冬日清早的雪地上寫下一組組公式,然後像一個真正的環衞工人一樣將它們全部掃去。
他也曾為了回到科研隊伍中心甘情願地無償為大家修理各種科研用的機械設備,只為有人證明,束星北確實是一個有資格回到科研行列的的科學家。
他曾為自己的直脾氣和赤子之心付出那麼慘痛的代價,卻也會在我國的洲際導彈發射研究中以短短十幾分鍾內計算出彈頭接收和打撈的最佳時限,讓我們的彈頭數據倉免於被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奪走的命運。
直到1983年病逝之前,束星北還立下遺囑,願將自己的遺體捐贈給青島醫學院。諷刺至極的是,由於行政上的人事變動,束星北先生的遺囑就那樣被遺忘了。直到後來他的屍體腐爛,才被校方草草處理。
這可悲的結局,一如束星北先生一心學術、滿腔愛國卻被磋磨半生、壯志難酬的一輩子。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