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載“月壤”歸故鄉——嫦娥五號返回側記

  “23天,終於成了!”

  2020年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艙落地的那一刻,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廳裏一片歡騰,剛剛通報過落點信息的北京總調度劉建剛説出了這句話。

  23天這個數字,劉建剛從11月24日嫦娥五號發射之日起就已經計算過無數次,如今終於定格,不再改變。

滿載“月壤”歸故鄉——嫦娥五號返回側記

  12月16日深夜,嫦娥五號回家前3小時。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第一指揮大廳裏比嫦娥五號發射當天的人還要多出一些,一些並不在值班崗位的科技人員,卻也自發來到現場,想要見證即將到來的重要時刻。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遙操作主任設計師張寬就是其中一位。這天晚上,他本該輪休,卻出現在指揮大廳,和他一樣的還有十幾位,他們都是月面採樣遙操作團隊的成員。

  張寬告訴記者,“我們連續幹了48小時不停歇採集到的月壤,一定要親眼見證它完整無缺地迴歸草原。”

  12月3日,在嫦娥五號月面採樣任務圓滿結束後,遙操作團隊在整個任務中的工作已經完成。但張寬告訴記者,整個團隊自發決定,投入到飛控崗位值班中去。

  “這麼做既是因為中心值班崗位壓力大,許多控制都在凌晨,加入他們可以緩解同事值班之苦,也是因為想要守護來之不易的‘月壤’,想看到大家的勞動成果成功歸來。”張寬説。

滿載“月壤”歸故鄉——嫦娥五號返回側記

  嫦娥五號回家前1個小時。零點的時針早已走過,大屏幕上顯示出了12月17日的時刻。

  就是這一天了,時間一點點逼近。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現場,各個崗位的科技人員明顯更為忙碌了,操作和口令聲也更為密集。

  在這個肅殺的冬日凌晨,飛控大廳裏卻氣氛熱烈,每個人臉上多少都有20多天持續奮戰留下的疲憊痕跡,但精神面貌卻異常昂揚興奮。幾乎每個崗位的人,在工作間隙,都不自覺會抬頭望一眼大屏幕上那個今晚的主角——嫦娥五號返回艙。

  事實上,對現場堅守在崗位上的人來説,只管看着手裏的數據就能夠掌握嫦娥五號的動態,可還是忍不住想要看着仿真圖像,看着它在軌道線上的位置,才能更安心。

  對於呈現這些畫面的李貴良來説,保障好三維顯示圖像的責任也顯得格外之重。這位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軟件室工程師的機位,在大廳後側的終端機房,是鮮有人關注到的位置,可是他控制的圖像卻最為大家矚目。

  工作11年來,李貴良承擔過大大小小上百次航天任務的顯示工作,説起來各個航天器的樣子他如數家珍,想要看到它們在太空中呈現不同姿態,對李貴良來説也是注入數據、生成而已。但是比起仿真的圖像,他心裏還是對實時顯示的畫面更情有獨鍾。

滿載“月壤”歸故鄉——嫦娥五號返回側記

  12月17日1時33分,隨着劉建剛的口令通報:“嫦娥五號返回艙再入大氣”,大屏幕上出現了嫦娥五號返回艙的實時畫面。

  實時畫面裏,嫦娥五號返回艙如流星一般劃過夜空時,李貴良的心跳突然加速,“激動,異常得激動!”他告訴記者,“描繪了‘嫦娥’在太空中的各種姿態,原來真實的她,是這般絢爛模樣。”

  現場的科技人員和他一樣,再嚴肅冷靜的工作人員也無法波瀾不驚,有的人甚至不自覺發出了感嘆。現場的通信調度馬忠正此時無暇顧及其他,因為任務全程和即將展開的搜救活動,他都要保證圖像話音等各路信號的暢通,需要確保指揮調度能夠及時到達着陸場,現場的工作情況也能夠實時反饋回北京的飛控大廳。

  馬忠正告訴記者,通信調度的聲音是觀眾聽不到的,但在各個崗位之間,他們的聲音卻是最為密集的,他們在幕後調度指揮着這場舉世矚目畫面,為所有關注嫦娥五號任務的觀眾送去獨家視角。

  再入大氣層26分鐘後,嫦娥五號返回艙順利落入四子王旗着陸場,直升機、搜救車眾多搜救人員動作迅速,在紅外顯示的畫面裏,夜幕中的他們渾身反光,追尋着這位歸家“遊子”的身影。

  馬忠正説,內蒙古的深夜大雪封路,在北京飛控大廳裏的大家雖然聽不到搜救隊員的聲音,卻和他們一樣同頻心跳,急促呼吸。

  “找到了嗎?”這樣的問題不斷被提及,10分鐘,20分鐘,終於,“雄鷹報告,直升機目視返回器着陸……”

  “滿載而歸的嫦娥五號返回艙被我們找到了!”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現場沸騰了,有人擁抱,有人歡呼,還有人喜極而泣,不同的慶祝方式,藴含着同一種心情——嫦娥五號任務成功,中國航天迎來又一里程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07 字。

轉載請註明: 滿載“月壤”歸故鄉——嫦娥五號返回側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