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21 大洋彼岸的美國以“破”字開年!
每到年末,我們都會嘗試用一個詞來總結過去。
在疫情之初,曾誕生了一個新詞叫Doomscrolling,意思是不由自主地滑動屏幕尋找壞消息。
而去年,谷歌給出的年度搜索詞是“如何治癒”。
的確,在經歷疫情衝擊波後,人類最希望的就是能找到破解“刷屏”的辦法。
在大洋彼岸的美國,2021年首先是從一系列的“破”開始的。
疫苗科技取得“突破”,但並未能徹底消除疫情。刺突蛋白的變異“刺破”了疫苗的防禦,國會大廈被“攻破”,各種內鬥使美國社會面臨“破裂”,美國夢紛紛“破碎”,“美式民主”更以“破滅”收場;美國公共電視網延續了“糟糕的一年”的説法,將2021年稱為美國曆史上的“至暗時刻”。
福克斯新聞網更直截了當地評價:2021年,沒有最糟,只有更糟。
2021年12月17日,已經有一週未露面的哈里斯用“尷尬而又不失禮貌的微笑”接受了電台主持人的採訪,卻被助理搶了鏡頭。在外界看來,哈里斯之所以動怒,是因為74歲的資深西弗吉尼亞州參議員喬·曼欽已經成了民主黨內公開“反叛者”,宣佈要和拜登“對着幹”。
而對哈里斯來説,無論是“老闆”拜登還是“刺兒頭”曼欽,這兩位“喬爺”都不好惹。
一直以來,美國政壇有句諺語:除了為總統加油吶喊,副總統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躲避聚光燈。然而,過去一年,作為美國曆史上公職職位最高的少數族裔女性,哈里斯沒少被放到聚光燈下“烤”。
白宮西區的官員多次吐槽,哈里斯面對媒體的第一反應令人尷尬,而副總統團隊則抱怨,拜登把最燙手的山芋,也就是移民問題扔給哈里斯,註定是費力不討好。
2021年,近20萬無證移民抵達美國南部邊界,人數創下2000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在輿論壓力下,2021年6月,哈里斯開啓了擔任副總統以來的首次海外出訪。在危地馬拉,她發出了與其競選時完全不同的信息。
美國副總統 哈里斯:不要來,不要來,美國會延續執行邊境法律並保障邊境安全。
英國廣播公司認為,哈里斯生硬的話語不僅讓拜登政府的移民政策聽起來“前後矛盾”,甚至在民主黨內引發不滿。激進派紐約州眾議員科爾特茲在推特發文稱:“我們不能放火燒了某人的房子,然後責備他們逃難。”
在美國媒體看來,當初以“身份正確”上台的哈里斯,卻觸犯了“政治正確”這根弦。
2021年年末,哈里斯團隊的四名骨幹成員先後離職。對於外界的質疑,白宮並未作出正面解釋,只是套用了官方説辭。
白宮新聞發言人 普薩基:我確信正因為她是第一個女性,第一個有色人種的女性副總統,這更容易招致右翼勢力對其進行猛烈的批評。
多家美國媒體認為,支持率不佳的哈里斯有可能在2024年前被拜登更為心儀的美國首位同性戀交通部長布蒂吉格取代。媒體注意到,經濟下滑、物價飛漲和供應鏈危機使本來要求並不高的民眾不滿情緒日益增長。
一邊是荷包癟癟,貨架空空,另一邊富豪財富暴漲。截至2021年6月,美國“中產階級”在國家總財富中佔比已經跌至26.6%,創30年來新低。而收入前1%的富人卻擁有27%的國家財富。加州大學統計數據顯示,前0.1%的富人人均年收入是後90%人口的196倍。
儘管2021年11月,價值1.2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法案獲得通過,但在外界看來,這不過是統治精英進行利益分肥的“豬肉桶”政治,有多少能用在改善民生上,還是未知數。
拜登一年前的判斷成泡影 美醫護人員抱怨“我們全都受夠了”!
過去一年,決定美國政壇形勢的最大變量則是,拜登政府是否有能力控制疫情。
美國總統 拜登:我將非常負責任地應對這場疫情,要想打敗病毒,我們首先要打敗的是唐納德·特朗普,他才是病毒。
2021年,美國新冠病亡人數超過45萬,病亡人數超過特朗普主政的2020年。在《時代》週刊看來,將特朗普趕出白宮的是新冠疫情,而如今,疫情也成為擺在拜登面前的無解難題。
截至2021年12月22日,美國的新冠肺炎病亡人數突破81萬,總確診病例數超過5100萬。
從12月1日首例奧密克戎毒株病例在美國被報告,在不到3周的時間裏,奧密克戎幾乎遍佈美國50個州,全國至少73%的新增病例均為新毒株。民眾排隊檢測的隊伍排成長龍,一切彷彿又回到了一年前。
美國總統 拜登:我認為到下個聖誕節,我們國家就幾乎恢復常態了。
而現實是,美國民眾的生活不僅沒有恢復常態,伴隨假期的是一場“病毒暴風雪”。從2021年5月1日起,美國的新冠疫苗向全民開放,然而,直到12月末,美國完全接種兩劑新冠疫苗的人數比率仍徘徊在61%左右,接種加強針的人口比率不足20%。
在國門洞開,隔離全憑自願的背景下,拜登將全部的抗疫希望都傾注在了打疫苗上。然而,拜登的全國疫苗強制令在簽署不到一週時便被美國聯邦上訴法院裁定違憲,美國50個州在疫苗政策上各行其政。輪到民主黨主政時,共和黨人卻變了臉。
2021年1月共和黨聯邦議員 諾曼:“神速行動”起到了效果,通常需要7年才能研製出的疫苗我們在不到12個月的時間內就完成了,簡直太棒了。
2021年7月共和黨聯邦議員 諾曼:很多民眾信不過疫苗,這個叫做“個人自由”。接種或不接種疫苗,這是民眾的權利。
2021,疫苗“陰謀論”在美國甚囂塵上 傳得“有鼻子有眼的”!
2021年,形形色色疫苗“陰謀論”也在美國民間肆意蔓延。
美國民眾:比爾·蓋茨曾在2015年説過,如果我們接受這些健康產品,比如疫苗,人口將減少10%到15%,全球70億的15%那就是10億人。
記者:所以疫苗的作用就是減少人口?
美國民眾:這是他們説的。
美國民眾:這是我的發現,我這有一把鑰匙和一個髮卡,給我解釋一下,為什麼鑰匙吸附在了我的脖子上(暗示疫苗中含有微芯片)。
5月26日,拜登不顧世界衞生組織已有的結論,命令毫無科學背景的美國情報部門在90天內完成新冠病毒的溯源調查,將病毒溯源政治化,最終以鬧劇收場。
福奇,美國傳染病專家。從里根政府起,從對抗艾滋病到中東呼吸綜合徵,福奇已經效力過總共7任美國總統。
在2021年夏季,美國國會針對新冠問題召開的十餘場聽證會上,福奇堅持“新冠病毒源於動物而非實驗室病毒的科學理論”。
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 福奇:參議員我完全憎恨你,現在正在傳播的謊言,因為如果你看看研究使用的病毒,在年度報告的文獻中公開發表的就知道,功能增益在分子上是不可能的。我完全憎恨這種説法,如果有人在這裏説謊,參議員,那就是你。
2021,美國種族矛盾和社會矛盾更加激化!
而在疫情期間,美國政客不斷釋放的政治病毒,導致種族歧視不斷蔓延。2021年,也成為美國種族矛盾和社會矛盾全面激化的一年。
3月16日晚,亞特蘭大的多處由亞裔經營的按摩場所發生仇恨槍擊事件,造成8人死亡,其中6人為亞裔女性。
據統計,從2020年3月19日到2021年9月30日,共有10370起針對亞裔人士的仇恨事件被上報。其中,2021年發生5771起,超過2020年發生的4599起。在所有國家中,華裔羣體遭受的仇恨犯罪數量最多,佔到總案件數量的42.7%,其次是韓裔、菲律賓裔和日裔人士。
2021年1月13日,針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彈劾條款在眾議院內獲得通過。
這是佩洛西在擔任國會眾議院議長期間第二次對特朗普發起彈劾。80歲的佩洛西專門選擇了與2019年第一次彈劾特朗普時一模一樣的裝束:一條黑色過膝連衣裙搭配一條金色項鍊。
特朗普:我們將衝擊國會,我們永不放棄,永不讓步。我們戰鬥,我們要拼了命去戰鬥。
此前的1月6日,來自全美50個州的特朗普支持者攻陷美國國會,造成多人傷亡,600多人被捕。
加州大學全球政策與戰略學院教授 沃爾特:美國不再是世界上民主政體存在最悠久的國家,一切已經在2021年1月結束了。美國距離內戰的爆發已十分接近。
160年前,南方軍隊炮擊南卡羅來納州薩姆特要塞,打響了南北戰爭的第一槍。美國內戰造成62萬人死亡。
而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統計,2020年包括死於新冠在內的總體死亡人數為338.4萬人,2021年的總體死亡人數可能超過340萬,均為“最致命的一年”。由於美國執政階層應對不力,在和平年代的2年裏,非正常死亡人數竟然超過了4年內戰死亡人數總和,對於任何統治者來説,都是極不光彩的數字。
死亡與暴力,也為2021年美國的人權紀錄寫上濃重的一筆。
2021年初的這場“國會山之亂”,不僅是美國內部各種矛盾的總爆發,更是標榜“非暴力”的“美式民主”一夜崩塌的象徵。
佩洛西的辦公室被翻了個底朝天,議長講台也被特朗普支持者搬走。騷亂分子在國會山前腳手架貼上的所謂“處決名單”上,佩洛西的名字位列第一。排在第二和第三為的是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羅伯斯和美國前副總統彭斯。
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 佩洛西:我永遠不會原諒美國前總統,以及他派來國會山製造傷害的走狗和打手們。
針對特朗普的彈劾投票 怎麼投,美過共和黨人一直很糾結
12月,白宮前幕僚長梅多斯被迫向眾議院特別調查委員會提供了騷亂事件發生前後的手機通訊內容。
眾議院特別調查委員會成員 切尼:“美國總統必須堅定地站出來”“告訴抗議者就地解散”“這會鬧出人命來”。另一條是這麼寫的“他(特朗普)必須叫停這一切”。第三條全文大寫字母,“讓他們(抗議者)回家”。
多名共和黨議員的短信和通話記錄從側面承認了前總統特朗普“煽動叛亂、未履行總統誓言中所説的‘維護民主’的憲法職責”。
在國會大廈的大混亂後,就連國會內的共和黨一號人物麥康奈爾都曾向身邊的人表示,“特朗普確實犯下了應被彈劾的罪行,他樂見特朗普遭到民主黨人的彈劾。”然而,共和黨人卻在彈劾投票前一刻放低了身段。
2月13日,參議院針對特朗普的彈劾投票因未達到三分之二而告終。美聯社認為,共和黨既不想承擔國會大廈被攻陷的罪責,又不想付出與特朗普進行政治切割的代價。
2021年末,高達60%的共和黨人相信大選存在舞弊,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以往這些標籤都是美國貼在自己看不順眼的其他國家領導人身上的。
《大西洋月刊》認為,兩度倖免彈劾似乎註定了“特朗普主義”在美國死灰復燃。
一些熱衷於投機的政客也彷彿看到了2022年中期選舉的“破局”密碼。
在2021年當選聯邦議員的第一天,34歲的科羅拉多州共和黨眾議員博伯特就在官方網站上掛出的這條視頻,瞬間便收穫了數萬次的點擊量。作為政壇新人,博伯特深諳挑撥各種矛盾才是通往國會山的必經之道。
反控槍、反防疫、反穆斯林、渲染陰謀論,誰更極端、更毒舌、更像特朗普,就能贏得選票。
科羅拉多州共和黨眾議員 博伯特:我們不想被防疫政策約束,這些居家令獨斷專行。(科羅拉多州民主黨)州長自以為是土皇帝。
“女版特朗普”成為2021年急速躥升的共和黨政治“明星”。在2012年的科羅拉多槍擊事件後,博伯特看準所謂“商機”,在家鄉保守派選民聚集的科羅拉多第三選區開辦了這家燒烤店。博伯特規定,想要在“槍手之家”上班,就必須要“配槍上崗”。
而2021年的美國,有關“持槍自衞權”的大討論因為一起案件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
11月19日,持槍前往威斯康星州基諾莎市參加抗議活動的17歲少年裏滕豪斯,在現場與其他抗議者發生衝突。在槍殺兩人、打傷一人後,裏滕豪斯聲稱是“自衞”被無罪釋放。
2021年12月,在裏滕豪斯案宣判後,大批民眾走上街頭,為黑人女子凱瑟的遭遇進行抗議。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2016年,16歲的非裔女子凱瑟在網上結識33歲的白人男子佛勒後,在基諾莎市遭遇性侵,當時凱瑟向佛勒的頭部連開兩槍,將其殺死。而基諾莎市地區檢察官葛裏福利認為,凱瑟的“自衞”辯護不能成立,是蓄意殺人。凱瑟被處以無期徒刑。
既然是發生在同一城市的同類型案件,如果凱瑟換成裏滕豪斯,凱瑟的“謀殺罪”是否成立呢?
威斯康星州議員 鮑文:在我們州,民意嚴重極化,這起案件非常清晰,非洲裔羣體沒有受到同樣的支持,那些支持裏滕豪斯的人不願意去為一個黑人女性辯護。
2021年9月,《弗洛伊德正義執法法案》最終未在參議院獲得通過,美國警察執法體系的徹底改革宣告失敗。
在《華盛頓郵報》看來,裏滕豪斯案的判決結果是“火上澆油”。弗洛伊德的怒火與冒充“警察”去維持秩序的持槍者的對峙,使“種族大熔爐”成了“已經點着的火藥桶”。
2021年末,《現代外交》網站用“困惑的超級大國”來形容美國。
在過去一年,美國結束了歷史上最長的一場戰爭。
然而,20年戰爭之後,美國人留下了破敗的爛攤子,舊有世界格局也被打破。
這不禁讓人反思,美國究竟是國際秩序的締造者,還是破壞者?
2021年1月20日,拜登宣誓就職,執政團隊中的“老面孔”引發關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美國常駐聯合國大使格林菲爾德,以及總統氣候特使克里。《華盛頓郵報》直呼“眼熟”。
美國總統 拜登:美國回來了,我今天作為美國總統,在我執政之初的演講,向世界發出了一條明確的信息,美國回來了。
福克斯新聞不禁問道:到底是美國回來了,還是“奧巴馬第三任期”開始了?而奧巴馬任期內,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美俄關係的惡化。
相比特朗普的暢銷書《讓你賺大錢》,拜登的自傳《信守承諾》似乎要樸實得多。而在過去一年,“信”,一直是美俄關係的關鍵詞。
6月16日,首次“普拜會”在日內瓦湖畔舉行。
CNN記者:總統先生,你為什麼這麼有信心?普京會改變他的行為?
拜登:我不確信他會改變行為,我什麼時候説我有信心了?我説的是讓我們打開天窗説亮話,我説如果世界其他國家對他們(俄羅斯)採取行動,削弱他們的影響力,他們的行為才會改變,我沒有對任何事情有信心。
CNN記者:您怎麼能説這是一次具有建設性的會晤呢?
拜登:假如你無法理解這一點,那就是你入錯了行。
對於這番言論互懟,《波士頓先驅報》稱:拜登對記者的態度比對待普京強硬多了。
然而,在俄羅斯國際問題理事會主任庫爾圖諾夫看來:“普京堅信,美國對俄羅斯的敵對,不會因為一次形式大於內容的會晤而輕易改變。”
俄羅斯總統 普京: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説過,生活中本沒有幸福可言,一切只是遠方的海市蜃樓罷了,但還是珍惜它吧!
2021年11月29日,美國公佈《全球態勢評估報告》。在這份拜登政府“美國全球戰略政策指南”性質的文件中,俄羅斯赫然成為五角大樓關注的焦點。
這不禁使人聯想起1946年初,喬治凱南寫的針對蘇聯的“八千字電報”。凱南寫道:“克里姆林宮對世界的看法,根源於俄國傳統的、本能的不安全感。”由此主張對蘇發動“意識形態”戰,這也被看作是冷戰的起源。
事實上,在過去一年,美國以北約為工具,刻意營造這種不安全感。
2月,拜登取消了前任政府可向德國派駐25000名現役軍人上限。
4月,美防長奧斯汀在德國宣佈,增派500名駐德國美軍。五角大樓將在德國永久駐紮一支陸軍多域特遣部隊。
8月,五角大樓再次通知比利時和德國,美國將繼續保留7個軍事基地,不再歸還東道國。
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80週年之際,美俄在劍拔弩張的氛圍下秘密舉行了第二次“普拜會”。雙方火藥味十足,會談不歡而散。
俄羅斯總統 普京:走到今天這一步,都是美國和北約的錯,俄羅斯每一步都是被迫做出回應,局勢每況日下,一步步變得更糟。時至今日,在某一時刻,我們必須要被迫出手,我們絕不允許北約東擴情況的發生。
事實上,今天的國際格局是建立在美英蘇領導人雅爾塔會晤後形成的“雅爾塔體系”上的。冷戰結束後,美國一超獨大的霸權體系一直試圖徹底瓦解舊有的國際秩序。
而在過去的一年,隨着拜登聲稱“美國回來了”,國際格局的改變被按上了“快進鍵”。
在亞太地區,2021年,美國軍事力量的觸角不斷向“太平洋盆地”的縱深延伸。
12月19日,美國太平洋艦隊發言人菲爾茲表示,海狼級“康涅狄格”號核潛艇已經返回位於華盛頓州普吉特灣的布雷默頓海軍基地。
美國第七艦隊發言人西姆斯聲稱,此前的10月2日下午,“康涅狄格”在所謂的“印太地區國際水域”潛航時擱淺在一個未知的海底山脈上,導致潛艇前部的壓載水艙損壞。媒體注意到,這艘造價30億美元的潛艇“撞山”是在亞太海域搞軍事演習時候發生的。
11月17日,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的一架價值一億英鎊(約合9億元)的F-35B戰鬥機,忘了摘進氣道防護罩,從航母上一起飛就墜入地中海。此前該航母也曾在南海海域追隨美艦耀武揚威。
然而,過去一年,美國在世界各地頻繁展示軍力的背後,並沒有吸取以往的教訓。同樣是2021年,美國經歷了在國際體系中“大潰敗”的時刻。
2021年8月,美國在塔利班的四面楚歌聲中,狼狽撤出阿富汗,被看做是冷戰後美國對外戰略的重要轉折點。也給冷戰結束後美國和西方國家建立的“一超獨霸”國際秩序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