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羣從華為和阿里巴巴跳槽到微軟的員工,據稱近日遭到了微軟的內部抵制。有報道稱,這是微軟蘇州某團隊的一次自發行為——據他們表示,由於華為和阿里來的員工時常“比賽加班”,甚至“半夜在工作羣互發消息”,給團隊帶來了國內互聯網企業的加班文化。
此前有自稱“項目當事人之一”的匿名用户澄清表示,網傳圖片是實習生團隊做着玩的,僅為私下玩梗,公司內部也不存在這種現象。不過,該事件還是引發了網友對加班文化的集體討論和爭議,畢竟國內互聯網公司加班現象非常普遍,一些超強加班模式甚至已經溢出圈外,引發社會關注。
加班有沒有必要?“加班文化”又有沒有必要?這是隔幾年就要爭論一下的話題。從企業發展的角度看,要高質量完成研發、生產、經營任務,特別是在一些特殊時期迎接特殊挑戰、破解特殊難題,加班是難免的,也是必要的;為了事業拼盡全力,尤其是在挑戰意義非凡的高峯時全情投入,不惜犧牲休息,也是值得提倡的奮鬥精神。真正該被警惕甚至“抵制”的,不是加班這個行為本身,而是大量無甚意義的“無效加班”,及由此異化了的“加班文化”。
國內互聯網企業加班文化並非原創,其實跟互聯網創業項目一樣,也是從硅谷引進而來。諸如微軟、雅虎、谷歌等企業,在初創、快速成長階段都存在普遍性的超長加班現象,亦成為硅谷企業的獨特標誌,被視為一種奮鬥拼搏的精神。如今,這些硅谷巨頭已經成熟,經營穩定發展,沒有了快速增長的競爭壓力,不再倡導員工超強度加班。但是,“加班文化”並未在那些硅谷初創企業完全絕跡。
目前,國內互聯網行業競爭非常激烈,產品和服務迭代升級快,業績增長壓力大,很多企業仍然處於創業階段,包括阿里、騰訊、華為等巨頭,企業管理和技術基礎都未成熟,依然保持着危機感,不敢有絲毫鬆懈,才會鼓勵,有的甚至強制推行“996”等加班文化。可見,這是一個發展代差的現象,如果國內互聯網企業步入成熟階段,沒有那麼大的競爭壓力後,加班文化的熱度,自然會逐漸淡下來。
更值得注意的倒是,現在有些企業的加班文化存在畸形化、形式化等問題,造成“無效加班”現象。有的企業,比如毫無節制的過度加班,誘發員工出現亞健康、早衰甚至猝死;有的單位,浮於表面的虛假加班,只是為了給老闆看的;也有些地方是工作低效率造成的加班,看上去很忙,實際上工作沒有價值。這些並非衝着幹事創業本身去的“加班文化”,不僅在企業,在一些機關單位也頗為常見。顯然,“無效加班”引發的惡果很嚴重,其根子在內部管理不完善,缺乏更有效率的工作考評機制;説嚴重點,加班氾濫成災的企業和單位,如無特殊情況,多半就是工作效率出了問題。
有研究表明,過長時間工作所帶來的回報,反而會呈下降趨勢;不分條件強制加班,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反對過度加班、無效加班,不是説不要奮鬥,恰恰相反,有節奏、有規律、張弛有度的奮鬥,才是更可持續的奮鬥。畢竟,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非完全代替生活。
國內互聯網企業——包括許多其他企業和機關單位,需要在加班問題上調整認知,奮鬥是值得鼓勵的,但為了加班而加班,甚至一味比拼工作時間長,既沒有意義,也是對奮鬥精神的誤讀,絕不值得稱讚和提倡。對企業來説,確需加班,也應在遵守法律的基礎上,倡導員工自願加班,並給足工資。更長遠的,則是要加強完善企業管理,夯實技術基礎,依靠穩健運營謀求發展,而不是單靠個人無節制拼命。(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