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説:《AI可持續發展白皮書》截圖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AI)等新技術發揮出積極作用;而“新基建”浪潮下,人工智能也將踐行善治、惠民、興業等多重使命,成為人類可持續發展道路上應對新數字鴻溝與挑戰的有力工具。
發展人工智能必須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設計原則,昨天,商湯科技智能產業研究院聯合上海交通大學清源研究院,共同舉辦“AI可持續發展論壇2030”,並正式發佈《AI可持續發展白皮書》,提出以人為本、共享惠民、融合發展和科研創新的價值觀。
記者翻閲《白皮書》發現,在“可持續 AI發展原則”章節,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數據、算法、應用開發與使用目的應為善意”,這一部分包含AI倫理、惠民、產融、可信四項原則。倫理原則指出,AI發展應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倫理、文化公德。惠民原則中包含“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科技創新的落腳點,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AI惠民科技應評估對自然環境、社會關係的正面、負面影響,最大限度減少‘算法歧視’的社會影響”。
此外,《白皮書》的“可持續 AI產業舉措”章節則呼籲全球人工智能相關企業評估其業務活動影響、制定遠大目標並對其成果進行透明的溝通。
“我們希望攜手各界一同推動智能產業可持續發展,並在發展過程中解決各類問題,包括倫理、道德、安全、可信等。”商湯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聯合多方發佈《AI可持續發展白皮書》就是聚焦於此,建立AI可持續發展體系,推動對數字經濟領域的治理研究,幫助人類社會更好地通過新興科技迎接社會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