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不管走到哪兒,機場、車站、醫院、商場、超市等公共場所都已經將體温檢測作為常態化防疫手段。自全球疫情發生以來,不管歐洲、亞洲,還是中東、東南亞等國家都已經意識到,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關口便是測温。
而這當中,AI紅外測温產品憑藉 "非接觸、高效測温、重點人員可追溯"等優勢脱穎而出,國內外市場需求與往年相比增長迅猛。
行業起底:AI測温一體機的產業鏈構成
與其他測温方式相比,AI紅外測温的好處是無需接觸,檢測距離相對較遠,在人流密集場所也可以迅速篩查體温異常人羣。同時,隨着AI人臉識別技術的加入,不僅可以幫助測温更加精準,並且能夠非接觸地完成測温人員身份識別,從而進一步實現流動人員的信息追溯。
總體而言,AI測温一體機的產業鏈主要由主控板、紅外傳感器、人臉識別算法、落地應用等構成。
紅外熱成像的原理是,高於絕對零度(零下273攝氏度)的物體會發射"熱紅外線",通過對目標的紅外輻射探測,加以信號處理、光電轉換等技術手段,可以將實際探測到的,目標熱量進行精確量化,這部分主要由紅外傳感器及紅外熱成像模塊完成。
然而,單獨使用的紅外測温技術也存在不足:在熱紅外線成像中,同樣温度的物體是歸為一類的。換言之,如果以37.3℃為警戒線,目標體温正常,但手持高於37.3℃的温水,依舊會被傳統紅外測温一體機報警。
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引入人臉識別技術,精準鎖定面部,將測温目標與周圍環境進行精準"分割",幫助紅外測温更加精準。並且可以在檢測到人臉後才激活測温模塊,以此降低系統長期運行帶來的損耗。而基於人臉識別的身份驗證功能,還能夠同時門禁、考勤、訪客管理等多種功能。
由此也可以發現,人臉識別算法也將直接影響AI紅外測温產品的性能和功能。目前,市面有多種算法可供選擇,但筆者不推薦直接盲目的付費購買。大家可以先試試虹軟視覺開放平台提供的免費、離線人臉識別SDK。它的能力比較全面,涵蓋了人臉識別、人臉檢測、活體檢測、年齡檢測、性別檢測等核心技術。並且,在基礎人臉識別功能之上,它還升級了額頭檢測、佩戴口罩下的人臉識別等多種算法。
融合細分場景,多元化的AI測温產品
當前階段AI紅外測温的產品形態已不僅限於人臉識別測温一體機這種門禁類樣式。在各種大大小小的細分場景中,廠商們紛紛根據業務需求推出了形態更多元、功能更豐富的AI測温產品。
深圳一德文化"人臉識別健康防疫一體機"
比如深圳一德文化推出了兼具人臉識別、口罩識別、AI測温、消毒物資取用、口罩回收等諸多功能於一體的人臉識別健康防疫一體機,目前已經在校園、辦事大廳、寫字樓等現實場景中落地商用。被檢測者通過刷臉即可完成無接觸測温、口罩檢測及人臉識別,整個過程不到3秒,無需人工引導、測量誤差保持在±0.3℃,同時還支持體温數據查詢和追溯。
在景區這類場所,深圳光啓結合虹軟人臉識別算法推出了熱成像智能頭盔。景區工作人員只需戴上這款智能頭盔站在入口處"掃一眼",即可完成對數米範圍內所有目標人員的無感測温,每個遊客的體温會實時顯示在頭盔內的虛擬AR顯示屏上。這款產品目前已經在都江堰青城山、成都大熊貓基地、張家界武陵源、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等多個景區投入使用。
深圳光啓"AI熱成像智能頭盔"
在公共交通領域,在虹軟視覺開放平台的賦能下,上海可充推出的"智能人臉測温+刷臉乘車支付"系統已經能在黃山公交等諸多路線中體驗到。乘客只需要在上車時刷個臉,馬上就能測出體温並完成乘車支付。當檢測到體温異常的乘客時,安裝在駕駛室旁的人臉識別測温儀就會發出警報,提醒司機及同乘乘客。
類似的產品不一而足,這些非"主流"公共場所的AI測温應用也從側面印證着,該產品已經脱離疫情最初階段的單一運作模式,朝着更細分的方向在縱深發展。
人臉識別與紅外熱成像技術的創新融合,解鎖了紅外測温領域一種新的業態與商業模式。同時也能看出,人臉識別的創新性、包容性正在逐步被挖掘與放大。從人臉識別手機解鎖、人臉識別門禁、人臉識別考勤的廣泛普及,到人臉識別健康防疫一體機、AI熱成像智能頭盔、刷臉公交的創新應用,人臉識別正逐步被大家所熟知和接受。期待未來,開發者和創新企業能善用智能科技利器,為大眾生活帶來更多跨界創新產品,也為行業市場帶來更多機會。
【來源:砍柴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