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流:政務雲需實現國產化

隨着雲計算等技術進入產業化階段,在構建服務型政府的大背景下,政務信息化由傳統電子政務走向政務雲。這一方面提升了政府運行效率,與此同時也在實踐中暴露出安全、數據共享等問題。在後疫情時代,政務雲建設是拉動經濟,帶動雲計算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因此,必須真正實現國產才能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徹底解決安全顧慮的同時,促進雲計算產業茁壯成長和IT國產化替代工作的進步。

隨着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推進,政府數據將由內部共享協同進一步走向面向社會的數據開放。通過融合政府數據與社會數據激發社會創新活力,能夠最大化釋放數字經濟的價值。可以説,雲是重要的“新基建”,智慧城市建設是新階段社會治理髮展的重要方向,政務上雲是發展的必然。

但政務上雲仍然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安全問題。目前,國內有三位數的雲計算廠商,但真正掌握核心技術的卻少之又少,大部分雲計算廠商高度依賴海外技術,比如CPU從英特爾購買,或者是引進IBM和ARM源碼,軟件則基於國外開源產品進行修改。就商業市場而言,這種做法是可行的,但就政務雲市場而言,這種做法就未必妥當了。一旦國家級攻擊者有針對性的利用硬件後門進行攻擊,後果不堪設想。

二是不具備全棧能力。目前,國內雲計算廠商有很多,但僅有少數幾家公司能夠提供從底層到應用一站式雲服務。未來的競爭將是全棧的技術與創新競爭,就好比是一個水桶,硬件、軟件、網絡、雲服務任何一塊“木板”有短板,都會導致水桶只剩“半桶水”,甚至是“水桶沒水”。

三是數據共享和遷移問題。目前,機關單位彼此之間的數據未實現縱向和橫向的互聯互通。就縱向來説,由於未實現完全共享,數據容易在各級機關形成“滯留”,一方面上級對基層實際情況無法實時瞭解,另一方面需要人工重複報送數據資料。就橫向來説,各部門之間容易形成信息孤島,導致辦事羣眾需要開各種證明,在幾個機關之間來回跑。另外,數據遷移也是一個大問題,在換用國產化平台後,數據遷移工作非常麻煩。

當下,科技自立自強已成為重大發展戰略,恰恰雲計算對基礎軟件和基礎硬件有很強的帶動作用。如果“信創雲”基於真正的國產化平台,有三點好處:一是有效保障信息安全,避免了國外芯片預留後門的問題;二是促進基礎軟硬件的成長和國產化事業的進步;三是可以由一家公司實現全部的雲服務能力,避免供應商之間推諉扯皮,使用户享受更加優質的服務。(作者是技術經濟觀察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76 字。

轉載請註明: 鐵流:政務雲需實現國產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