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刷臉、刷貨還能刷船,人工智能下的水運正駛入安全坦途

俗話説,欺山莫欺水。依託江河湖海,成本低、運量大的水上航運發展了數千年,卻因極大的天然風險性,未能如陸運般成為安全的坦途。如何提升現代化技術,保障行船的人員財產安全,是擺在海事管理部門面前的一道難題。

“我們公司因為這個產品,相當於在海事部門一炮而紅,還得到了國家海事局的高度認可。”廣州市勤思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勤思科技”)總經理鄧健爽着實自豪。他口中那個人工智能產品,名字很特別,叫“海事之眼”,“現在通過這種智能化‘人臉識別’技術,能夠刷臉、刷貨、刷船,方便海事部門執法。”

近日,跟隨“魅力海洋 藍色崛起”廣東海洋產業媒體採風團,南都記者走進勤思科技和廣東海事局,感受信息化時代下,AI技術帶領水上運輸這個傳統行業重新安全起航,走入大數據、智能化服務的海洋強國時代。而依託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勤思科技正在探索智慧漁業的更多解決方案,建立水上安全大生態。

AI刷臉、刷貨還能刷船,人工智能下的水運正駛入安全坦途

廣東海事局工作人員現場展示智慧海事時光機,呈現出海事管理中的眾多數據。

“海事之眼”讓政企數據不再是孤島

商業智能、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研發,是勤思科技的發展之路。201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勤思科技來到中國海事局交流,展示了他們的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研發技術。只不過,這次交流並未產生合作成果。

一別兩年,中國海事局又主動找回了勤思科技,這一回,他們在實際工作中發現了應用場景。“在上船執法過程中,他們需要查看相關證件,比如身份證、駕駛證,經常遇到船員説沒帶,這時候就沒招了。”鄧健爽説,人臉識別技術能夠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

2018年8月,勤思科技開發出“海事之眼”小程序,剛剛投入使用沒多久,廣東內河及近海水域就興起了一陣“刷臉”風潮。它的魅力,不止刷臉這麼簡單。

AI刷臉、刷貨還能刷船,人工智能下的水運正駛入安全坦途

廣東海事局智慧海事的“海事之眼”。

據瞭解,以往海事管理部門在執法過程中,相關信息登記程序繁冗、檢查時間過長、停船所耗成本高、船員身份不易考究等問題頻出,卻始終無法得到有效解決。鄧健爽向南都記者解釋稱,海事部門執法人員需要帶着“一尺厚”的文件上船檢查登記,“就像查車一樣,做非常詳細的檢查”。如此一來,船舶靠岸檢查所耗費的時間成本也不容小覷,“小的船隻一小時可能花費幾千塊,那些幾萬噸的大型上船,一小時的成本就過萬了。”他説。

如此一來,“海事之眼”打通了海事部門的船舶與船員的信息數據,通過準確率超過99.99%的AI人臉識別系統,通過小程序掃描人臉,就能夠迅速查看船員的相關登記信息,方便執法人員準確高效地執法。

在鄧健爽看來,區別與一般信息公司銷售的管理系統,“海事之眼”的優勢就在於能夠利用數據同時為政府和企業提供服務。“我們的系統不單單滿足於漁船公司內部使用,還能夠為海事部門服務,船員可以進行很多的在線政務服務,海事部門的相關數據也可以指導漁船作業,他們就不再是一個‘孤島’了。”諸如,船員可以通過“海事之眼”進行用船手續的在線辦理,海事部門的天氣預報、航道通行信息也能夠共享到小程序上,利用大數據為水上運輸帶來更全面的智能化服務。

據瞭解,自2018年攜手中國海事局合作以來,勤思科技一直幫助整合、建立智慧海事海上業務生態鏈,全面實現智慧海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數據化。智慧海事的智能方案包括“海事中心雲平台”和“人工智能+大數據”,其中,“海事中心雲平台”通過海事之眼小程序、服務開放平台和業務管理平台實現海事業務的互聯互通。而“人工智能+大數據”則通過全國船員大數據、全國船舶大數據和海事監管大數據等構建出一個完備的信息儲備庫。

至2020年初,“海事之眼”已在全國十多個省市海事部門全面推開,獲得廣泛好評。

智慧“三劍客”助力水上運輸

隨着對漁船公司和海事部門大量數據的積累與挖掘,在“海事之眼”的基礎上,勤思科技在不斷開發更多的應用場景。全新推出的“漁政之眼”和“客渡之眼”系統,與“海事之眼”共同組成了為水上客運、水上貨運、漁業生產三個水上經濟項目保駕護航的“三劍客”。

AI刷臉、刷貨還能刷船,人工智能下的水運正駛入安全坦途

智慧海事所監測到的船舶、船員等信息。

據瞭解,“客渡之眼”是一款利用傳感器如手機、攝像頭等感知設備自動感知渡口運行相關因素,通過人工智能識別和算法分析建立軟件管理體系進行跟蹤與決策的產品。系統通過攝像頭採集船舶運行行為並加以分析,監督其是否違規運行,對渡船運營中潛在的不安全情況進行自主檢測和預警,包括渡船人員超載、車輛超載等問題,從而保障渡船安全運行。

“漁政之眼”是基於AI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體系綜合解決漁政管理服務平台,可以對駕駛艙內進行異常行為實時識別和智能分析並報警,相關執法人員、漁政公司負責人、在船漁民家屬也可實時查看漁船情況,包括實時定位、實時駕駛情況、異常情況警報、漁民報平安等功能,實現了智慧漁政的綜合監管與應用。該系統目前尚屬於試運行階段。

南都記者注意到,“漁政之眼”可識別無人駕駛、打瞌睡、玩手機等異常行為,並在一定時間內將該情況上報漁政部門,對船員進行警報。但究竟如何界定異常行為、以及何時響起警報,仍然依靠人工經驗判斷。對此,鄧健爽表示,“未來隨着使用的場景越多,數據採集越完善,我們會對時間值做更好的優化,慢慢發現哪個時間點去發出報警是最合理的。”

從事智慧海洋系統研發這幾年,鄧健爽很是感慨,“一艘船的沉沒,帶來的不僅是貨運、漁獲的損失,更是與海員傷亡數量相當家庭妻離子散的結局。因此,我們在開發這些項目時,更注重通過攝像頭,對船上特定區域的圖像資料蒐集和分析,讓航行更為安全,讓每一個航程成為下一個航程的起點而不是人生的終點。”

未來,通過這三個並行不悖系統的運行更好地積累經驗,相互取長補短,最終形成一個以管理部門為核心,各種船舶為數據終端,以實時環境信息、船舶數據系統、貨運便捷報送、航線提前規劃、北斗導航定位系統為支撐,通過利用邊緣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為智慧海事搭建閉環管理的信息一體化平台。

“我們還希望不斷開發‘之手’‘之腦’等產品,應用於更多細分的行業場景,建立水上運輸安全的大生態。”鄧健爽説。

採寫:南都記者 莫郅驊 實習記者 楊昕

圖片:受訪者提供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80 字。

轉載請註明: AI刷臉、刷貨還能刷船,人工智能下的水運正駛入安全坦途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