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被稱為 “ 神級程序員 ” 的林納斯 · 託瓦茲( Linus Torvalds )突然通過內部郵件宣佈:
Linux 團隊即將迎合大趨勢,開始對代碼中的 “ 歧視向 ” 用語進行審查。
我們都知道,作為一個大學期間手搓全世界最流行操作系統、一週寫出來全球最流行版本控制工具、怒剛無數商業公司的大神。
林納斯 · “ 脱襪子 ” 一直信奉的都是 “ 多説無用,放碼過來 ” 。
因此輿論怎麼樣,他根本無所謂 —— 反正他也根本不在乎除了技術以外的世界。
結果這一次,連天不怕地不怕的 “ 脱襪子 ” 也怕了?
。。。
前一陣因為黑人弗洛伊德遭遇暴力執法致死,全美各地前一陣爆發了挺長一段時間的反歧視遊行。
之後事情又一波三折,包括質疑原視頻為 AI 合成、白人激進者發起 “ 窒息挑戰 ” 、部分黑人打砸商店 “ 零元購 ” 。。。
總之全美上下黑白兩色人種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又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有一波 估計是閒的沒事幹 的正義化身,把目光盯到了開源社區的代碼上:
“ 你們這個代碼裏怎麼有 master 和 slave ,這是歧視,我要舉報! ”
可能有小夥伴們正奇怪,為什麼程序員這個職業會跟 “ 主人 ” 和 “ 奴隸 ” 扯上關係。
實際上,這兩個詞剛好形容了電腦程序常見的兩種狀態。
平常我們使用各種程序的時候,可能説多或少都聽説過 “ 客户端 ” 和 “ 服務器 ” 這兩個概念——比如我們在電腦上打網遊,就是在用遊戲客户端連接在線服務器。
不過像這種 “ 服務器 / 客户端 ” ( S/C )的架構,其實只是計算機世界裏最簡單的一種架構。
實際上,由於訪問的用户數非常多,頭部互聯網公司的背後都會使用幾十上百台服務器進行 “ 負載均衡 ” 。
比方説,淘寶的主服務器在杭州,但是他們會在比如北京、山東、以及中西部地區再設立幾組 “ 分流服務器 ” ,用來分散主服務器的壓力。
這個時候的局面,就有點兒像一隻雞媽媽( 淘寶主服務器 )的屁股後面拖着一羣嘰嘰喳喳的小雞( 淘寶分流服務器 )。
所以問題來了,主服務器和分流服務器之間的關係,咋界定呢?
要説是服務器和客户端,單把這兩者拎出來好像也有點兒那個意思。
但問題他們都是給真正的用户服務的,假設把用户、分流服務器、主服務器放在一起討論,誰算誰的客户?
這時候不知道哪個小天才前輩突然靈光一現:他倆之間的關係不就是一個主從嘛,那就叫 “ master ”( 主 )和 “ slave ”( 從 )吧。
你可能要問了, “ servant ” 不也能表示隨從嘛,幹嘛非得用 slave 這麼有歧視意味的詞——拜託,當年的計算機裏硬盤才幾 KB ,省兩個比特它不香嗎。
“ 10 MB 硬盤,僅售 3398 美元!” ▼
沒錯,穿着格子衫人畜無害的程序員們就是這麼跟 “ 主人 ” 和 “ 奴隸 ” 扯上關係的。
本來這麼多年過去了, “ master ” 和 “ slave ” 早就成為了一個約定俗成的用法,伴隨着一代代程序員流傳至今也沒出什麼事。
直到這一回,這組術語被 “ 美式平權 ” 盯上。
假如非得較真的話,那 “ 主人 ” 和 “ 奴隸 ” 的這組術語看着是不妥,放到現在也非必要——就連 Linux 團隊自己都分分鐘找出了 N 種替代表述。
primary/secondary ( 主 / 次 )
main/replica or subordinate ( 主 / 替 )
initiator/target ( 發起者 / 目標 )
requester/responder ( 請求者 / 回覆者 )
controller/device ( 控制者 / 設備 )
host/worker or proxy ( 主 / 工人 )
leader/follower ( 領導者 / 跟隨者 )
director/performer ( 領導者 / 執行者 )
但是這樣的更改真的有必要嗎。
差評君承認,我自己配置服務器集羣的時候,下意識就會為主服務器取名 “ master ”,從服務器取名 “ slave 01 ”、“ slave 02 ” 或者 “ slave 03 ”。
不過這麼做完全是因為約定俗成的命名方案。而不是説我在給這些服務器取名的時候,心裏想着 “ 從今天起,你們就是我的奴隸啦,哇咔咔咔 ” 。
傻不傻啊這畫風。。。
所以説,這個命名完全是出於習慣,跟歧視這件事本身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關係,沒哪個程序員是故意為了歧視他人來取名的。。。
當然了,某音樂 App 之前的 “ 窮逼 VIP ” 除外。
而既然跟歧視沒關係,自然也就沒必要改——而且假如程序代碼沒改徹底,或者一些語句對變量長度有限制,反而還會無端增加 bug 。
到最後這部分排錯和試錯的成本,到最後還是得落到開發者和用户的頭上。
而且吧,要讓差評君説,只要一天不遂人意, “ 美式平權 ” 們總能找到不公藉口:
比方説,代碼託管網站 GitHub 的代碼樹裏,默認的樹狀結構名字叫 “ master ”。
然後它就被 “ 美式平權 ” 們勒令改名成 “ main ” 了。。。
但是尷尬的是,“ master ” 是個多義詞:
不和 “ slave ” 搭配的時候,它還表示 “ 最高的、最重要的、大宗師、大主宰、碩士 ”。。。
總之,萬事達卡( Master Card )和碩士學位( Master degree )表示慌的一批。
而除了 “ 大宗師 ” 之外, “ 黑名單 ” 也慘遭迫害。
“ 黑名單 ” 這個詞,早在 1624 年的時候就出現於文獻記載當中了。
結果等到了 2020 年,它突然就變成了 “ 映射黑人的黑 ” 。
看來要不了多久, B 站的 “ 小黑屋 ” 也不能用了。。。
差評君覺得,這次的科技圈子算是被 “ 美式平權 ” 給裹挾了。
然殊不知,被 “ 美式平權 ” 裹挾的可不僅僅是科技圈子。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前一陣有個大學教授,就因為在抗議爆發之後正確正當的拒絕了該校黑人學生羣體取消期末考試的請求,非但沒有遭到褒獎,反而被停職處理。
《 UCLA 教授拒為黑人學生開後門遭停職 》▼
之後又有內衣品牌 CK 用變性黑人海報取代美國紐約街頭的白人模特海報。
歐萊雅也宣佈將在化妝品説明書中取消 “ 美白 ” 、 “ 公平 ” 等 “ 涉嫌歧視 ” 的字眼。。。
WTF 。。。買化妝品不就是用來美白的嗎,這麼寫有錯嗎?
差評君覺得,追求平權本不是一件壞事。
比方説, Unicode 採納了社會上的建議,由原本單獨黃顏色的 emoji 表情增加了對應不同人種膚色的表情。
又比如像蘋果、微軟等廠商一直在推進的 “ 無障礙功能 ”,讓感官障礙的人士也能正常的使用手機、打遊戲、參與社會討論。
但有一些人,非得把一些莫須有的事情上綱上線,最後讓本來就搖搖欲墜的社會關係越發割裂。
這種人,不但膈應自己,也噁心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