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過幾天就是微信的十歲生日了,作為中國互聯網的代表應用之一,微信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微信「歡天喜地」慶生的同時,它曾經的競爭對手現在又過得如何呢?
今天,微信曾經最大直接競爭者米聊,就拿到了自己的「死亡通知書」——2021年2月19日12點00分,米聊將停止登錄並正式關閉服務器。
根據米聊給出的時間表,在2021年2月1日12點整,米聊將停止賬號註冊與消息收發;2月19號12點整將關閉服務器,有需要的用户可以在19號之前對個人資料與聊天記錄進行導出備份。
不過話又説回來,儘管米聊給出的停服原因是「業務變動」,給出的停服時間也在一個月後。但在不少人看來,米聊「壽終正寢」其實在10年前就已成定局,甚至在米聊生命的後期,就連小米公司都不認為它能扛過微信的浪潮,更有人用「長江後浪推前浪」來形容微信與米聊的興衰交替。
但這些人可能忘了,米聊比微信只「大」兩個月,算下來是同一輩。
「天時地利人和」的米聊嚴格來説,米聊也只能説是IM(即時通訊)的先行者之一,真正引爆IM領域的還是Kiki Message——透過Twitter引流,Kiki在短短15天內就突破了100萬註冊用户。這樣突出的成績不僅讓黑莓等通訊廠商感到壓力,也讓大洋彼岸的中國公司嗅到商機——2010年12月,小米正式發佈了最初版本的米聊。
當時的米聊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從基礎建設的角度來看,中國聯通的3G網絡已經商用,革命性的3G網速讓IM軟件在國內成為可能。從軟件生態的角度看,當時Android手機剛剛進入國內市場,複雜繁瑣的操作顯得「水土不服」,因此更適合國內用户的MIUI也成為了更多中國用户的選擇。預裝在MIUI手機上的米聊,也成為了不少Android用户的第一款IM應用。
但這些都是還不是關鍵,在那個「充錢開鑽」的年代,用户對手機QQ怨聲載道但卻無可奈何。米聊自誕生之初就高度迎合了用户需求,自然被手機用户喜愛。在通訊技、用户覆蓋與用户需求這三大因素的推動下,不背靠任何現有社交平台的米聊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從0到100萬用户的突破。
在取得了開門紅後,小米並沒有像手機QQ那樣轉型做「寶石商人」搞增值服務,而是為米聊添加了一個極具影響力的功能——語音對講。現在大家看到59秒的語音可能會面露難色,但在十年前那個大家「打字都不利索」的年代,語音對講可以説是劃時代的更新。比起在不能盲打的小觸屏上寫字,發送語音要方便快捷得多;而且語音溝通的形式也更接近傳統電話,讓不懂數碼的中年用户也能快速上手。
在米聊成功打響品牌與市場後,國內各科技公司自然是紛紛跟進,快速推出「X聊」「X信」等類IM軟件,試圖佔據剛剛打開的IM市場。但因用户體驗、與用户基數等原因,這些類IM軟件都難以對米聊構成實質性威脅。
直到2011年1月21日,騰訊推出了微信。
微信帶來了致命打擊在微信發佈前,雷軍其實就意識到自己的最大威脅不是Kiki、WhatsApp等舶來品,而是自己打算「偷家」的騰訊。米聊的興起離不開MIUI的廣大用户與QQ移動版的功能缺陷,但從另一個角度看,米聊之所以能奪得頭籌,主要原因還是和騰訊打了時間差。
關於米聊和微信的關係,當時互聯網有着許多戲謔的段子,有一個説的是「雷軍專門派人去騰訊深圳總部偵查,發現騰訊沒在做類似的IM產品。但雷軍大意了,沒派人去廣州研究院,沒發現張小龍在做微信」。
拋開其中的戲劇化表述,米聊的成功確實離不開手機QQ與微信之間的空檔。後來雷軍也表示「做米聊時曾有設想,如果騰訊一年後才有所反應,米聊的勝率是50%,如果騰訊兩三個月就反應,米聊應該100%會死掉」。
和米聊一樣,面世初期的微信延續延續了米聊「精簡IM」的做法,與手機QQ打出了差異化。但考慮到騰訊QQ以億來計算的在線用户數,微信顯然還是放不下手機QQ——在早期的微信中,用户可以用微信代收QQ的離線信息。
這個消息代收的功能不僅建立了微信與QQ的聯繫,同時也將社交的屬性帶到微信中。在後續的版本中,微信不斷將開放社交平台的功能帶入到IM屬性的微信中,「搖一搖」「附近的人」等功能更是直接引爆了微信在社交領域的影響力。
騰訊QQ那龐大的用户基數讓米聊難以招架,作為一個IM軟件,米聊的核心功能就是聯繫別人。但當你的家人、同事與朋友都在微信時,米聊功能做得再好也已經無關緊要——聯繫不到人的IM,還能稱得上是IM嗎?
而且此時的微信也已經意識到「專注於IM無法拉開差距」,因此逐漸走上了「微信平台化」的路線,以多樣化的功能提高用户粘性。此時此刻,專注於IM的米聊已經失去了反擊的能力,「停服」也悄悄開啓了倒計時。
「三駕馬車」跑偏了儘管在微信登場後,用户眼中的米聊已經成為了可有可無、已經「鬼服」的IM軟件,但對小米公司來説,米聊曾一度是小米的三大支柱業務之一:過去小米曾長期推行「三駕馬車」的戰略——MIUI、小米手機與米聊共同構成小米的業務核心。
米聊基於IM通訊,但在發展早期就透露出了RCS(富文本短信)的影子——這可是2020年才流行的概念。另一方面,米聊起源於熟人通訊,但後來卻又成為了小米核心業務的載體:在MIUI適配機型收窄的的同時,米聊更是像iCloud一樣成為了貫穿小米各項服務的橋樑。
但問題在於,微信開放的屬性讓它能成為第三方服務的入口,但米聊始終只是「金山系」的橋樑,單憑「金山系」的影響力很難説服用户拋棄微信的生態。與傾盡騰訊資源的微信相比,對小米來説米聊無論是資源還是回報都略微遜色。
而且在小米推出自己品牌的手機後,這家「互聯網公司」漸漸開始往硬件公司轉型。與軟件服務相比,硬件需要消耗海量的資源,再加上「小米生態鏈」的誕生,曾經MIUI、米聊、手機三大支柱慢慢演變成了MIUI、硬件與小米生態鏈。曾經的米聊也被資源整合進MIUI的生態中,成為了有形無實的MIUI組成,關閉服務器也成了米聊的終點站。
總結總結米聊輝煌的一生,其實我們還是能得到一些「人生經驗」:能在垂直領域與巨頭拼資源的只有另一個巨頭。這一點從近期社區團購的例子中也有所體現:儘管社區團購看似選擇眾多,但背後來來去去還是幾個互聯網巨頭。
如果獨立開發者希望另闢蹊徑、彎道超車,除了完善用户體驗外還要及時積累用户羣體——功能可以實現,數據難以窺竊。為用户打造獨特的生態與用户體驗,才是獨立開發者面對互聯網巨頭降維打擊時最好的對策。
當然了,獨立開發者在立項之前也可以打探一下巨頭們的動向,而且市場調研一定要仔細——要是雷老闆當年派人去了騰訊廣研院,米聊的故事可能就要改寫了。
----------------------------------
點擊文章頂部雷科技頭像,私信回覆“搞機”,即可獲得玩機技能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