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萬華精神”到“萬華模式”①

從“萬華精神”到“萬華模式”①

萬華化學煙台工業園

大眾網•海報新聞評論員 馮煒程

4月9日,在跨越疫情週期後,煙台萬華交出了史上最牛的一份財報,今年一季度營收313.1億元,利潤66.21億元。儘管資本市場對萬華的財報始終保持較高的預期,但這份增幅達到380%的一季報還是讓很多人吃了一驚,也給正在鋭意改革再出發的煙台以極大的振奮。

日前,記者曾刊發《煙台該向崑山學習什麼》的文章,從發展機遇把握能力、產業鏈思維和新舊動能轉換思維等三方面嘗試解讀了“崑山模式”。萬華,作為煙台這片土地上成長起來中國化工企業的標杆,同樣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深思,有些方面對我們的城市來説甚至更具現實意義:

面對國外技術封鎖,萬華為什麼能靠自主創新打破壟斷?

面對化工行業同質化競爭加劇,萬華為什麼十幾年牢牢掌握領先地位?

化工作為週期行業,為什麼唯獨萬華能夠穿越週期變成公認的成長企業?

萬華和萬華人為什麼能始終保持旺盛的進取心?很難採訪到的萬華是如何做到只幹不説的?

為什麼萬華能帶動煙台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新材料產業高地?為什麼記者認為萬華為整個城市打開了成長空間?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問題,我們在繼續學習“萬華精神”的同時,是否到了深入總結“萬華模式”的時候了?

從本文開始,記者試圖通過數篇文章,從上述幾個問題入手,較為粗淺地解讀“萬華模式”。

從“萬華精神”到“萬華模式”①

萬華化學煙台工業園二期工程核心項目——百萬噸乙烯項目

“萬華模式”:苦幹實幹 只幹不説

從突破國外技術壟斷到堅持技術迭代創新

萬華的前身是煙台合成革廠,1978年從日本引進MDI(聚氨酯的核心原材料)生產線,這是一條二手生產線,外國人給設備不給技術,萬華也是由此開始走上了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道路。

打破技術壟斷的道路艱苦異常,萬華經歷過設備三天兩頭停車、維護配件跟不上、生產成本倒掛、合作伙伴毀約等等一系列問題,在認清了“高科技原來是買不來”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之後,萬華人在1993年決定自主創新,攻克MDI核心技術。

那個年代,吃過“洋老爺”虧的萬華決心非常之堅決,沒有科研隊伍他們就委託國內高校定向培養,培養一個人出3萬元;不知道國外設備如何運行的,他們就在管道、閥門、温度傳感器以及投料比例之間苦苦探求,終於對幾十萬個零部件瞭如指掌;工藝流程和化學反應方面,他們藉助高校的計算機經過無數次模擬實驗,終於掌握了部分技術。

經過將近三年的努力,1996年3月8日,萬華自主研發改造的1.5萬噸MDI設備試產一次成功。接下來,萬華又和國內高校聯合攻關,經上萬次試驗,先後攻克了MDI的三大關鍵技術,完整掌握了MDI技術。

MDI生產過程涉及到的光氣化、硝化、加氫等都是化工中極其危險的反應,技術壁壘極高,應該説,完整掌握了MDI技術已經可以確保企業長期生存盈利,時至今日,國際上MDI技術也僅僅被包括萬華在內的五六家企業所掌握。但萬華並沒有就此滿足,或者説如果僅僅滿足於能夠長期生存也就沒有今天的萬華化學。多年以來,萬華始終以國際視野考慮生存和發展的問題,在MDI領域萬華仍然在不斷地進行技術迭代和升級,自己和自己賽跑,持續刷新着單套產能規模,規模效應也使能耗和投資密度不斷降低。

萬華的不斷進取、技術迭代,讓他拉大了與現有競爭企業的差距,在全球競爭的環境下,萬華超越巴斯夫等國際巨頭,一路逆襲成為全球最大的MDI生產商。曾經的技術劣勢變為優勢,曾經的成本劣勢也變為優勢,曾經的產能劣勢同樣變為優勢,在技術、成本和產能的加持下,萬華不僅成為國內化工的標杆企業,還構建了屬於自己的護城河,一躍成為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企業。

從“萬華精神”到“萬華模式”①

與萬華可歌可泣的奮鬥史以及其國際地位相對比的是,萬華是很多媒體公認的很難採訪到的企業。與當下有的企業拿着PPT就敢到處開發佈會,個別單位和部門有一點點成績就組織採訪不同,“多幹少説、只幹不説”在萬華身上呈現的特別明顯。

網上有評論説,萬華打破國外壟斷的奮鬥史催人淚下,這種説法一點也不為過。但記者認為,打破壟斷後沒有小富即安,而是以國際視野居安思危繼續保持奮鬥和創新動力的萬華更加難能可貴,也更具現實意義。

靠自己搶奪發展機遇,苦幹實幹、多幹少説甚至只幹不説這是“萬華模式”的重要根基,回望萬華的發展史,就是一個“拼”字,最初和技術壟斷的對手拼,後來自己和自己拼,拼掉了對手就能活下來,而不斷拼掉昨天的自己才能強大起來!在煙台新一輪的發展中,這種拼搏的精神同樣不可或缺,作為沿海開放城市,我們有先發優勢,有資源稟賦優勢,理應像萬華一樣“拼”字當先,敢為人先,直面競爭,為煙台發展而戰。

責編:周軍

【來源:海報煙台】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75 字。

轉載請註明: 從“萬華精神”到“萬華模式”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