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各種優惠鋪天蓋地 網購套路多下單需謹慎

記者 郭萃

2020年“雙十一”臨近,11月8日海南日報記者在各大電商平台上看到,各種優惠信息鋪天蓋地,手機預售、“滿減”、直播帶貨……各類營銷方式五花八門。

近年來,“雙十一”消費數據不斷攀升,但電商平台上覆雜難懂的促銷規則、先升後降“假優惠”、商品以次充好、售後維權難等問題也不斷引發消費者吐槽。

對此,海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建議消費者要增強科學消費、理性消費意識,根據自己或者家庭的實際需求選購商品,不要被商家的各種促銷活動衝昏頭腦,在購物時儘量選擇規模大、口碑好的商家,支付時通過自己熟悉的平台進行交易。

實惠時藏陷阱

這些“套路”要提防

近日,海口市民劉女士怎麼都沒料到,她僅點開了一條“商家”推送的優惠信息鏈接,銀行卡就被分批轉走了共2500元。相關部門介入調查後發現,原來她點開的是一個木馬鏈接,不法分子遠程“偷”走了她的錢。

據瞭解,最近許多商家在通過手機給老顧客推送優惠信息,這也給騙子提供了方便。一些不法分子以“限時購”“優先購”等為誘餌,通過即時通信軟件或手機給消費者發送包含病毒的鏈接,以竊取私人信息作案。

“雙十一”臨近,一些消費者參與商家和電商平台推出的優惠活動後表示,自己疑似被“套路”了。海南日報記者瞭解發現,消費者吐槽最多的是“明降暗漲”、虛假宣傳、售後維權難等問題。

11月7日,海口市民吳文婕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她準備在“雙十一”期間在網上購買一件看上已久的掃地機器人,但進入商品頁面時發現售價比自己之前看的時候貴了幾百元,雖然店家推出了“滿減”活動,看似優惠力度大,實際上與平時售價相當。“一些商家慣用‘先漲價再優惠’的套路,這對消費者來説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吳文婕説。

如今,在網絡直播間購物已成為一種消費新趨勢。一些知名主播的直播,單場直播觀看人數動輒超千萬人次。“直播間的東西,不僅價格實惠,主播的講解也很有針對性。”吳文婕一語道出她選擇在直播間購物的原因。然而,因為這一銷售模式尚不成熟,直播帶貨也存在不少“槽點”:商品貨不對板,兜售“三無”商品、假冒偽劣商品,部分商品售後無保障等。

“剁手”前留個心眼

下單後保存憑證

“先漲後降”及各種限制用途、限制使用額度的優惠券等,讓不少消費者一頭霧水。如何避免在網購熱潮中上當受騙?海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吳馥蕾告訴海南日報記者,“雙十一”期間,消費者容易衝動消費,購買超過實際需求量的商品,建議廣大消費者貨比三家、認真辨別,不要被“爆款秒殺”“巨惠特賣”等字眼衝昏了頭腦,不要因所謂“湊單”而盲目購買不必要的商品。“儘量選擇經營時間長、信譽好、訪問量大、資質齊全的購物平台及商家,以防誤入釣魚網站購物。”吳馥蕾説。

網購前,消費者應多渠道比較商品價格,不輕易相信所謂的“最低價”,注意防範個別商家虛構原價、先提價後打折等消費陷阱。仔細閲讀商家促銷活動規則,警惕“定金一律不退”、優惠券限制使用條件等條款。

在直播間購物時要保持冷靜,選擇有健全保障體系的電商平台觀看直播,同時選擇在信譽良好、知名度高的直播間下單,下單前應瞭解清楚主播所推薦商品的來源、功能、質量及效果等。

“消費者在支付貨款時一定要小心,不要登錄陌生網站或點擊不明鏈接,不隨意透露身份信息、銀行賬號及密碼、驗證碼等;儘量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不與賣傢俬下交易。”吳馥蕾提醒,“雙十一”期間,商家銷售量成倍增長,收貨時間往往得不到保障,建議消費者收貨時認真查看商品的規格、型號、數量等與訂單是否一致,一旦發現商品有問題儘快與商家聯繫,並記住退換貨時限。

此外,消費者在網購商品時應注意保存購物憑證,例如促銷活動截圖、商家承諾截圖、與賣家的聊天記錄、購買記錄、快遞單號等,以備出現消費糾紛時,有充足的證據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本報海口11月8日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中新網海南頻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54 字。

轉載請註明: “雙11”各種優惠鋪天蓋地 網購套路多下單需謹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