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亞
吳冬升
技術大牛揭秘5G車聯網等技術背景下的中國無人駕駛技術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李鋼 實習生 林東苗
無人駕駛汽車已經不再是科幻片中的想象,在廣州國際生物島以及黃埔區,無人駕駛的士已經在道路上奔馳。繞過路坑、識別紅綠燈、迴避穿街人流、轉彎或者掉頭,在沒有人員操控的狀態下,這些無人駕駛汽車正在展現出越來越高超的駕駛技術。
那麼,無人駕駛汽車時代究竟何時才能到來?背後藴藏着怎樣的先進技術?近日,第74期珠江科學大講堂特意邀請了高新興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吳冬升博士和文遠知行產品工程總監劉振亞兩位技術大牛,為我們揭秘在5G、車聯網等技術背景下,中國無人駕駛技術的特點和優勢。
5G車聯網賦能自動駕駛
吳冬升的演講主題是5G車聯網如何去賦能自動駕駛。
他説,人是依靠五官去感知周邊的環境,而一輛變得“聰明”的汽車也一樣,有了各種各樣的傳感器、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後,汽車就如同有了感官,就可以感知到周邊的環境和交通情況,然後像人一樣運用“大腦”——通過具有強大計算能力的設備,將感知到的東西識別出來。
此時,無人駕駛汽車不僅僅能夠識別出是一個人或者是其他汽車,還將識別出對方的速度、有沒有闖紅燈等信息,進行計算後,無人駕駛汽車將經過決策和控制等流程,通過汽車的線控系統,控制油門、剎車、轉向,從而形成安全的行駛過程。
因此,單車智能核心的組件需要有強大的感知、計算能力。但是,在5G、車聯網等技術加持之後,單車就會具有更強大的能力,就如同擁有了千里眼和順風耳一樣,看得更遠、聽得更加準確。
吳冬升説,目前在自動駕駛方面,做得最好的是中國和美國,但是兩者走的是不同的技術路線。美國發展比較早,在單車自動駕駛技術上有優勢,中國的特點和優勢是,通過強大的5G通訊技術,通過車路協同的技術去賦能自動駕駛,讓中國的自動駕駛產業走出一條差異化的路線。
什麼是車聯網?吳冬升説,車聯網指的是實現車與車之間、車與道路之間、車與人之間,以及車與遠端網絡之間的通信。有了這樣強大的通訊能力,無人駕駛汽車就將變得更加智能。而5G有着極低的時延,所以可以實現在很短的時間裏給汽車下達指令。5G可以支撐信息娛樂的服務,譬如説可視電話。也可以讓行車更加安全,譬如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路面可視度很低,那麼就可以依靠車聯網去幫助和規避交通安全事故,也可以提升交通效率,降低交通擁堵情況。
吳冬升認為,智能汽車是中國汽車產業非常重要的一個戰略方向,人工智能和汽車產業結合就會帶來智能汽車。
單車智能與車路協同相融合
劉振亞則介紹説,到目前為止,文遠知行的路測自動駕駛里程已經超過了260萬公里,自動駕駛車隊超過百輛,是全國第二多擁有自動駕駛合規路測牌照的公司。
他認為,做自動駕駛很有意義。中國每年大概有6萬人死於交通事故,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往往是醉酒駕駛、超速行駛、違章、無證,或者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駕駛者沒有觀察到周圍的情況。無人駕駛汽車其本質是一個機器人,可以保證在時時刻刻專注於路面全方位的信息,從這一點來説,無人駕駛汽車比人開的車更加安全。
而從經濟性上來分析,無人駕駛汽車同樣有優勢。出租車的里程價格中,出租車司機的人力成本超過了50%以上,如果將來自動駕駛汽車取代了司機,那麼出租車的價格就會下降。
更為重要的是,智能化的無人駕駛汽車可以在全局上進行路線規劃,因此會使得交通整體上變得更加高效,不會因為搶道等原因導致交通擁堵。
此外,劉振亞還認為,中國逐步進入老齡化時代,會逐漸帶來司機數量不足、打車困難的情況,而在無人駕駛時代,這一問題將不復存在,乘客只需要在手機上進行呼叫,都能夠實現準時上車。
劉振亞提出,自動駕駛實現的路徑是單車智能與車路協同相融合。對於兩者之間的關係,他打了個比方。假設一名司機在夜間行車,如果沒有路燈,那麼就得用遠光燈幫助照明,但是如果馬路邊上有路燈的話,司機就可以對路面情況看得更清楚更準確,這就是單車智能與車路協同之間的關係。
“單車智能基本上完成了司機的工作,但車路協同會幫助你更好地去感知和了解周圍的環境,讓你更加的安全。”劉振亞説。
最終要實現高速運人
劉振亞還説,通過分析260萬公里的測試里程的數據,文遠知行發現比較困難的無人駕駛場景越來越少,所以他們正在嘗試取消駕駛位的安全員,做純無人駕駛的測試,這也是無人駕駛汽車的終極目標。
在互動中,有聽眾關心無人駕駛汽車何時才能在全國推廣。對此,劉振亞回應説,無人駕駛汽車技術是一個不斷地根據工業界的方法,不斷迭代更新的過程。將會有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最開始會是低速運貨的場景,然後是高速運貨和低速運人,最後是實現高速運人。
來源:金羊網
【來源:金羊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