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王一冰
編輯丨龔方毅
來源丨遠川科技評論
新澤西市市中心哈得遜河上空,一位名叫彼得·卡維奇亞三世(Peter Cavicchia III)的前美國特勤局特工為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Co)執行特別任務:監視該行員工,防止有人背信棄義出賣組織利益。
卡維奇亞的秘密武器是一套大數據計算分析程序,由摩根大通銀行於 2009 年引入。它會梳理各種不同的數據來源,包括金融文件、機票預訂、手機通話記錄、社交媒體帖子等,然後色彩豐富、容易理解的圖表將所有可以關聯的事項連接起來。
它曾經幫助發現了納斯達克前主席麥道夫的“龐氏騙局”,替多家銀行追回了其隱藏起來的數十億美元鉅款。
就連美國間諜部門和特種部隊也用這玩意兒。它出現在過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為五角大樓和中央情報局的頭子們提供支持。它幫助一線戰士躲避路邊炸彈襲擊,追蹤叛亂分子進行暗殺,甚至在美軍追捕本拉登的行動中提供信息支持。
這件軍、民都愛的神秘武器正是大數據公司Palantir,由 PayPal 創始人之一、Facebook 早期投資人彼得·蒂爾(Peter Thiel)在 2004 聯合創立。現在,美國衞生部門用它鑑別醫療保險詐騙。聯邦調查局用它介入刑事調查。國土安全部用它監視、篩選可疑移民。
Palantir如何定位人的信息
悄無聲息間,這家從來沒有實現過年度盈利的公司,估值一路從 2015年的200億美元攀升到現在的41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炙手可熱但依舊神秘的獨角獸。如今它很可能再進一步,知情人士透露,Palantir 計劃在未來幾周內公開上市,並可能最早在秋天開始交易。
Part.1 由反恐開始的生意
創業的開始往往意味着問題的出現,並尋找解決辦法。
Palantir 創立那會兒正好是美國反恐情緒最高漲的時期,美國軍方和情報部門四處挑事兒,先後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開闢戰場。恐怖主義以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非傳統安全的威脅已經成為美國的主要威脅。因此,美國社會急需新的政策框架、科技手段來預防恐怖分子行動。
但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海量的信息無疑給政府或者企業造成了數據處理的難題,現有的算法和分析工具無法滿足政府和安全部門的需求。當時彼得·蒂爾在做 PayPal 的時候就想着做類似的事情,不過不是為了反恐,而是為了反商業欺詐、反洗錢。
2004年,已經靠 PayPal 發財的彼得·蒂爾籌劃新項目,便拉攏了幾位 PayPal 時期的戰友入夥搞大數據分析,其中就包括曾負責風險和研發的總監NathanGettings。公司CEO 是卡普(AlexKarp)。
時代機遇和自身技術實力恰到好處的把Palantir 送上了軌道,首個客户就拿下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後來CIA還通過旗下創投基金 In-Q-Tel給Palantir 打了 200 萬美元風投款。
儘管找到的切入點是反恐,但Palantir希望儘可能拓寬自己的業務領域。它的兩個主要產品是PalantirGotham和PalantirMetropolis。
Gotham(原為Palantir政府)專為情報,執法和國土安全客户的需求而設計。Gotham的工作原理是將大量“結構化”數據(如電子表格)和“非結構化”數據(如圖像)導入一個集中式數據庫,在該數據庫中,所有信息都可以在一個工作空間中可視化和分析。
而PalantirMetropolis致力於對華爾街銀行和對沖基金進行定量分析。
硅谷創業者跟政府訂單扯上關係在美國聽起來總是怪怪的。不過按照Palantir 的説法,正是因為商業投資人對Palantir並不感興趣,它們才將目標轉向情報機構。
“硅谷的標準路徑是,你先將產品賣給公司,沒有人想着先把產品賣給政府,因為政府的效率太低、太慢。但是,我們覺得Palantir 解決的是更精準的問題。這和馬斯克在SpaceX 採取的路徑很相似,他們也是首先將火箭賣給了美國政府(NASA)。”蒂爾在一段採訪中解釋道。
Part.2 政府和情報機構曾經是唯一客户
2005年,卡普第一次向情報官員展示產品的原型,在 In-Q-Tel 幫助之下,Palantir 的工程師與情報分析師直接會面,從那之後,每兩週,工程師都會帶上修改過的產品回到華盛頓。
這段時間,Palantir為CIA等政府機構開發定製的數據分析系統。依靠軟件的集成效果,每一次的情報都不是孤立地分析,而是在情報間形成緊密的聯繫網路,從而構成一個龐大的數據庫。這大大增強了人力分析時代的情報處理效率。因此,CIA成為了2005年到2008年Palantir唯一的大客户,幫助Palantir度過了艱難的創業初期。
2008 年開始,美國政府開始與Palantir 正式簽訂合約。同年,在一個年度數據可視化和計算機會議上,Palantir 向外界展示其處理和分析複雜數據的能力。根據一份機密報告陳述,在場英國政府通信總部(Government Communications Headquarters)的代表當時用“令人屏息”來形容Palantir在輔佐間諜機構領域的潛力。
依靠公司雄厚的數據分析和可視化實力,在情報分析領域表現出色的Palantir得以進軍定價更高的金融市場。
2010年,Palantir迎來首位非政府項目的客户摩根大通,將其技術應用於反欺詐項目上。同年4月, Palantir宣佈與湯森路透(ThomsonReuters)合作,以銷售QA Studio的身份出售PalantirMetropolis產品。
2011年,公司入選摩根大通公司創新館,此後,Palantir成為華爾街重要的數據分析提供商。如今,Palantir的業務範圍已經極其廣泛,根據官網介紹,Palantir已經在人工智能、財務、醫療、保險、執法、財務等方面都展開了服務。而根據招商證券提供的公司2015年營收佔比,原本以政府機構服務起家的Palantir,這方面的營收佔比已經下降到25%。
Part.3 技術過人但也爭議不斷
Palantir作為數字技術服務提供商,其技術能力毋庸置疑。首先,公司的產品簡潔高效。其次根據客户需求的不同,定製了不同的運作流程,力求將數據由點到面據無縫地整合在一起,而且還能發現數據之間的關聯性,大大地提升了效率。
然而,大數據時代相伴而生的問題就是人的隱私與自由如何平衡。Palantir可以成為人們手中通往自由的利劍,也能成為隱私監控的牢籠。
GCHQ的報告指出:“可能存在對安全性的擔憂-該公司已在其網站上發佈了許多有關其產品如何用於情報分析的信息,我們對此感到非常不舒服。”
關於這點,摩根大通的高管們大概最清楚這種感受了。在用 Palantir 跟蹤了一段時間公司員工後,高管們驚訝的發現,公司和 Palantir竟然都沒有限制過算法的權限和監控範圍。他們開玩笑地説卡維齊亞正在聽他們的電話,閲讀他們的電子郵件,看着他們來來往往……這等於是用炮打司令部,用美國為全球反恐戰爭設計的情報平台對付普通美國人。
不過這一點後來也得到了 Palantir 的重視,它們在 2018 年一場隱私會議上表示強烈主張對工程師開展強制性的道德教育,因為“在像我們這樣擁有數百萬行代碼的公司,每一個微小的決定都可能產生巨大的影響。”
除此之外,中間一連串的商業化遇阻也打擊了員工和市場的信心。一份泄露的內部文件顯示在 2015年 3 月到 2016 年 5 月期間,Palantir連丟納斯達克、可口可樂和美國運通這三大頂級客户。
它們每個月至少付給 Palantir 100 萬美元,指望着這錢能轉化成有用的數據然後去掙更多錢。但隨着時間推移,他們發現 Palantir 給不了他們想要的東西。甚至 Palantir 還維繫着的大客户裏,也有人這麼想。好時糖果的一位高管當時説“2015年以後沒有看到 Palantir 創造的價值”。
Part.4 尾聲
Palantir的成長史正是人們對數據的理解與運用越來越深刻的歷史寫照。
回顧Palantir的崛起過程,在初期,創始人能意識到政府建立一個更高效的國家安全系統的需求,在中期,隨着金融業務的多樣化整合,Palantir得以為金融機構提供反欺詐、反洗錢功能,再到現在,大數據時代真正來臨,日常生活的各種業務都在謀求線上的轉型,這勢必帶來空前的數據處理問題,也就為Palantir的業務拓展提供了豐富的機會。
然而,Palantir承接了時代賦予的良機,勢必也要履行時代要求的責任。技術無法決定人性的善惡,但技術提供者需要為使用者確立規則,從而實現互聯網世界裏安全與自由的平衡。
本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投中網立場。
轉載、合作、加入粉絲羣請聯繫小助理
(微信號:ChinaVenture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