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近日,由四川省科協系統牽頭打造的科技服務公共平台——天府科技雲正式上線。在這裏,從科技工作者到在校大學生,都可以開設自己專屬的科創工作室,搭建一個不一樣的科技“雲攤兒”。
經過前期的試運行,截至7月下旬,平台累計註冊用户數已達132萬人,其中包括科技工作者78萬人;平台用户累計達成訂單3860筆,交易總金額1347萬元。該平台幫助用户便捷共享全省科技資源,推動了科技成果快速轉化。
天府科技雲充當“智能月老”
四川省科協學會部副部長、四川省天府科技雲服務中心副主任楊博介紹,天府科技雲是由四川省委、省政府和中國科協支持,四川39個省級部門協同推進,由四川省科協系統傾力打造的全民共享的互聯網科技服務公共平台,平台主要有科技服務智能精準供給、科技成果智能精準轉化、科研項目智能精準承接、科普服務智能精準直達四大功能,突出公共性、安全性、智能性、權威性四大特點,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以科技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記者瞭解到,科技成果智能精準轉化功能主要包括:發佈科技成果——智能廣泛邀約潛在需求方——與響應者精準對接洽談——通過競價等方式轉化成果並履行合同——雙方互評五個流程,為廣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事業單位搭建自主、廣泛、便捷、智能轉化科技成果的大平台;幫助廣大科技工作者最廣範圍、最快速度、最大價值轉化科技成果;幫助企事業單位智能精準獲取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成果,進一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平台當中,科技工作者可以將“商品”擺在“雲攤兒”上,在雲上主動接單,還可以在雲上給四川省羣眾做公益科普。其中的“商品”,是廣大科技工作者上傳的科技服務、科技成果、科研項目。
天府科技雲不僅是一座科技雲商城,還是一個“智能月老”。每當有商品或需求產生,系統會通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對賣家的“科技所能”和買家的“科技所需”進行篩選和匹配;再充當“大喇叭”,向買賣雙方發起廣撒網式的邀約。
值得一提的是,該平台將小微企業和貧困地區企業,以及基層科技人員、技術工人和農村鄉土人才等人羣也囊括其中。
全國全網全域智能精準轉化
“要實現‘雲擺攤’,主要是找對市場供給和需求兩端並實現交易,最快速度轉化科技成果。”楊博解釋説,科技工作者(包含高等學校、科研單位等的研發團隊)作為市場供給側,在雲上實名註冊並開設科創工作室,發佈科技服務項目和想要出售並待轉化的科技成果;企業作為市場需求側,發佈科技服務、科技成果、科研項目需求;平台通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促進供需的智能匹配、精準對接,最終促成交易。
也就是把科技成果轉化鏈條分為供給端、中間轉化渠道和需求端,利用科學技術建立一種新型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從而在“雲攤兒”上實現自主、便捷、廣泛的科技服務網購,推動科技成果快速轉化。
“天府科技雲平台打破傳統時空、地域限制,實現科技成果全國、全網、全域智能精準轉化。在交易雙方議價模式基礎上,我們創新了競價交易模式,組織學會對科技成果價值進行評估,引進法律、金融、財税第三方服務機構,可以實現科技成果最大價值轉化。”楊博説,平台向有潛在需求的多方進行“廣撒網”式的廣泛邀約,再與有意願的響應者進行精準對接洽談,雙方以競價等方式達成合作,以此實現科研成果精準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將建155個天府科技雲服務中心
四川天府科技雲服務中心暨四川省科協科創服務中心位於四川科技館一樓西南廳,建築面積660平方米。通過整合科協現有人力資源,並通過採購服務等方式,成立了科技工作者服務部等8個內設部門,現共有47名工作人員入駐省服務中心集中辦公。
“為推動天府科技雲精準科技服務落地落實,我們組建了省、市、縣三級天府科技雲服務中心暨科協科創服務中心。”楊博説,天府科技雲服務中心建立了運營例會制度和運維值班制度;設立了專家座席和客户服務中心,及時解答用户諮詢疑問;對用户反映的平台功能、性能優化等問題建立了台賬制度,督促開發方完善整改。
自今年5月30日天府科技雲上線試運行以來,平台發佈展示的40餘項科技成果涉及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生態環保、現代農業、裝備製造、食品飲料等領域,均有科技成果登記證書或知識產權證明,確保科技成果質量及科技含量。
“與過去相比,科技人才、科技成果、企業實現了全網信息實時共享,推動了人才、資金、數據、資源整合和開放共享,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成幾何數量增長。”楊博説。
今年,四川省將建成155個天府科技雲服務中心,明年將實現四川省全覆蓋,朝着“精準廣泛聯繫、精準服務羣眾”的目標推進。同時,力爭今年底,註冊使用天府科技雲的科技工作者達到1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