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國米有兩份報告。
報告之一是當下的熱門話題。畢馬威(KPMG)諮詢公司公佈的2020歐洲俱樂部品牌價值報告。報告指出,國米在2016-2020年,社交平台粉絲增速232%,歐洲第一。同期,國米的品牌價值從3.99億歐元提升為9.83億歐元,增幅146.4%,歐洲第三。
這確實是振奮人心的消息,不過,鑑於相關的報道和分析很多,筆者就不湊熱鬧了。
簡單予以解讀。
收入降低是預料之中的事,這主要是因為,一些中國贊助到期了。
幾個月前我們就指出過,本賽季國米的中國贊助收入,將比上賽季低37%左右,這是因為一些中國贊助(Fullshare、King Dawn)等合同到期。
反應在官方財報裏,本賽季前三個季度,國米獲得的贊助收入是2679.7萬,較之上賽季同期(6474.7)減少了近4千萬歐元。所以儘管其他收入有所增長,但國米總創收額在下降。
需要指出,這份財報是截止3月,所以疫情影響不大。
需要強調,安東內洛的原話裏,用的是很清晰的“複數”,而不是“單數”。
也就是説,新的贊助商不止一個。
其一是新的主贊助。
贊助費可能沒有一些媒體炒作的8000萬那麼高,但預計,至少在3000萬歐元以上。
之前,倍耐力集團的老總特隆凱蒂也暗示指出,該集團不會再是國米未來的主贊助商,但仍會在未來以某種形式與國米並肩。
筆者諮詢了南京方面的有關人士,對方的回答很簡單:嗯。
這段時間,國米天貓店的開業等諸多事情,都證明,藍黑軍對中國市場極度看重,這是長期戰略。
2017年,蘇寧體育出資買下了國米訓練服、訓練基地的冠名權,當時簽了一份浮動制的贊助費合同,贊助收入在2000萬以上,4000萬以下(具體金額要看能否參加歐冠、聯賽排名而定,此外國米與AC米蘭、尤文、那不勒斯等隊的強強戰若勝利,也能帶來直接獎金)。
這份贊助被視為是“輸血”。
因為歐足聯FFP規定,一支球隊的母公司可以直接贊助球隊,但贊助額不能超過球隊單賽季總創收額的30%。
2017年時國米的全年營收額不過就是2億多點,所以當時的這份贊助合同只能籤這麼多。
理論上,這份贊助合同的金額上限提升到單年1億以上,也不算違反FFP規則。
綜上,意媒認為,上述三份贊助,將給國米帶來價值鉅萬的增收,這樣的增收將在下賽季的財報中確實的反應出來。相比而言,本賽季前三季度減產8%,並不是什麼大事。
國米也能夠整合資源,改變目前的一個尷尬:訓練服贊助費世界第一,比賽服贊助費歐洲不入流。
眾所周知,國米訓練服的胸前logo是蘇寧,背後logo是聯想,這兩個logo會給國米帶來每個賽季4千萬以上的收益。
這數字什麼概念?曼聯在全球有68家贊助商,總贊助費2.79億歐元左右;巴薩有43家贊助商,總費用2.61億歐元以上。但即便是這樣的球隊,訓練服的贊助費也賣不到如此天價!
但國米卻是異類:比賽服贊助費1千萬左右,約為頂尖財閥的1/10,比不少五大聯賽中游球隊還低。更重要的是,國米的比賽服贊助費,不到自家球隊訓練服的3成!這也算是歐洲獨此一家的奇葩景象了。
這種現象是國米新世紀以來幾次易主、又受到FFP困擾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造就的,倒也不是有意為之。
但若經年累月總是這樣,卻也不是個事兒。
這也將標誌着,國際米蘭的經營狀況在不斷提升的同時,也將變得正常化、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