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外國留學生拍攝冬奧紀錄短片,助力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日報2月25日電 2022春節伊始,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主辦項目“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增設“看中國•看冬奧”單元,邀請在華留學生拍攝紀錄短片,以“和平、團結、進步”為核心敍事,突出“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精神和“一起向未來”的口號,通過外國青年向世界展現中國的“風華•風尚•風光”,立足對外傳播大局,補充北京冬奧會對外傳播敍事。目前,三位來自北京師範大學的外國留學生正在參與“看冬奧”,他們分別是安東尼(尼日利亞)、黃宇晟(韓國)和樸動現(韓國)。

尼日利亞青年導演安東尼從自己的視角出發,講述冬奧會開幕式小號手朱德恩的背後故事。安東尼深入祖孫三代“小號世家”,記錄朱德恩小朋友精彩演出背後和睦有愛的家庭氛圍,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以及祖孫三輩對音樂的理解和堅持,為熱愛音樂的家庭提供諸多哲思。

“從我的角度來想,恩恩雖然有了這樣的機會,但還是一個小朋友。所以我拍的是恩恩作為一個普通小朋友的生活。”安東尼這樣解釋他的創作靈感。恩恩的爸爸朱光是我國著名小號演奏家,爺爺朱堯洲是新中國第一代小號演奏家,奶奶商澄宋是中國著名鋼琴家,這個“音樂世家”不僅為恩恩提供了良好的音樂教育氛圍,也為恩恩提供了幸福快樂的成長環境。

安東尼也將鏡頭對準了恩恩的弟弟典典。“很多人去採訪恩恩的時候,只注重恩恩,一般不會去拍老二。典典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朋友,他非常活潑,非常有能量,是恩恩的力量。兩人關係非常要好,做什麼都是在一起的。”

通過音樂,安東尼與恩恩家已經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黃宇晟的紀錄片從冬奧會開幕式點火儀式中的小火炬引入本屆冬奧會的低碳綠色主題,並將奧運五環引申到中國傳統五行——“金、木、水、火、土”,探究這五者在冬奧會中的環保體現,進而延伸到整個中國的環保舉措與成就,展現中國在環保方面所做的努力。

“與08年我看夏季奧運會的時候相比,2022年冬奧會時,中國更加強大、越來越好的感覺更加強烈了。今年冬奧會火炬採取‘微火’形式是出於對低碳和環境保護的考慮,而這正是我所感興趣的議題。我希望我的紀錄片可以引起人們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導演黃宇晟是“看中國”的老朋友,這次參與“看中國•看冬奧”,已經是他第四次參與“看中國”項目。去年他拍攝的片子《共感》,贏得了“金目獎”二等獎的亮眼成績。黃宇晟將“金木水火土”分別對應為礦業、森林、水、能源、煤炭、土壤,以此作為線索,來探究這“五行”與冬奧會的關係,再延展到中國在這些領域所做的努力。

在拍攝過程中,黃宇晟遇到了不小的阻礙,尤其是在採訪對象的聯繫問題上,拍攝工作一度陷入停滯,於是黃宇晟團隊決定向老師求助。“看中國”項目創始人、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已年屆88歲高齡的黃會林老師在春節期間不遺餘力地為宇晟的拍攝事宜進行協調溝通,最終順利聯繫到了數名專家,採訪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積極溝通、通力配合的精神始終貫穿在“看中國•看冬奧”的項目中。

韓國導演樸動現拍攝的是“志願者的志願者”這一特殊且不可或缺但又並不易受到關注的羣體,他們為保障冬奧會志願者生活工作而存在。在春節、防疫與冬奧三個特殊節點交叉的背景下,影片展現了他們工作與生活的點點滴滴,以及如何在枯燥繁雜的工作中自得其樂。

與樸動現想象中的枯燥、辛苦、無趣不同,冬奧會的青年志願者的工作、生活狀態非常積極,可以從工作中自發地尋找樂趣。即便是做取物資這樣機械的工作,他們也很快樂。這也感染了樸動現。

此次主要拍攝對象嶽天舒,同時也是樸動現的製片人。對嶽天舒來説,四五天的拍攝過程也是一個和工作小組更加深入感受和交流的機會,這給她帶來了不小的改變:“在跟她們深入交流之後,我覺得我的工作是如此值得。雖然她們可以登台,而我不能,但我能感覺得到我的所有的工作、所有的付出都是通過她們最終的完美呈現印證的,這是一種雙向的、不被辜負的狀態。”

2月17日,北京冬奧組委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達了對每一位志願者和冬奧幕後英雄的高度評價,北京冬奧組委新聞發言人嚴家蓉認為,這些“潤物細無聲”的志願風尚和社會文明,是冬奧會留下的無形遺產,孕育着奧林匹克的希望和未來。作為“幕後的幕後”志願者,嶽天舒和她的朋友們一直堅定、認真地站在各自的崗位上。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師、紀錄片導演喻溟擔任了“看中國•看冬奧”的指導老師。她認為,“連接”感在此次項目中特別突出。每一位留學生導演,不僅找到了自己與冬奧會的關聯,更是找到了與主人公的‘連接’。”她還強調了 “看中國”團隊的“連接”感。而在“看中國•看冬奧”項目主管法蘇恬看來,每一部影片都是外國青年本國的文化、體驗、喜好與中國文化之間的融合,這種融合建立在感情基礎之上,也正是大家“一起向未來”的動力。

“看中國”項目創始人黃會林先生表示,北京冬奧會是一次團結、友誼和希望的盛會,體現了互融互通、一起向未來的奧運精神,而這種精神也是“看中國”項目十一年來所秉承和發揚的。團隊春節期間一直在籌備、策劃“看冬奧”項目,大年初二便啓動了拍攝進程,希望用外國青年的眼睛去感知、理解、詮釋冬奧會精神,呈現陽光、開放、美麗的中國形象。

冬奧會閉幕,但是接下來的冬殘奧會同樣精彩,值得期待。火炬仍會散發着光芒,志願者也依舊堅定地站在各自的崗位上。

冬奧會為全球青年的對話提供了新機會、新視野,“看中國”也十年如一日地秉承對話精神,為全球青年的交流不懈努力。截至目前,“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已成功舉辦11屆,是對外傳播的重要平台。來自五大洲91國74所海外高校804名外國大學生參與該項目,落地中國26省區市37所國內高校,1400餘名中國大學生參與其中,中外教師近400人次參與授課與教學指導;共完成779部包括20多語種的紀錄片,獲138個國際性獎項。

今年,“看中國•外國青年計劃”主項目會在“風華•風尚•風光(People, Society, Nature)”的主題下開展。“看中國”誠摯邀請更多的留學生朋友加入到“看冬奧”的實踐中來,加入到“看中國”的實踐中來。關注冬奧,關注“看中國”,也是在關注全球的文化交流與青年溝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15 字。

轉載請註明: 北師大外國留學生拍攝冬奧紀錄短片,助力講好中國故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