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世界乒壇史上首位奧運全滿貫得主(奧運單打金牌、銀牌、銅牌),她也是國乒隊昔日的一員悍將,但她在國乒隊的名氣,卻不是很大,因為她在巔峯期便被迫離開了國乒隊,前往中華台北打球。
她叫陳靜,是一個人如其名,長相文靜漂亮的女孩子。
陳靜是國乒隊史上首批參加奧運項目的國手,1988年漢城奧運會,乒乓球項目首次納入奧運大家庭,陳靜通過向教練遞紙條的方式,為自己贏來了參加漢城奧運會的機會。
當時陳靜只有20歲,誰都沒有想到,國乒隊史上首枚奧運單打金牌會被陳靜奪得。
陳靜奪得了奧運單打金牌,卻並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原因在於,陳靜在決賽上並未執行讓球給隊友李惠芬的決定。
那麼問題來了,李惠芬與陳靜決賽相遇,國乒隊已經包攬了冠亞軍,為何還要讓陳靜讓球,其中緣由讓人難以捉摸,有一種説法是,因為焦志敏半決賽讓球給李惠芬了,結果當初預料的赫拉霍娃擊敗陳靜與李惠芬決賽相遇的事情並未發生,本來想讓焦志敏在決賽避開赫拉霍娃,最終焦志敏卻在銅牌爭奪戰與赫拉霍娃相遇,帶有戲劇性的一幕,或許對焦志敏打擊很大,因為焦志敏本有機會擊敗李惠芬進入決賽的,為了照顧焦志敏的情緒,於是決定讓陳靜決賽讓球給李惠芬,如此,焦志敏心理也會平衡些。
但陳靜決賽選擇拒絕讓球並奪冠。而漢城奧運會也成為壓垮焦志敏心理防線的最後一根稻草,即便她擊敗赫拉霍娃奪得銅牌,回國後還是選擇巔峯退役。而奪得奧運單打冠軍的陳靜在國乒隊也過得不如意,處於巔峯期的她,甚至連亞運會都沒資格參加,這種不可理喻的待遇,最終決定了陳靜的出走。
陳靜是巔峯期離開國乒隊的,但她並未像何智麗那般去別的國家打球,陳靜還想着有朝一日可以回來,所以她選擇去了中華台北隊打球。
其中的波折,讓陳靜錯過了1992年的巴塞羅那奧運會,在中華台北隊的陳靜,可謂是一枝獨秀,實力強勁,又四年後的亞特蘭大奧運會,已經28歲的陳靜,代表中華台北隊一路打進女單決賽,在0:2落後鄧亞萍的情況下,連追兩局,可惜在決勝局突然狀態全無,5:21敗下陣來,只奪得一枚單打銀牌,但這已經足夠優秀了。
從20歲首奪奧運單打金牌開始,陳靜的競技狀態就一直在線,亞特蘭大奧運會奪單打銀牌,三年後的國際乒聯年終總決賽,31歲的陳靜,一路擊敗國乒悍將王楠和李菊奪冠,成績矚目讓人欽佩。
一年後的悉尼奧運會,已經32歲的陳靜,再次閃耀世界乒壇,用一枚奧運單打銅牌,宣告了自己寶刀不老實力依舊。而這枚銅牌,也讓陳靜實現了奧運單打全滿貫成就,或許不如三枚金牌來的有分量,但一金一銀一銅,反而更有別樣的意義。
只是讓人遺憾的是,陳靜後兩枚獎牌,是代表中華台北隊奪得的,如果當時她在國乒隊受重視,即便無法實現奧運全滿貫成就,但她的名氣應該比現在大吧。
整個世界乒壇,像陳靜這般年過三十還保持很強戰力的選手,其實並不多,而最讓我們印象深刻的,自然是“六邊形戰士”馬龍了,陳靜31歲奪得總決賽冠軍,而馬龍32歲也奪得了總決賽單打冠軍,不出意外,馬龍還要代表國乒隊參加東京奧運,或許他也會像陳靜那般,再奪奧運獎牌塑造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