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IP玩出新花樣?看“中文十級”選手“雲端對決”
“比賽馬上就要到最激烈的階段了,各位選手們,大家當地時間現在都是幾點鐘了?”
“我在蒙古,也是東八區,現在是晚上9點了”,“美國現在是早上7點”,“澳洲現在是凌晨12點”……
在第十九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第十三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的現場,主持人不止一次像這樣和選手們確認當地時間。五大洲選手相聚“雲端”同時參與在線比賽,在“漢語橋”比賽中當屬首次。伴隨着22歲的歐洲比利時賽區選手戴廬可斬獲大學生總冠軍,美洲加拿大賽區15歲的甜甜摘得中學生總冠軍,“漢語橋”大學生、中學生相關賽事已落下帷幕,目前“漢語橋”相關賽事視頻在央視頻及“漢語橋”俱樂部App已完成上線,節目內容正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進行播出。
“漢語橋”中學生全球總冠軍甜甜、大學生全球總冠軍戴廬可
受疫情影響,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聯手國家級5G新媒體平台央視頻,彙集全球數十萬名選手中脱穎而出進入全球突圍賽及複賽的三百餘位大、中學生,在“雲端”展開了一場場精彩與新鮮感並存的巔峯角逐。作為“漢語橋”的融媒體播出平台和互動平台,央視頻不僅以雄厚的技術實力助力“漢語橋”互聯全球五大洲,也通過全方面的創新升級,讓經典IP呈現出了更具新媒體氣質的時代特徵。
選手“雲端”相會展開精彩角逐
比賽上線之際國家級傳播矩陣持續推廣“漢語橋”,《新聞直播間》《中國新聞》《今日環球》等總枱新聞節目報道賽事進程;《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刊文報道比賽信息;與此同時,“漢語橋”在海外也獲得了廣泛關注,China Daily以英文半版刊載優秀選手專訪;《環球時報》、CGTN及多個海外頻道以多語言對賽事進行報道20餘次,全球33家主流網絡媒體發佈比賽內容。
相關新媒體話題展露鋒芒,微博話題閲讀總量近8億,#康輝98字繞口令#登上微博熱搜第34位;趣味花絮#尼格買提説撒貝寧化成灰都認識他#一躍登上微博熱搜榜第3位;#老外考中文像極了考英語的我#登上微博要聞榜第2位;#papi醬歐洲分醬#在B站登上熱搜第6位,不僅如此,比賽相關話題在抖音、微視等多個平台也收穫了熱搜成績,截至12月27日大學生全球總決賽收官當天,“漢語橋”在央視頻端內播放量突破500萬,全網總播放量超過8000萬。
“雲賽場”上展風采
構築“互聯網+”國際交流“新橋樑”
特殊的2020年,疫情“關上”了擁抱彼此的門,卻打開了一扇守望彼此的窗。面對特殊時代下複雜多變的環境,央視頻秉承大賽設立初心,與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聯手,為世界各國中文愛好者搭建了一座恰逢其時的“互聯網+”國際交流“新橋樑”。在本屆“漢語橋”大賽中,首次投入互聯全球的“雲賽場”,把傳統的“漢語橋”賽事變成一個更加開放、包容、便捷、新潮的中國語言文化交流平台,正如麥克盧漢所言的“地球村”概念成為了現實,天各一方的距離幾乎化為虛無。
“漢語橋”大學生全球總決賽中,多國青年共唱《同一首歌》
為了克服選手們橫跨多個時區與比賽時聲、畫、網絡延遲等問題,組委會與選手們橫跨多個時區反覆測試彩排。面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掉線”狀況,中央廣播電視總枱主持人朱迅、尼格買提、韓佳憑藉專業素養,與評委及“加油團”“學長團”一次次順利推進賽事進程。
本屆“漢語橋”主持人(從左至右依次為:尼格買提、朱迅、韓佳)
據悉,“漢語橋”在錄製中把“虛擬引擎”首次應用於大屏在線包裝的研發與製作,使得活動實現了單機位同場景無縫多屏輸出技術,並以融媒體互動需求的角度為切入點,開發近二十個交互頁面,有效確保了實時連線、互動答題、正反雙方辯論、留言感受講述等多個呈現效果,為賽事的順利“雲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因錄製環境空前複雜,調度工作極為龐大,五大洲“雲錄製”對台前幕後集成聯動意識提出了全面考驗。例如,在意外突發狀況較多的非洲賽區,馬達加斯加賽區選手米拉前後輾轉3個城市、5個場地調試信號;喀麥隆賽區選手馬寧因室內信號不暢,冒雨到室外完成信號連接……當疫情讓國際交流陷入中斷和停滯,“漢語橋”藉助互聯網重新連接世界、連通民心、連續友誼。
“漢語橋”大學生全球15強實時連線同屏相聚
考題兼具煙火氣和時代感
為各國青年提供學習中文新路徑
獲封“最強主持天團”的康輝、海霞、魯健、張斌等總枱主持人組成了“最強考官天團”加盟賽事,為選手們帶來別具一格的特色考題。相比“點”式的知識考察,本屆“漢語橋”在考題以及相關拓展知識方面的設置,更側重於對中國語言文化的全景展現,以文學常識考察、辯論、演講、Vlog創作等模式,為各國中文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學習中國語言文化的新路徑。
總枱主持人不僅為“漢語橋”助陣,更以“出題官”身份現身比賽
對於“同呼吸,共命運”該如何理解?2022年北京冬奧會吉祥物的名字是什麼?“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潛藏了中國人怎樣的價值觀?媽媽的弟弟應該怎麼稱呼?莜麪魚魚、魚香茄子、西湖醋魚,哪一道菜裏有魚……這些兼具時代感與煙火氣的豐富題型,已經遠遠超越了對於中文、對於中國語言文化認知的單一層面,而是對中國的歷史、地理、美食都進行了全方位的透視貫通,為外國青年們翻開了中國語言文化的冊頁,瞭解到其中各不相同的側影。
中央廣播電視總枱CGTN主持人鄒韻為選手科普“一肚子墨水”的含義
雖然身處不同的國家,但選手們並非僅僅將中文當作語言工具,而是在其中傾注了自己對中國語言文化的喜愛和求知慾。“大家好,我是説話嘎嘣兒溜脆,辦事嘁哩喀喳,中文賊好,方言賊溜的甜甜。”斬獲“漢語橋”中學生全球總冠軍的甜甜在此前的比賽裏一亮相就説起了地道的東北話,足以見得在中文學習中獲得了豐富的樂趣。
“漢語橋”中學生全球總冠軍甜甜趣味演繹《再別康橋》
“老時年間大宅門裏的人擺酒宴得吃這麼幾道菜,拌鴨掌七寸、七寸糟鴨片、滷生口七寸……”自稱是“美食家”的蒙古選手古義格,還以傳統的貫口表演表達對中國美食的喜愛。
“漢語橋”大學生亞洲洲冠軍古義格在比賽中的一段美食貫口展示引發對手點贊
通過主持人、評委以及選手在不同生活維度的討論,大家還能從比賽中體會到來自於不同地域之間的人們於德、於愛的價值共鳴,聆聽到不同選手生命記憶、情感旅程中與中國相關的一切所留下的印跡,瞭解到全方位、多維度、立體化的中國社會百景圖。
“漢語橋”大學生全球總決賽評委(從左至右依次為:張頤武、王寧、趙楊)
上至文化內涵呈現,下至受眾內容偏好、流行文化趨勢,“漢語橋”用視頻化、場景化、趣味化的表達方式,打造着一本極具參考價值的“中文學習視頻寶典”。
“漢語橋”中學生全球總決賽評委(從左至右依次為:酈波、畢淑敏、海霞)
匯聚全球中文愛好者
借中文魅力呈現“天下一家”美好情誼
從比賽的性質來看,這既是一場中文國際賽事,同時又在不同國家民族之間架起了一座友誼的橋樑,促進着中外之間的多方位對話,傳遞着“天下一家”的期許。五大洲的選手以各種新奇的演説形式,分享着自己對中國文化的解讀和熱愛。來自非洲賽區的“黃蓉”羅琪,將武俠小説《射鵰英雄傳》裏的刀光劍影與學習漢語時所遇的困境做類比,“我不是黃蓉,我也會武功,參加了‘漢語橋’,完美的旅程。”澳大利亞賽區馬明月改編了順口溜,分享自己對《西遊記》的理解,“善良忠厚是唐僧,一心一意取真經,可惜心善被人欺,神仙妖怪分不清……”
非洲南非賽區佟佳穎在演講中解説“家”字的含義
賽事搭載互聯網無處不在、連通世界的傳播優勢,讓全球的中文愛好者們以語言為橋,增進情感交流,助力民心相通,將“跨越時空”的友好情誼,撒遍世界各地。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雲端”對話外國青年,回望疫情期間各國互幫互助,並向選手們發出友好邀請:“我所在的城市武漢已經重啓,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大家能夠來武漢遊玩!”
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雲端”對話各國青年
摘得“漢語橋”大學生全球總冠軍桂冠的戴廬可在演講中也回覆了這一美好邀約:“到時我會穿過這層屏幕,站在你們面前,我們一起摘下口罩,在明媚的春天暢快呼吸!”
“漢語橋”轉為“雲賽場”,看似是疫情之下不得已的選擇,事實上是完成了一場恰逢其時的迭代升級,實現了“經典IP”里程碑式的突破。我們可以從賽事中欣喜地看到,來自五大洲的選手們正為這檔近20年的傳統盛事注入全新表達。不僅是優秀的中文學習者,更是中國語言文化領悟者的他們打破了身為參賽選手請教者、對話者的身份,更從不同的角度、獨特的思路進行思考,傳遞着他們與中文千絲萬縷的故事和蓬勃向上的正能量。(記者 張曉榮)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