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強則國強,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萌娃在練體育。下午4點放學後,徐彙區一少體的乒乓球房就熱鬧起來,參加訓練的小朋友陸續聚到這裏。“乒乒乓乓”,孩子們在教練的指導下從基功學起。徐彙區一少體乒乓球教研組組長尹玉偉告訴記者,現在有不少二孩家庭的“大寶二寶”一起被家長送來打球,他們這裏最特別的是台灣籍的“謝家三姐弟”。
爸爸的“私心”
9歲的大姐謝知睿,8歲的二姐謝知宸,5歲的弟弟謝知恆,三個萌娃直接可以組成一支混合乒乓球球隊。
説起三個萌娃如何跟乒乓結緣,還得從他們的父親謝國羣説起。謝國羣出生在台灣彰化,從小他的父親就有一個“乒乓夢”。1990年北京舉行亞運會,台灣青少年乒乓球隊訪問大陸,成為1949年之後第一個到大陸訪問的台灣體育團體,團員之中就有當時14歲的謝國羣。
徐彙區一少體的乒乓球房
謝國羣告訴記者,在他的成長過程中,父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991年,我父親跟我又來到上海,他很看好這裏的發展,所以安排我到上海一邊讀書一邊打球。”謝國羣在上海南洋模範中學完成高中教育,隨後考取上海交通大學工業外貿系,本科畢業後轉考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學專業。如今,他是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也是上海市政協委員。
謝國羣已經取得大陸的居民身份證,是真真正正的新上海人。因為乒乓球,他在上海開啓了人生新篇章,“我很多朋友都是打乒乓球認識的,30年前一起打球的朋友現在也有聯繫。”不過,也因為到上海發展,謝國羣笑稱錯失成為職業選手的機會,“我以前在上海隊跟王勵勤一起打球的,正是因為他,讓我放棄了當世界冠軍的夢想。不過我也要感謝他,讓我闖出了另一條路。”當然,憑藉從小練下的童子功,謝國羣在上海醫療系統的乒乓球比賽中幾乎沒有對手,被同事稱為“乒乓王子”。
難得訓練時有爸爸喂球
學體育,未必最後能成為一名專業的運動員。謝國羣最能體會乒乓球帶給自己拼搏向上的動力,品嚐成功與失敗的滋味,都是寶貴的財富。讓自己的孩子也選擇一項體育運動,強身健體,這是謝國羣的初衷。至於選擇乒乓球,他笑稱是作為爸爸的“私心”,“這樣我跟孩子們就有共同語言了。確實,他們打了乒乓球后,視力也有了改善。”
孩子的決心
尹玉偉至今記得謝家幾個孩子初來時的樣子。“他們都是4歲左右開始練球。謝知宸小時候最好玩,人比球枱高不了多少,整天叼着奶瓶打球。謝知恆剛來時也是叼着奶瓶,現在戒了。”
謝家的三個孩子性格迥異,謝國羣幫他們選擇打法時特別“有心”——謝知睿是生膠的特殊打法、謝知宸是打削球、謝知恆是兩面反膠。“這是跟教練溝通後決定的,希望他們有不同的打法。”
選擇不同的打法有什麼特別的意義?謝國羣一語道破天機,“通過打法來互補孩子的性格。大女兒個子矮小、性格內向,選擇像伊藤美誠的生膠打法,講究速度快,希望她能衝出來。二女兒性格着急,通過打削球磨磨她的性子,希望她更耐心。小兒子的打法就是現在比較常見的選擇,像馬龍等很多國手都是這種打法。”
從上自下分別是謝知睿、謝知宸、謝知恆
球枱前,三個孩子的表現各不相同。大女兒按部就班、中規中矩;二女兒前後移動、步法靈活;小兒子聚精會神,打得有板有眼。
記者分別問三個孩子:“是不是喜歡打球?”“有沒有自己的偶像?”兩個女孩顯然對乒乓球更感興趣,謝知睿的偶像是現世界排名第一的陳夢,謝知宸則喜歡劉詩雯。謝知恆還有些“三心二意”,他説“想踢足球”。然而一旦站到球枱前訓練,他又是一絲不苟,非常專注。
訓練快結束時,教練安排大家打隊內循環比賽。謝知睿第一場輸了,賽後忍不住掉下眼淚。教練説:“平時打比她小的隊友肯定贏的,可能是爸爸在一旁觀戰,她有了壓力。”躲到一旁擦乾眼淚,謝知睿重返球枱,贏了第二場。
輸了比賽的謝知睿偷偷擦眼淚
最近天氣忽冷忽熱,謝知宸有點咳嗽,但她比賽時打得虎虎有生氣。每贏下一分,她就會握着小拳頭,喊出“颯”,給自己鼓勁。不過畢竟還是小女孩,聲音明顯聽起來有些收斂,帶着一點點矜持。
打起球來虎虎有生氣的謝知宸
日常除了讀書,打球佔去三姐弟大部分的業餘時間。謝國羣説:“現在他們就只補個英文,其他時間就 打球,孩子們也蠻累的。但我小時候就是這麼過來的,所以他們也可以。我小時候的教練可比他們的教練嚴厲多了。”
乒乓球讓三姐弟有了共同的語言,彼此互相趕超,良性競爭。兩個女孩不約而同地對記者説,她們的目標是打敗爸爸,只是這個目標還需要過幾年才能實現。
教練的苦心
孩子初打球都會覺得好玩,一旦進入日復一日的訓練,可就不好玩的。而面對孩子這一張張白紙,需要教練不厭其煩地一遍遍教動作。
目前在徐彙區一少體訓練的孩子有近60個,尹玉偉帶了20多個。2000年,從上海體育學院畢業的尹玉偉來到徐彙區一少體擔任乒乓球教練。父母是乒乓球專業出身,尹玉偉也從小打乒乓球,雖沒有打上國家隊,但大學畢業後成為一名基層教練,讓他一直與乒乓球為伴。他看到不少有天賦、球感好的孩子,最後因為學訓矛盾放棄了專業道路,很是痛心。但作為基層教練,尹玉偉和他的同事們無怨無悔堅守崗位。
教練尹玉偉給訓練後的孩子吹乾頭髮,以免出去着涼。
尹玉偉告訴記者,“相比前幾年,現在家長對孩子的體育鍛煉還是比較重視的。從我們這裏的青訓來看,參與的人數增加了,最下面的盤子越來越大。這樣,可選擇的面也更廣,向上級訓練單位輸送苗子的概率更高。”
謝家三個孩子會在乒乓路之路上走多遠?尹玉偉告訴記者,謝家兩姐妹已經聯繫到華理工俱樂部訓練,那裏隊員年齡比她們大,對她們來説訓練價值更高。相比而言,小女兒的乒乓球專項能力比大女兒強,但體能是弱點。小兒子潛力很大,包括球感、身體協調性等各方面能力都很強。
在徐彙區一少體本部有8張球枱,再加上田林體育俱樂部有6張球枱,訓練條件相對艱苦,但球員們的成績在全市乒乓球比賽中能躋身前三名,這跟教練水平過硬不無關係。謝國羣也是從圈內瞭解到徐彙區一少體的教練專業認真,才把三個孩子送來,“如果他們中有能走專業之路的機會,我肯定會支持的。”
2個小時的訓練後,窗外天色已黑,孩子們換衣服準備回家。弟弟謝知恆吃着餅乾,前一秒還是訓練時的“運動員身份”,後一秒又恢復了“大班孩子身份”。大姐對弟弟慢吞吞的穿衣速度看不下去,終於出手了,幫弟弟穿衣服。
姐姐幫弟弟穿衣服
背上書包,三個孩子走出訓練房。等爸爸開車過來的時候,他們玩起了唐詩接龍。
欄目主編:陳華 文字編輯:秦東穎 題圖來源:海沙爾
來源:作者:秦東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