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馮鞏”上熱搜,心裏一驚,以為這位年年春晚要“想死大家了”的老人家出什麼事了。細看才知道,是加了引號的馮鞏,是小品演員鞏漢林和前國腳馮瀟霆在鬥嘴,與馮鞏本尊無關。
“馮鞏”爭什麼呢?
簡單點説,鞏漢林在全國兩會上説,某足球隊“年收入三百萬五百萬,甚至上千萬了,球場上沒有看到他們進球,完全給中國人丟臉”,引來前國腳馮瀟霆的不適。
馮先是在社交媒體與網友互動時,暗諷鞏漢林不懂足球,接着髮長文表示,球員很心寒,中國足球不要“鍵盤俠”。後來,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再度表示:“足球人不是不能接受批評,但希望大家能理智地、科學地批評我們,幫助我們成長,也幫助年輕一代球員在更好的氛圍下成長,只有更多的年輕人蔘與,才能讓中國足球真正發展起來。”
鞏漢林當然也沒閒着,通過一段小視頻回應,“我是不懂足球,但是我會看比分”。
而馮鞏的一段小視頻也適時走紅,其中談及國足,“男足愛吃海蔘,看上去渾身是刺,其實挺軟的”--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
有人解讀:馮鞏本尊終於坐不住了,中國足球得罪誰不行非要得罪小品圈?其實這段視頻是在“馮鞏之爭”前上線的。
馮鞏“躺槍”,從一個側面説明:中國足球是大家吐槽時永遠的梗。閒着也是閒着,沒事罵罵國足,“正確”且安全。國足要是不被吐槽,反倒不正常。
既然國足老是被吐槽,何以這次鞏漢林發聲(他還沒點名國足,只是説某足球隊),馮瀟霆反應那麼大呢?
龔先生猜測:一,他是前國腳,且已到職業生涯末期,感覺自己有責任替足球人發聲;二,他在國腳生涯中,出現過致命失誤,免不了對號入座;三,可能有點不恭敬,他也是閒的。
其實,馮瀟霆長文還是有些有價值的東西,至少他在思考。一個善於思考的國腳,是值得尊重的。以專業而論,他當然比小品演員鞏漢林更懂足球,但這並不意味着,不懂足球的人就不配談論足球。且鞏漢林所言基本屬實,無非是老生常談,並無太多新意,能激起馮瀟霆這麼大的反彈,的確有些讓人費解。以前中國足球給人感覺特別抗罵,但誰都有臉面,國腳們玻璃心其實還是有的。
從前,某國腳被媒體譏為“白斬雞”,結果該國腳奮起而懟之,“努力向年薪一億加油”。最近一次“羣架”起因則是,美團CEO王興一句“專業球員跑不過清華男生”,在足球圈惹起眾怒,炮轟、約跑、卸載APP,各種操作,比“馮鞏之爭”可是熱鬧多了,但好像最終不了了之--“菜”還是“菜”,送菜的還是送菜的。
所以,説一千道一萬,競技場是要靠實力説話的。國足實力不濟,還拿着高薪,被人説幾句,有什麼?大年初一都輸給越南了,還讓全國人民怎麼“理智、科學”?此次“馮鞏之爭”,網友幾乎一面倒挺鞏,馮得到的聲援極少,一點也不讓人意外。
卡塔爾世預賽亞洲區12強賽小組賽,國足客場1:3不敵越南國家隊。圖源:新華社
讓龔先生看,中國球迷還算厚道的,他們多是“刀子嘴豆腐心”,罵歸罵,卻總是相伴相隨、不離不棄。他們真要那麼“理智、科學”,早就不應再看國足的比賽了。國足隊員還真應該珍惜“至少還有罵”的日子。
前一陣熱播的電視劇《人世間》有句經典台詞,“苦嗎?嚼嚼嚥了。”龔先生以為,對待外界批評,國足隊員就應該有這種態度,把苦和委屈嚥下去,化為奮發圖強的動力,以成績來回擊外界質疑--這才是搞競技體育的人應有的樣子。
當年姚明在NBA被“大嘴”巴克利嘲諷“單場得分不會超過20分”,結果姚明愣是以實際行動,讓巴克利在電視節目上,親吻了驢屁股--這就叫拿球説話,勝過千言萬語。後來,姚明當籃協主席了,CBA就有一句口號叫“拿球説話”。
希望國足也拿球説話,而不是在社交媒體上打嘴炮。贏了流量、輸了全部,這樣的流量不要也罷。
(gcy 來源:工人日報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