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獨具一格
2004年雅典奧運週期,中國女排在兵敗悉尼之後,重新迴歸世界一流強隊行列,該奧運週期黃金一代靠的是快變戰術,平均身高在雅典奧運會四強隊伍裏面最矮,只有在速度上下功夫,利用唯快不破獨步天下,成功奪得奧運會冠軍之後,北京奧運週期為了備戰在家門口衞冕奧運冠軍,追趕世界強隊的潮流,中國女排開始在副攻行列採取高大化的戰略,捨棄了劉亞男這一點之後,由於主攻綜合能力不足,衞冕失利。
雅典奧運週期前兩年,中國女排雛形未定,導致2002年世錦賽一傳屢屢崩潰,在驚魂險勝巴西女排之後,最終倒在了半決賽意大利這一關,後期加入王麗娜進主力陣容之後,基本的一傳體系並未改變,一直都是副攻劉亞男、接應周蘇紅和自由人張娜(2002年世錦賽自由人為李穎和熊姿)主接一傳。劉亞男作為國際上非常罕見的前後排都在場上的副攻,作用不可或缺。
而在2006年世錦賽的成績不佳,直接導致了劉亞男從此淡出了主力陣容。由於2003年世界盃和2004年雅典奧運會均取得了冠軍,中國女排在接下來的世錦賽上目標自然瞄準了國際大賽的三連冠,可惜從小組賽開始,就被網上實力突出的俄羅斯逆轉,也被格倫、福斯特領軍的德國隊擊敗,之後還輸給了荷蘭、巴西,讓中國女排主教練陳忠和看到了中國女排在網上和歐美強隊的差距。
世錦賽歸來後,立馬着手開始在2007年提升全隊的平均高度,馬藴雯、薛明先後加入國家隊,副攻採用了國際上流行的高大化趨勢,在攔網這一環節爭取不吃虧。劉亞男逐步淪為了替補,在2007年恰逢周蘇紅因故缺席了一段時間的比賽,劉亞男主打了瑞士女排精英賽的接應位置,效果還不錯,特別是保障環節,劉亞男從此在北奧週期的後兩年成為了替補接應。
副攻的高大化讓中國女排的一傳體系瞬間發生了變化,在接應周蘇紅和自由人張娜之外,必須由一名主攻手出來主接一傳,王一梅由於保障技術太過粗糙,楊昊在雅典週期也是最多2輪一傳,多數情況下都不接一傳,很難在短時間內適應繁重的一傳任務,由於王一梅的進攻火力是中國女排不可或缺的,這樣保障主攻李娟成為了最合適的人選。
副攻劉亞男“退居幕後”,一下改變了兩個隊友的命運,一個是主攻楊昊,另外一個是主攻李娟,二人一上一下,反映了當時女排一傳體系已經引起了動盪,如果劉亞男繼續打主力,中國女排可能速度上繼續快下去,劉亞男的背飛和楊昊的平拉開都是世界上最快戰術,而劉亞男打接應替補,中國女排在進攻節奏上開始變慢,李娟的突破能力非常有限,最終導致在北奧小組賽決勝局不敵古巴和美國,半決賽打巴西這一點的進攻軟肋暴露的更加明顯,最終無緣衞冕。
一支強隊還是強調攻守平衡,只有進攻沒有防守,可能掙得比丟得少,只有防守沒有進攻可能對方的防反就打得很犀利,中國女排在北奧時期已經在攻守平衡上被打破了,特別是兩個主攻,都有攻守偏頗之處,很容易被對手抓住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