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人們也越來越注重自身的身體健康,這讓不少人加入了運動的行列當中。如今不少運動迷們都熱衷於籃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等大眾球類項目,畢竟比起一些技巧性較高的運動來説,這些簡單易學的球類運動能讓大家更快體驗到鍛鍊的效果。
不過在大力提倡全民健身的前提下,球類運動明顯不能滿足各個年齡段的運動迷,這時候有一項運動漸漸出現在大家眼前,這項運動目前在國內已經擁有非常大的羣體,甚至已經有點國內第一大體育運動的趨勢,它就是我們今天要説的主題運動--馬拉松。
相信對馬拉松有些許瞭解的運動迷都會知道,馬拉松的創始人是希波戰爭中的雅典人菲迪皮茨,在雅典獲得了戰爭勝利之後,有着“飛毛腿”之稱的菲迪皮茨便被統帥派去告知雅典人民勝利的喜訊。
菲迪皮茨收到命令後不停歇地跑回了雅典,雖然他最終順利完成了任務,但是由於跑的距離和時間都過長,最終導致他在告知喜訊之後便倒地身亡。
其實在1896年第一屆雅典奧運會上,馬拉松就已經是奧運會的一個參賽項目,只是與其他體育項目不同的是,馬拉松是為了紀念雅典英雄菲迪皮茨而特別創立的項目,而馬拉松的距離則是菲迪皮茨當年跑回雅典的42.195公里。
由於馬拉松的比賽距離高達42.195公里,所以馬拉松剛誕生的時候算是一種小眾項目,畢竟在當時沒有足夠營養的年代並沒有太多人能順利完成賽程,但第一屆的奧運會是在雅典舉辦的,主辦國當然不會忘記自己的國家英雄,於是馬拉松就這樣入選了奧運會的項目。
在如今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國人們的體質也有了明顯提升,此時老少皆宜的馬拉松項目便正式走進了大家的視野,以前看似難度頗高的馬拉松從此再也不是一個只屬於職業運動員的項目。
近年來馬拉松賽事如雨後春筍般暴增,國內馬拉松賽事現在一年可以舉辦高達1500場,平均下去的話每天都有不低於4場的馬拉松賽事,但頻繁的賽事帶來的負效應則是參賽選手被分流得過於嚴重,這導致了賽事的水平呈現出參差不齊的狀態。
不過這個現象也要得益於現在國內馬拉松羣體的不斷擴大,2019年馬拉松累計參賽人次高達712.56萬,比2018年的參賽人數增長了22.22%,而2018年的參賽人數也比2017年增長17%,從數據上可以看出馬拉松目前在國內的熱度是急劇上升。
馬拉松作為一項耐力運動,一般普通人完賽都在4-6個小時之間,有些選手甚至未能在6小時內完成比賽,可這依然無法越來越多人加入跑馬的行列,每年國內的馬拉松參賽者數量是不降反升。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馬拉松具備着非常強的競爭性,為了能夠提高自己的比賽成績,許多馬拉松愛好者開始購買各種裝備來提升自身成績。
相對於一開始出於鍛鍊身體去跑馬的目標不同,購買專業裝備的跑者更看重的是縮減比賽時間,他們為此準備的裝備更是五花八門:專業的運動內衣、襪子、專業跑鞋、護膝、存放手機的臂包以及能夠測試心率和提供每公里時速的專業運動手錶。
為了迎合這些跑者的喜愛,各大體育品牌也紛紛出了許多專業的跑馬裝備,其中還不乏許多價格昂貴的類型,並且這些運動裝備更新換代的速度可謂是異常之快,往往是跑者剛購入產品沒多久,新款裝備又已經擺上了貨架。
不過在這些追求比賽成績的跑馬者心裏,只要能夠提高比賽成績那麼花再多的錢都是值得的,這就導致許多跑者花費了成千上萬的金額去購買這些裝備,馬拉松運動也從一開始的純淨慢慢走向了商業化。
與此同時還有一點特別重要的是,熱愛馬拉松的跑者往往一年都會參加多場賽事,而每場賽事的舉辦地都在國內的不同城市,這意味着這些跑者每年還需要花費大筆的錢在機票、酒店住宿和日常生活開銷方面,從這一點來看馬拉松已經逐漸成為一項又虐又燒錢的體育賽事。
跑完一個馬拉松需要跑者消耗大量的時間和體力,在這個基礎上又有部分跑者額外花費大筆金額購買裝備,這讓馬拉松成為一項又虐又燒錢的體育賽事。
可是從數據上來看來看,馬拉松並未因此而降低熱度,反而是每年的跑者數量在大幅上升,那麼又虐又燒錢的馬拉松為何依然深受大家喜愛呢?我覺得有3點非常重要的因素,接下來我就帶大家來分析下馬拉松3個深受大家喜愛的原因。
原因一:馬拉松成為新的旅遊方式
現在國內各大城市基本都會想方設法舉辦馬拉松賽事,一方面是馬拉松可以為城市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則是可以為城市打響知名度,為該城市的旅遊事業做好全面的鋪墊。
由於參加馬拉松需要跑者們前往一個新城市,那麼到時候花費的機票費用以及酒店住宿費用都可以為該城市提供經濟效益,與此同時上萬的跑者中有許多都是第一次前往跑馬的城市,那麼大家肯定親身體驗一下異地風情和飲食習慣,當地的旅遊景點和美食都會被列入這些參賽者的計劃當中。
城市可以借馬拉松提高知名度和經濟,而跑馬者則可以在參賽之後瞭解一下該城市的歷史與風情,可以説馬拉松對於城市和跑馬者來説算是一種雙贏的結局,而其中有不少跑馬者的首要目的就是旅遊,而參加馬拉松只是旅遊途中的一個額外項目。
比如被譽為“最美賽道”的廈門馬拉松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由於廈門位於沿海地區,所以廈門馬拉松的賽道有一半是在海岸線旁邊進行,讓跑者們在賽事途中可以看到賞心悦目的海景。
廈馬的海岸線賽道從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參賽者跑步途中的疲勞,許多參賽者更是為了去廈門旅遊而順便參加了廈門馬拉松,有的跑者想去“魔都”上海或首都北京旅遊的時候便會選擇參加上馬和北馬,從這點來看馬拉松已經逐漸成為新的旅遊方式,又虐又燒錢的馬拉松依然深受大家喜愛也就不難理解了。
原因二:跑者可以從馬拉松得到成就感
馬拉松全長42.195公里,對於沒有運動底子的人來説想要完成馬拉松無異於痴人説夢,為了能夠順利完成馬拉松賽程,許多跑者在平日裏就會更加努力地跑步鍛鍊。
當訓練成績一次次提高的時候,跑者們便會有更大的動力去衝擊馬拉松賽事,而在人生中順利完成一次馬拉松不僅可以讓跑者證明自己,同時也能夠讓他們從中獲得很大的成就感,因為無論名次和時間多少,能夠順利完成馬拉松則代表你已經贏了這世上大部分的人。
中國田徑協會還特別創辦了馬拉松大滿貫賽事,其中包括北京馬拉松、廣州馬拉松、重慶國際馬拉松和武漢馬拉松這4項賽事,這一舉措極大激發了跑者的積極性,許多馬拉松愛好者都以拿到國內大滿貫為自己的馬拉松目標。
除了4個馬拉松大滿貫成員之外,中國田徑協會還將國內馬拉松分成了3個級別,分別是金牌賽事、銀牌賽事以及銅牌賽事,越高級別的賽事代表賽事水平越高。
在這3個賽事中金牌賽事的含金量最高,國內的馬拉松金牌賽事吸引了許多國外專業跑者的加入,在增加競爭性的同時也讓國內馬拉松的成績不斷提高,而許多國內知名馬拉松賽事還設有價值不菲的獎金,這樣的激勵措施也吸引着更多人加入跑馬的行列當中。
原因三:馬拉松能讓跑者感覺到喜悦
馬拉松能讓跑者感覺到喜悦,或許大部分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經過研究顯示這確實是真的。相信有過跑步經驗的人都會知道,進行長跑的時候都會經歷一個跑步的極點。
極點到來的時間源於跑者的身體素質,經常鍛鍊的人極點會來得晚一點,而缺乏鍛鍊的人極點則會很快到來,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在跑了幾千米就感覺跑不動的主要原因,這也是平常大家俗稱的“撞牆”。
不過在突破這個極點之後,身體就突然變得不是那麼沉重了,呼吸頻率也漸漸恢復正常,原本感覺跑不下的你也突然變得異常精神,同時還會感覺到一股發自內心的喜悦。
不要懷疑,這個喜悦的由來就是突破極點之後的附帶感受,而且這個喜悦感是有科學依據的,因為它來自於腦下垂體分泌的內啡肽,內啡肽能緩解人體精神壓力,並且能夠給人體帶來5種好處:
與ACTH(腎上腺皮質激素)不同的是,內啡肽主要可以幫助人消除精神壓力,而ACTH則是消除人的身體壓力,不過從內啡肽的5個自帶效果來看,內啡肽給予人體的幫助會更大一點。
內啡肽有一點比較不好的地方就是,只有高強度的運動才能更有利地刺激內啡肽分泌,雖然簡單的運動也能適當內啡肽分泌,但是隻有當人在運動極限(跑步極點、高負荷運動以及健身臨界點)的時候大腦才能夠大量分泌內啡肽。
不過馬拉松賽事正好就滿足內啡肽分泌的苛刻條件,所以馬拉松愛好者在參賽過程中會產生愉悦感,這種愉悦感會讓人體感覺到被幸福感包圍,跑者們在嘗過甜頭之後便會更熱衷於馬拉松賽事,而這也是越來越多跑者加入跑馬行列的一個外在因素,又虐又燒錢的馬拉松也因此逐漸變成國內的熱門體育賽事。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馬拉松對於大部分人來説是一種精神圖騰,馬拉松愛好者們用一次次地跑馬來證明自己,同時跑者們也在不斷突破自己的極限。馬拉松能給跑者們帶來充足的成就感,在如今工作和學習壓力都頗大的年代,馬拉松成為跑者們的一種精神寄託,這也讓馬拉松成為了深受大眾喜愛的體育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