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撲09月06日訊 今天,足球教練朱炯在上海媒體《東方體育日報》上發表了評論文章,覆盤了此前的中澳之戰,並對接下來中日之戰的國足技戰術給出建議。
全文如下:
李鐵的指導思想沒有錯,足球哲學也沒有錯,但我們缺乏必要的基礎,尤其是在面對這種實力的對手時,效果不會很好。
一直以來我都和別人説,相較於那些技戰術水平較高的球隊,中國隊更怕什麼對手?就是比較怕身體硬朗的那些對手,亞洲範圍內比如澳大利亞、伊拉克,包括韓國隊。從技戰術的角度上來説,我覺得李鐵做得很好,40強賽踢敍利亞那場比賽我做的解説,我認為球隊的計劃就很好,前場高壓逼搶,同時強調控球,進攻時三後衞,防守時退回到四後衞,這樣的安排其實一直在延續。
但是面對澳大利亞這樣的球隊,我們就跟不上人家的節奏,因為身體方面毫無優勢,這種情況下,類似的戰術就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從賽前準備的情況來看,12強賽的比賽在國外踢,隊員的體能也有一些問題,過去一個多月裏,聯賽三天一場,然後長途跋涉去到國外,第一場比賽就遇到這樣的對手,這麼快的節奏,從比賽來看,我們是跟不上對手的。對手的打法比較粗,這種時候空間拉得太大,很容易被“吃掉”。其實澳大利亞隊在這場比賽中的戰術思路很簡單,就是以身體能力硬吃你,如果我們可以適當地收回來一些,給對手的空間小一些,可能對方的進攻就會雷聲大雨點小了。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們的後防線就是被打穿了。
那麼做好防守,甚至稍微保守一些,是否和球隊原有的戰術思路有所矛盾?我覺得不盡然。球隊要打高壓防守,要追求快節奏,這是球隊整體思路、是球隊的哲學,這些都沒問題。然而,面對不同的對手,在某一場比賽中的戰術上可以稍微保守一點,這和固有的足球哲學其實不矛盾,我把防守重點從前場放到中場,從中場開始逼搶,整體隊形退回到中場後,後防線和守門員之間距離短了,澳大利亞隊的高球就不會這麼有威脅了。
賽後我也看到有分析説,國家隊低估了對手,其實我明白這個意思,所謂低估了對手,指的其實就是低估了比賽的難度。12強賽的節奏可能比亞冠更快,亞冠的節奏比中超更快,而實戰比賽的節奏比訓練要快,這種節奏一步步都在往後退。好比一個人每天都在跑一萬米,那麼他去跑個半馬沒什麼問題,但如果一個人每天只是走兩千步,那就肯定不行。主要還是適應,爭取接近更快的節奏,哪怕只是每天的搶圈、處理球的速度等,從最基礎的去做起、去適應。我們的聯賽節奏慢,到了亞冠對手一逼就手忙腳亂,但是澳大利亞隊的球員在澳超、在歐洲的比賽節奏都要接近於12強賽,所以當我們去逼搶他們時,他們不會很慌。
40強賽的時候,武磊在幾場比賽中連續製造點球,都是他比守門員快一步,這就是他在西乙聯賽的節奏中鍛煉出來的,所以説到底最關鍵的,還是訓練水平。李鐵的指導思想沒有錯,足球哲學也沒有錯,但我們缺乏必要的基礎,尤其是在面對這種實力的對手時,效果不會很好,相反面對敍利亞、菲律賓、馬爾代夫這樣的球隊時,問題不會被暴露出來。
第二輪面對日本,拋開技戰術層面問題外,首先的關鍵是心態。第一場輸了就輸了,輸給澳大利亞沒什麼問題,但這不代表我們12強賽一點機會都沒有了,思想上一定要統一好。
這一點上,我想起2018年世界盃巴西和比利時的比賽,馬丁內斯讓盧卡庫踢右邊,德布勞內頂到中鋒位置上,你説這個戰術算正確嗎?但是比賽結果比利時贏了,馬丁內斯贏了,可比賽過程中,巴西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在某些關鍵點上,如果兩邊的運氣對調,那就能證明教練員戰術錯了嗎?所以,這些問題的答案根本,還是要和球員、和球隊所有人都統一思想,只要大家溝通好,那麼這個戰術就是OK的,如果隊員之間存在不統一,大家有不同意見,那就是不恰當的。
首輪輸球后,對國足而言,備戰層面需要做好兩點,一個是教練員對情況的判斷,另一點是球隊內部要做好統一和相互信任。日本隊輸給了阿曼,阿曼隊把禁區前的空間、後防線前兩個肋部的空間先守住,在威脅區域不讓你拿球、不讓你轉身,兩邊的起球隨便你起,相對來説,這種防守戰術比較合適,而最後阿曼隊也取得了他們想要的比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