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中國足協出台了史上力度最大的“四大帽”政策,力求嚴管嚴控各傢俱樂部的投資額度。當時中國足協給出的理由很簡單——如果再任由不合理的鉅額投入持續下去,中國足球未來可就真沒幾家企業玩得起了。要知道,為了拿到2018賽季的中超冠軍,上港集團可是前後投入了近60億真金白銀。
在當時的四大帽中,最受關注的有兩個。其一是俱樂部的總支出限額,給了一個遞減的標準。分別是2019賽季中超俱樂部最高投入12億,2020賽季最高投入11億,2021賽季最高投入9億。其二就是球員薪資限額,規定本土國腳上限為税前1200萬/年,普通本土球員為税前1000萬/年。而外援則統一為税前300萬歐上限。
對於2018年的中國足壇來説,這個數字已經差不多算是腰斬。因為當時的頂級國腳,收入都達到了税後1500萬甚至是2000萬級別,也就是税前接近3000萬。但是,在經過兩年的緩衝之後,中國足協在面臨每年十幾家低級別中小俱樂部的退出潮之後,決意要幹就幹徹底,準備進一步把限薪動作加碼。
據瞭解,按照目前足協的內部決議,到了2021賽季,本土球員的新籤合同,很可能上限要從1000萬再砍一半,變成税前500萬,税後到手大概在300萬出頭。如果頂級國腳是這個數字,那基本算是倒退回了10年前的薪資標準。但對於普通中超球員來説,其實影響並不算大,因為他們的平均收入,差不多就是這個區間。換句話説,足協的這次極端操作,影響的其實只是金字塔尖的那批國腳。
如果按照2018年底的投資帽標準不變,即將開始的2021賽季,各俱樂部的投資上限僅剩9億。而其中球員薪資(含獎金)的比例不得超過55?也就是不到5億。這樣算來,擁有頂級外援和歸化大軍的球隊,在薪資支出上將面臨巨大壓力。僅以恆大為例,保利尼奧、塔利斯卡、高拉特、艾克森都是年薪千萬歐元級別,費南多、洛國富也都有大幾百萬歐的年收入。僅這六名球員的薪酬,就基本佔滿了5億限額。剩下的幾十名中國球員根本沒有額度可用。此舉是否也是在逼迫恆大拆散超豪華陣容呢?
因此,在我看來中國足協的超強限薪令,對於本土球員的刺激,是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的。因為你如果想賺高薪,那就持續不斷的提升自己,爭取去留洋。而不是像過去十年這樣,一直躺在國內的高薪合同上停滯不前。
但是,這樣的限薪令,對於整個中超聯賽的吸引力來説,可能是毀滅性的打擊。這一年來,已經有多位大牌外援逃離中超。他們為錢而來,自然會在沒錢的時候四散而去。一旦中超回到十年前,只有東歐北歐和非洲三四線外援的時代,球迷們恐怕也會用腳投票,離你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