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換下郗恩庭贈送的“乒乓膠皮”

由 納喇曉枝 發佈於 體育

從使用多年的乒乓球拍上撕下黑色的729反膠膠皮,那是因為使用了兩年,不得不換了。膠皮老化得甚至有些打滑,影響打球成績。

(2019年8月31日,郗恩庭教練和本文作者合影)

心裏很有些捨不得。這塊膠皮頗有來歷,是第32屆世乒賽男單冠軍郗恩庭贈送的。我和郗恩庭教練交往近30年,他是引領我走進乒乓球採訪世界的第一人。

那是1985年夏天在讀新聞研究生期間,結合新聞採寫課程,我將“乒乓外交”確定為採寫選題。因為我有一個便利條件,大學畢業後在人民體育出版社期刊編輯部工作,曾參加編輯《乒乓世界》雜誌,有機會走進乒乓球國家隊訓練場,看過幾次訓練。

走進乒乓球訓練館看到的第一個教練員就是郗恩庭,他正好扭頭看到了我,就算有了照面。要採訪“乒乓外交”了,莊則棟之外我第一個想到的當年當事乒乓選手就是他。採訪郗恩庭太順利了,他和夫人林美羣坐在一起回答我的提問。郗恩庭是燕趙人氏,豪爽暢快,有問必答,詳盡而生動。

巧得很,第32屆世乒賽前奏曲——1970年11月的瑞典公開賽,他和莊則棟一起參加,住同一個房間。郗恩庭生動地回顧當時遇到的歐洲弧圈球挑戰,尤其是前衝弧圈球。莊則棟對他説,對手拉出弧圈球,那球衝過來撞在拍子上,“震得手發麻!結果中國男隊沒有進入團體和男單決賽。

(20世紀70年代初,郗恩庭在比賽中)

那次比賽敲了警鐘,回國後全隊開展對付歐洲弧圈球的突擊集訓,應該説很有成效。在1971年4月的32屆世乒賽上,中國男隊連克歐洲強隊,又獲得團體冠軍。選手們打得好,為“乒乓外交”打下了基礎。

31屆比賽歸來,莊則棟和郗恩庭又合住運動員大樓423號房間,其中自然有許多故事,但郗恩庭印象最深的,還是1965年11月他從河北隊入選國家隊報到的情景。他拿着行李走進運動員大樓,傳達室老頭一聽是新調到乒乓球國家隊的,非常熱情,馬上給球隊打電話。

(1963年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中,河北隊的郗恩庭(正面)對上海隊的姚振緒)

乒乓球隊住在四層,整個層面只有過道里一個公用電話,正好是莊則棟接的電話。傳達室老頭説,你們隊來了個新隊員,你是小莊呀,你下來把他接上去吧,他帶着行李呢。

只一會兒,莊則棟下來了,爽朗地和郗恩庭打招呼。郗恩庭一見莊則棟下來幫他拿行李帶路,心情那個激動呀,忙説:“唉喲,莊老師,您都下來了,我太謝謝您了。”

莊則棟一點兒也不客氣,上前就把郗恩庭的網兜拎到手裏。那時運動員大樓沒有電梯,他帶着郗恩庭一口氣上樓。前後冠軍的故事就這樣展開了,郗恩庭是繼莊則棟之後中國第三個世界乒乓球男子冠軍。

打乒乓球的人千千萬萬計,要打出世界冠軍來可不容易。幾年前筆者退休,將此前停頓的新中國乒乓球史料重作拾撿,又從郗恩庭、林美羣夫婦處得到許多幫助。每次到他家做客,總是郗指導泡茶,林大姐惠以佳美點心。2019年秋天,郗恩庭送給我3塊729乒乓球膠皮,説是為我的乒乓球鍛鍊助一臂之力。

(1971年4月,在日本參加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的郗恩庭為日本觀眾簽名留念)

何曾料想,不過一個月左右,郗恩庭教練突然發病故去,享年73歲。這時,我已經將他贈送的乒乓球膠皮貼在球拍上了,另兩塊與同好分享。

兩年來,這塊膠皮伴我左右,甚至到美國探親也帶上了拍子。揮拍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到郗恩庭教練。我長期伏案,郗恩庭的打球樣式對活動肩頸有很大好處。我曾當面請教球技,每次他都不會因我技法粗陋而大致一説,而是用眼睛認真看着我,聽我説完,然後加以指點。給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他強調乒乓球運動中腰部力量的運用。

現在,他送給我的球拍膠皮終於完成使命該下課了。任何運動都有消耗,球會打壞,膠皮會老化,球拍木質也會打松,乒乓球的魅力卻永葆青春,新人輩出。郗恩庭教練不會淡出我的記憶,將他的故事寫出來,是我應盡的情意。(錢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