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晚,北京冬奧會閉幕。這場精彩紛呈的體育盛會讓人們見證了奧運健兒們的颯爽英姿,也藴藏着另一支“國家隊”——中央企業的貢獻。
從冬奧場館設計建設到賽事服務保障,從科技護航奧運到助力冰雪經濟……中央企業為精彩冬奧加油賦能,充分體現了“大國重器”的綜合實力與使命擔當。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這是開幕式上的“冰雪五環”。 新華社記者 丁旭 攝
科技之光點亮智慧冬奧
一滴冰藍色的水墨從天而降,幻化為黃河之水傾瀉而下,凝結成巨大的冰立方;音樂烘托下,晶瑩剔透的冰雪五環“破冰”而出、徐徐升起……2月4日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這一幕,驚豔了世人。
全新的創意,需要過硬的技術支撐。冰立方,總重量約400噸,升降重量達180噸,升降載荷超過一般劇院大型升降台的8倍,是整個開閉幕式上最大功率的驅動設備。
為實現精準託舉,作為冬奧會開閉幕式主要技術保障實施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發人員採用多級摺疊結構,使冰立方升降的最大速度達到每秒0.28米,完成整個升起過程,最短耗時43秒,運行誤差只有正負1毫米。
地面舞台、火炬、冰立方、指揮系統、通信系統……精彩絕倫的開閉幕式上,中央企業為北京冬奧會增添科技色彩,也彰顯了雄厚的科技實力和系統工程實施能力。
本次冬奧會,獨具創意的火炬台和點火方式令人印象深刻。事實上,火炬“飛揚”背後也有眾多“硬科技”——
中國石化牽頭冬奧火炬研發攻關和量產工作,耐高温碳纖維材料的使用,將藝術與科技完美結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設計製造主火炬的燃燒裝置,採用綠色環保、燃燒性好的氫氣作為燃料,真正實現零碳排放。
創新豈止於此。奧運史上首次機器人水下傳遞火炬;國家游泳中心由“水立方”變身為“冰立方”;航天材料應用到雪車等冬奧裝備研發;建設體育風洞,讓運動員能更好地“御風而行”……
從精彩五環到奧運火炬,從冰雪舞台到通信保障,從技術實力到管理理念,中央企業科技創新讓冬奧更精彩。
2月18日,參加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集體出發項目比賽的運動員們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進行賽前訓練。 新華社記者 武巍 攝
踐行綠色低碳 助力“綠色冬奧”
冬日的張北壩上草原,高聳的風機快速轉動,藍色的光伏板在陽光下閃爍光芒。這裏,是綠電的源頭。
“用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隨着國家電網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工程投產,這一詩意暢想變為美好現實。作為世界上首個彙集和輸送大規模風電、光伏、抽水蓄能等多種形態能源的四端柔性直流電網,該工程每年可向北京輸送超140億千瓦時清潔能源。
走進國家速滑館“冰絲帶”,近1.2萬平方米的冰面平滑如鏡。北京冬奧會舉辦期間,在這塊平原“最快的冰”上,各國運動員屢創佳績,多次打破奧運紀錄和世界紀錄。
“最快的冰”也是“環保的冰”。中糧集團下屬中糧工科設計研發的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系統,製冰過程碳排放趨近於零。不僅是國家速滑館,這家企業還承擔了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等冬奧場館製冰造雪系統的設計工作,將製冰所產生的廢熱進行回收和提升,用於場館冬季採暖、熱水澆冰和除濕等場景,最大程度節約能源。
以低碳綠色環保為核心原則設計微火火炬;“水冰轉換”“冰籃轉換”實現奧運場館可持續利用;積極參與綠電交易機制建設,助力實現所有競賽場館全部使用綠色電力……
一個個重大工程,一項項改革創新,央企“國家隊”促進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助力北京這座“雙奧之城”,打造生態環保的“綠色冬奧”。
國網北京電力員工在首鋼滑雪大跳台現場工作。(國家電網供圖)
精細保障讓冬奧更精彩
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項目比拼激烈,360度“自由視角”系統為觀眾多角度重現運動員的“高光時刻”;冰壺比賽中的“子彈時間”技術,可自由縮放、定格旋轉、慢動作環繞……
5G技術在北京冬奧會上的應用,不僅滿足觀賽需求、讓冰雪項目更炫酷,更能助力裁判快速準確做出判罰,讓教練和運動員多角度回顧動作細節,科學提升成績。
精彩的賽事背後,服務保障不可或缺。為此,相關中央企業全力以赴。
高山滑雪賽事,被譽為冬奧會皇冠上的明珠。然而,高山滑雪賽道特殊的環境條件給通信基站選址和建設帶來了巨大挑戰。為此,中國鐵塔冬奧保障團隊徒步踏勘了上萬公里,完成多項冬奧會核心賽區相關宏站、室內分佈系統的建設任務。
中國石化火炬組裝和傳遞保障團隊開展火炬氫氣充裝、檢測及組裝工作,同時為火炬傳遞提供現場服務保障;
藉助高科技的力量,中國聯通為國家體育場“鳥巢”精心打造一張無死角全覆蓋的5G網絡;
冬奧會賽事舉辦期間,國家電網集團數萬名員工堅守保電崗位,各場館電力保障團隊開展24小時不間斷巡檢;
中國石油從油、氣、氫、餐、宿等5個方面為冬奧會提供立體保障……
北京2022年冬奧會已完美謝幕。下一步,國資央企將全力做好北京冬奧會與冬殘奧會轉換銜接工作,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工作熱情投入到冬殘奧會服務保障工作中,為確保冬殘奧會同樣“簡約、安全、精彩”作出貢獻。(王希、王曉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