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舉,為何得一些中探花的人反而比中狀元的人還高興呢?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古代科舉前三甲分別是狀元、榜眼和探花,但有人説,中了探花的人,要比中了狀元要高興得多,這是為何呢?

這就好比奧運會比賽,前三名分別是金牌、銀牌和銅牌,但三人合影的時候,往往是銅牌得主表現得最為興奮。

古代科舉,為何得一些中探花的人反而比中狀元的人還高興呢?

上屆里約奧運會,中國女子游泳選手傅園慧剛剛結束比賽,這時候記者走了過來,大聲恭喜恭喜她得了第三名,傅園慧一聽,興奮道:“啊?第三名,噢那我覺得還是不錯的!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了!”

2012年倫敦奧運會,俄羅斯選手奪得女子跳馬銅牌,興奮像花兒一樣;美國選手奪得銀牌,臉上寫滿了不爽,人稱“不爽姐”。

古代科舉,為何得一些中探花的人反而比中狀元的人還高興呢?

美國選手為何不爽呢?因為她離冠軍就差那麼一丁點兒,假如她再使一點兒勁,再努力哪怕一點點,那麼冠軍就是她的了,所以她感覺非常非常遺憾,好像到手的金牌,突然又沒了似的,所以非常不爽。

俄羅斯選手為什麼這麼興奮呢?因為她離冠軍比較遠,她前面還有一個第二名,再往前面還有一個第一名,就算她再努力,怕也難以得到冠軍,所以得了第三名,就已經很滿足了,所以才會高興。

這個比方似乎不那麼恰當,畢竟科舉和比賽還不是一回事。

古代科舉,為何得一些中探花的人反而比中狀元的人還高興呢?

探花一詞起源於唐朝,科舉發榜之後,一般會在長安的杏花園之中,舉行盛大的探花宴,一般先要在同榜進士中,選出最為帥氣的兩位進士,由他們沿途採摘最美麗的鮮花迎接狀元,這兩個獻花的進士稱作探花郎。

因為長得帥氣,而且又有才華,所以探花郎往往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成為萬千迷妹心目中的白馬王子,風采遠遠超過狀元郎。

古代科舉,為何得一些中探花的人反而比中狀元的人還高興呢?

李尋歡,他的成名絕技是小李飛刀,但在百曉生兵器排行榜上,他只能位列第三,屈居天機老人和上官金虹之下,但李尋歡卻非常享受小李探花的美譽,因為夠帥,夠拽,夠瀟灑。

倘若李尋歡排第一名叫“小李狀元”,或者排第二名叫做“小李榜眼”,好像就沒有那個瀟灑勁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32 字。

轉載請註明: 古代科舉,為何得一些中探花的人反而比中狀元的人還高興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