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一個新話題,美國男籃vs歐洲男籃。如果放在10年前,根本沒必要討論,可以説只要美國男籃認真出戰,世界冠軍就是囊中之物。縱觀美國男籃自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派出NBA球員出戰以來,除了02-06年這四年間因為臨陣大量主力球員臨陣退出(02年多名主力沒有參賽,04年奧運會開賽前麥迪,科比,卡特,基德等主力球員退出)出現過短暫低迷之外,其他時間基本都是世界對美國,如同中國乒乓球對陣全世界一樣。當時的歐洲球員若是能立足NBA,已經是一件極為可喜的事情,其他地區的球員能進入NBA的更是寥寥無幾。然而近幾個賽季,隨着NBA規則不斷趨向於進攻,三分和提速,一定程度上已經與FIBA國際籃球規則有了較為明顯的差異。例如NBA設立防守三秒鼓勵球員突破籃下,FIBA籃球規則下沒有防守三秒;NBA本賽季實行NO hand check,而FIBA規則下鼓勵對抗與防守等;這樣讓美國籃球的而文化,與國際籃球的主流文化產生了一定的對沖。而越來越奪得歐洲球員開始不僅僅能適應NBA,更是取代美國本土球員成為未來聯盟頭牌的趨勢,例如我們常提到的約基奇,東契奇,字母哥等;那麼,假設在FIBA規則下,歐洲聯隊與美國隊來一場對決,究竟誰的勝算更大呢?
首先從陣容來説,我們先來説説美國隊可排出的最強陣容,由於現在NBA流行後場和前場的位置規劃,淡化了原先分明的5個位置,因此我們大致可派出一個NBA最強12人組。
後場:保羅,庫裏,威少,哈登,利拉德,喬治;前場:詹姆斯,萊昂納德,杜蘭特,巴特勒,濃眉,唐斯;以上12人基本為美國目前現役最強12人組,有一定爭議的或許是唐斯這一點,但縱觀其他同位置球員,霍華德畢竟年事已高,德拉蒙德綜合效率低於唐斯,考辛斯大傷之後狀態如何不得而知,同樣這也是為何克萊湯普森不計入的原因。這套陣容基本每名球員都具備投籃空間,在FIBA規則下,由於無防守三秒,因此對於外線投籃的要求就會更高,很多突破能力強但投射能力有限的球員到了國際賽場往往發揮一般,而以上這12人,除了巴特勒相對外線追星一般外,都是外線絕對不可放的投手,且每名球員進攻手段都較為全面,後場幾乎全都具備得分組織一把抓的能力,前場球員也都具備攻堅能力和一定的護框能力。惟一的弱點可能就在於FIBA規則下,內線的陣地防守稍顯單薄,而這也可能成為歐洲聯隊進攻的突破口。
另一方面我們來看看歐洲聯隊陣容,控衞:施羅德,德拉季奇,盧比奧;得分後衞:博格達諾維奇,富尼耶;小前鋒:東契奇,字母,加里納利;大前:波爾津吉斯,伊巴卡;中鋒:約基奇,戈貝爾;這套陣容基本可以算是目前歐洲聯隊可派出的最強陣容了,小加和巴圖姆畢竟年齡已大,上賽季上場時間和數據已經大幅度縮水。這支歐洲聯隊雖然超巨的數量上不如美國隊多,但每個位置的球員都特點各異,例如控衞位置的盧比奧擅長組織,施羅德速度快,擅長打亂戰,得分後衞的富尼耶和博格達諾維奇都是出色的定點投手,鋒線位置有兩大超巨字母和東契奇坐鎮,內線配置上行走的五花肉是進攻核心,伊巴卡負,戈貝爾都是防守大閘,波爾津吉斯在內線有着極大的覆蓋面積等。主力,替補,核心,層次較為分明,可以説如果能將各個位置的球員良好的串聯,這支歐洲聯隊很可能形成1+1大於2的效果。
那麼最後我們將兩隊結合起來看,後場比拼上,歐洲聯隊以串聯組織為主,德拉季奇,盧比奧都是串聯高手,富尼耶,博格達諾維奇定點投手,美國隊一方自然是後場超級得分手居多,庫裏,哈登,威少無不是進攻無解,保羅串聯防守首當其中,利拉德和喬治都只能是替補,所以整體對比,美國隊一方優勢明顯,即使是FIBA下雙方對比也可分為2:8開。鋒線比拼上,美國隊坐擁詹姆斯杜蘭特兩大歷史超巨,也不發萊昂納德這樣的歷史級外線防守球員,歐洲聯隊一邊也不示弱,東契奇,字母領銜兩大NBA招牌領銜,雖然一對一單挑美國隊一方更強,但是放到FIBA規則下歐洲聯隊的鋒線也是能夠有招架之力的,FIBA規則下鋒線綜合對比歐洲球隊與美國隊4:6開。最後我們來説説內線對比,雖然濃眉和唐斯二人組也算是攻防俱佳,但在FIBA鼓勵搞對抗與防守的規則下,戴維斯的對抗能力和唐斯的防守意識可能會成為軟肋,反觀歐洲球隊一方,約基奇簡直就是完美的契合了國際賽場的規則,戈貝爾的防守能力在FIBA規則下也將被放大,再加上波爾津吉斯的高度和伊巴卡的硬度。整體內線對比歐洲聯隊明顯佔優,與美國可形成6:4開。而從串聯角度考慮,特點更為鮮明且互不重疊的歐洲聯隊很可能在德拉季奇和盧比奧的組織下被盤活,相反美國隊一方,球權的分配很可能有一定隱患,串聯角度而言,歐洲聯隊與美國隊6:4開。
因此,就目前雙方的對比而言,歐洲聯隊有3-4成取勝的概率,雖然美國籃球的整體優勢依然還在,但近兩年過分為了收視率和捧星所推出的一系列規則修改已經逐漸出現了負面效應,球員防守意識越發單薄,內線從過去的人才濟濟走向日漸匱乏,再加上近幾年抱團文化過於飽和導致競爭力也有所下滑。可以説,歐洲籃球的步伐距離美國籃球恐怕真的相差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