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有縫球和無縫球的區別

【本文導讀】乒乓球運動從創建到完善,再到現如今的蓬勃發展,經歷了很多階段。

伴隨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和器材的不斷更新的是規則的日益改進。

乒乓球運動經歷了無遮擋發球,小球改打球球以及21分制改11分制等重大規則變更,每一項變更都無一例外的影響了乒乓球的發展趨勢,依然吸引了眾多愛好者將時間與激情投入到這項運動中去。

影響比較大的規則改革是在倫敦奧運會後推廣,40mm賽璐璐材質有縫乒乓球退出歷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同樣直徑的新材質無縫乒乓球。

本文就來簡單分享一下這其中的一 方面的知識吧:

打乒乓球,球自然是消耗最快的口糧

説起乒乓球,那一定是我們最有底氣也最有實力的運動項目之一了。

孔老夫子説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雖説幾乎每個人都看過乒乓球,但乒乓球的那道小縫,你注意過嗎?

如今40+都已經有很多個年頭了,估計大部分小夥伴已經有縫、無縫都能應對自如了吧?

乒乓球有縫球和無縫球的區別

從乒乓球被髮明的時候起,到研製出2011年新型材料的乒乓球。

仔細去看,球上大多有個縫兒,最多説因為技術問題在兩個半球粘合時留下的。

乒乓球有縫球和無縫球的區別

但到了今天,包括2016年裏約奧運會在內,奧運比賽都仍然選用有縫的乒乓球,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2011年研製的新型材料,乒乓球分為有縫、無縫兩種工藝,

乒乓球有縫球和無縫球的區別

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彭博的論文《無縫乒乓球的控制研究》對比發現:

同樣力度下有縫球,製造了旋轉比無縫組大,給對手製造的難度更高。彈性上有縫球,反彈高度更低,而無縫球的彈跳規律難以把握,運動軌跡相對較難判斷。對乒乓球手來説,有縫球更易控制。硬度方面有縫球比較軟,在拍打拍時球體彈性變形大。而無縫乒乓球由於體積增大和反彈高度上升,發低、短而轉的下旋球比較難。稍不注意就會得發得不轉或者出台,容易讓對方挑打、擰拉、搶拉,造成被動,而且有縫球保持了原來傳統乒乓球的運動規律,特別是旋轉規律。包括落點、聲音、牢度、旋轉和飛行軌跡與傳統乒乓球非常接近。

經過這樣反覆對比,獲得大量數據,並根據運動員的使用反饋和建議。

所以説在有沒有縫這場PK中,有縫球被選中,進入奧運賽場中。

業餘球友中打有縫和無縫的比例差不多。

目前國際大賽還是用有縫的多,除了是照顧選手們的習慣外,這些大牌贊助商們通常都沒有無縫球的專利使用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09 字。

轉載請註明: 乒乓球有縫球和無縫球的區別 - 楠木軒